凈土法門法師:這樣的心態來念佛,萬修萬人去

  【世尊告言。其中生者。已曾親近無量諸佛。植眾德本。汝欲生彼。應當一心歸依瞻仰。】

  阿難發願往生釋迦牟尼佛不辜負他,立刻教給他往生方法,這個幾句話很重要了。「信、願、行」是往生凈土的三個條件,叫做「三資糧」,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信、願」,阿難具足了,怎麼個修行法?佛在此地這幾句話我們要注意到佛說『其中生者』,凡是生到西方凈土的人。『已曾親近無量諸佛』,正應了《彌陀經》上所說不可以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縱然是下下品帶業往生的,過去生中都曾經「親近供養無量諸佛」。我們想想前面阿闍王子供養四百億佛,四百億很多了,跟無量還差很多。所以供養四百億佛,聽到這個法門不動心。我們今天勸人,人家不願意往生,這有什麼奇怪?這很正常的現象。你一勸,人家馬上就聽,那才叫真奇怪。為什麼?你就曉得他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這不是簡單事情他不普通人,普通人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們勸歸勸,他不肯聽、不相信,我們知道很正常。他一聽了就接受、就真干,是很不正常,這個要知道。真的不容易。

  『植眾德本』,這就是福德,多善根、多福德。這個「德本」有兩種,一個是「勤修六度」,一個是「一向專念」,這個是「植眾德本」。假如兩種都做到了,他決定往生兩種當中做到一種,這一生能不能往生就不能夠確定。兩種統統做到,「勤修六度,一向專念」,這就對了,這是我們往生的保證。

  底下佛勸阿難尊者,『汝欲生彼』,你要想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應當一心歸依瞻仰』,注意這個地方,「一心歸依」,「一心」是專,二心就不行。我又親近阿彌陀佛,還想親近彌勒菩薩,這就不行了,恐怕兩邊都去不了。所有學佛的人,辛辛苦苦學一生,最後沒有結果,都是三心二意,拿著佛法人情,認為什麼?我要專念一尊佛、一尊菩薩,那些佛菩薩對不起他。或者懷疑什麼?我念阿彌陀佛,不念他們,他們見怪,還打這個妄想。認為佛菩薩也跟自己一樣,你不來念我,我就找你麻煩我就怪你。那這樣佛菩薩就變成凡人了,甚至於連凡人還不如。凡人當中,賢人君子你得罪他,他都不會怪你。這是很大的罪業,把佛菩薩看作凡夫,還看作下等凡夫你說這怎不糟糕!這大錯特錯!實實在在奉告諸位,過去不管你念什麼經、念什麼佛、念什麼菩薩,你今天專一念阿彌陀佛,那些佛菩薩都鼓掌,都說你對了,你沒錯,都讚歎你,都祝福你。你還繼續那麼念下去,這些佛菩薩看了搖頭,為什麼?不能成就,心不能專一,這就錯了。所以一定要「一心」。

  「歸」是回頭、回歸。從世間法裡面,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我們沒有學佛的時候追求這些,世間榮華富貴,都追求這些。今天學佛了,我不追求這些,我從這裡回過頭來,我一心一意只求西方凈土這是回歸。從世間法裡面回歸,依靠阿彌陀佛。還得從佛法裡面回歸,以前我修學許許多多經論、宗派法門,現在我完全明白了、完全了解了,我要把那些統統放下,從今天起一心一意專修阿彌陀佛的法門。我們禮拜,專禮阿彌陀佛;我們思惟,專想阿彌陀佛;我們口念,專念阿彌陀佛名號;身口意三業皆專,這叫「歸依」。凈土現在有五經一論,有六樣東西是專講凈宗的,最好這五經一論我們專依一部經,省事。專依一部經修行,其餘的五種可以做做參考。實在講做參考,行。你不去理會,也行。專主一門這就對了。這個五經當中隨便專主哪一門,都決定成就,因為這個五經一論統統是教給我們專修專弘的。這叫「歸依」。

  此地「瞻仰」兩個就是我平常講的仰慕,像這個童子仰慕父母一樣,常常會想著,看不見就想要用這樣的心態來對阿彌陀佛,來對西方凈土,這個西方凈土就像自己的家一樣。小孩離開家久了,他想家,他要回家。你看一、兩歲的小孩他會說話了,出去玩久了,他要回家,他想家。看不到父母了,他要問他的父母在哪裡,他想父母。他那個腦袋裡頭沒有別的,只想父母,只想家。我們把西方極樂世界作家阿彌陀佛當作父母,時時刻刻想,時時刻刻戀慕,這樣的心態念佛,一百個人修,一百個人往生,一千個人修,一千個人往生,一個都不會漏掉的,所謂「萬修萬人去」。所以佛這個地方兩句話,「應當一心歸依瞻仰」,這兩句話的意思非常的深廣,我們要細心體會,這就是決定得生。

  無量壽經  (第五十一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51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