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生到邊地疑城,什麼時候悔過,什麼時候就離開

  【邊地疑城第四十。】

  ...末後這是問到彌勒菩薩,西方極樂世界還有部分是屬於胎生的,問他有沒有見到這些事情彌勒菩薩答應了,他見到了。而且對於這一部分的人在西方極樂世界那個生活狀況,可以說也描繪得相當清楚。他說這些人就像我們世間「夜摩天人」一樣,那麼樣的自在、那麼樣的快樂。除這個之外,他所看到的有蓮花化生的,這個蓮花化生就是九品往生的。所以他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九品往生的、還有所謂胎生的?其實西方世界決定沒有胎生,這一點我們要曉得。那為什麼說胎生?是他們這些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障礙,換句話說,有苦。這個四種「生」:胎、卵、濕、化。西方世界裡全是化生。以胎生最苦,所以他們在這裡受苦比喻作胎生。

  他受的什麼苦?第一個是不見佛,不像九品往生的人,生到西方世界就見到阿彌陀佛,就見到觀音、勢至,他見不到。不能見佛當然就不能聞法。第二種苦,不能聞法。第三種苦,不得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第四種苦,不能隨意離開極樂世界到他方世界供佛聞法,他們沒有這個能力。因為這四種苦,所以叫他做胎生,實際上他也蓮花化生

  【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

  大致上墮在這個『邊地』。實際上,這個「邊地」不是指西方極樂世界的邊緣地區,不是的。只要有這個障礙,即使生在阿彌陀佛七寶蓮池裡面,也叫做「邊地」。那麼這個障礙不是佛給他的,是他自己找來的,還是自己的因,自己結果。當然佛力也加持,佛力加持他自己的疑根不斷,佛在這一方面加不上力量不上,他本身有抗拒的力量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總而言之,他是『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這一句是總說。

  對西方極樂世界懷疑,為什麼還會往生?他這個懷疑不是完全懷疑,是半信半疑,「聽說西方世界這么好,這么多人往生去了我也試試看,那真能往生更好,不能往生就算了」。這一心態,這個就是「邊地疑城」一類的人。所以他也真干,他不不幹他是抱這么一個心態念佛他也念到能伏煩惱,能伏煩惱就能往生,還算不錯了,還是很難得。生到西方世界所耽誤的時間並不算很長,這個經上給我們講五百歲不能見佛聞法。五百歲是個限度,換句話說,只比這個短,沒有比這個長。五百歲是從哪裡算起?不是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前面講過,它里頭沒有年月日時,所以這個五百歲,《觀經》裡面講的這個時劫的長短,都是以我們這個世界算的。我們這個世界百歲,在西方極樂世界實在講是非常短暫的一個時間。換句話說,他到那裡去之後,經過一段時期他就覺悟了,他這個疑惑完全沒有了,那麼他就能恢復正常。

  所以這是把所有一疑惑分為兩大類。這個第一大類是不相信佛的智慧圓滿的。這個底下就說了,『不了佛智,不思議智』,我們剛才念的這是第一類的,對於佛的智慧有懷疑。實在說,佛在經上給我們說明諸佛如來具足究竟圓滿智慧,但是佛說得很明白了,真正能接受的人實在講太少太少。我們大多數人能夠承認佛的智慧比人高,比我們一般人高,我們一般人沒有能力講出那麼多經典、講出那麼多道理,所以承認佛的智慧是非了不起,沒有一人不佩服。但是說他是究竟圓滿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就有不少人搖頭了,就懷疑了,「這個話可能是對佛的讚歎,不是真實的」,抱這樣態度的人很多很多。甚至於出家學佛修行一輩子,他也不信佛智慧圓滿的,是全知全能的。所以常常說法的時候還跟人說「佛也有不能,佛也有不知」,這是我們常常聽到的。那麼他這樣人如果念佛往生,那這都生到「邊地」。

  我們必須要曉得這不是佛的懲罰,不相信佛的智慧是究竟圓滿,與佛不相干。關係在哪裡?是不相信自己自性本能是究竟圓滿的,這個問題嚴重。佛跟我眾生差別在哪裡?沒有差別,佛跟眾生完全相同,這是要知道的。佛是自性能力完全恢復了,我們的自性能力是因妄想執著把它障礙住了,不能現前。如果我們把妄想執著開了,我們自性本能就完全恢復,跟一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換句話說,不相信佛的智慧、德能就是否定自性智慧、德能,他的問題在這地方。所以與佛有什麼相干?不相干。

  你這個一念疑情對自己造成重大的障礙。所以這個「疑」是煩惱障,根本煩惱裡面「貪瞋痴慢疑」,那個「疑」是什麼?實在講就是懷疑自己自性沒有那麼大的能力、沒有那麼大的智慧也沒有那麼大的功德,是不相信自己。所以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所以他「不了佛智」。佛不過是修證到圓滿而已,我們今天修證的功夫不夠。

  下面給我們舉出「不思議智」,這個「不思議智」要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他能力,佛的能力不可思議的。換句話說,世出世間一切事物他沒有一樣不會,真是現在人所講的多才多藝。雙手萬能,什麼都會做,而且都做得非常非常的美妙,那麼這個就是「成所作智」,「成」是成就,「作」就是所作所為,「成所作智」。

  『不可稱智』,「稱」是稱說。實在講「不思議」、「不可稱說」,意思都相彷佛,說不出的,沒有法子稱說的,這個就是唯識經論裡面所講的「妙觀察智」。我們講佛的慧眼,我們凡夫看人看事看物常常看錯,佛有能力看得清楚、看得真切,一點錯誤都沒有,能夠看到過去,能夠看到未來,能夠看到十方世界,沒有看錯的,這個叫「不可稱智」。

  下面一種叫『大乘廣智』,這一句就是唯識經論裡面所講的「平等性智」,唯有「平等」,就廣大無邊。我們今天心胸都很窄小,為什麼心胸窄小?有分別、有執著不平等,心量就小。佛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他的心是清凈的,他的心是平等的。智慧是哪裡來的?智慧是心的起用。清凈平等心,這個心量廣大無邊,所以它起的作用叫「大乘廣智」。廣到什麼地步?盡虛空法界是一個自性,就是一個真心這一清凈平等真心作用了,所以盡虛空法界哪有一樣不知道的!你要問他為什麼會知道?「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他怎麼不知道!不知道就是迷失了自性,你才會不知道,所以不知道是不正常的現象,盡虛空法界一切都知道,這是正常的現象。要依六祖大師的話來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萬法」是盡虛空法界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的依正庄嚴,這個「萬法」是指這個。既然是自性所生的,這個「生」就是顯現、變現出來的,那自性哪有不知道的道理!所以知道是正常,不知道是不正常,不知道叫「迷」,知道叫「悟」。

  佛法對我們的教學沒有別的,恢復自性而已,所以佛沒有東西教人。佛給我們講的話是句句真實,佛哪有法教人?等到你的智慧德能完全恢復了,那是你本有的,你不是從外面新得來的。本來沒有,現在有了,那叫你真正得來的。你所有的,還是你原先本有的,沒有一東西是新得來的。所以大乘經上常說「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心經》大家常常念的,常常讀到的,《心經》在末後講「無智亦無得」,「智」是什麼?就是此地講的這五種智。這個五種智是究竟圓滿智慧,怎麼說「無智」?這是你本有的,不是你新得的。這個「無智」就是沒有一樣新得的智;「無得」,沒有一樣新的你所得,沒有。你所知、你所得,全是你自性本能,你自性本來具足的。這個叫「大乘廣智」。所以「廣智」就是「平等性智」。

  末後,『無等』,「等」是等於,沒有跟這個相等的。『無倫』,「倫」是同類的,沒有與這個同類的。『最上勝智』,這是什麼?這就是唯識裡面講的「大圓鏡智」。「大圓鏡智」是真如本性本體,前面講的「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是它的作用,這個是它的本體,實在講就是我們常講的真如本性也就是自己的真心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它有一個另外的名字在此地叫做「無等無倫,最上勝智」。

  佛這個智德都顯現了,為什麼?他障礙沒有了,他這個迷惑都淘汰盡了,沒有一絲毫障礙了,所以他的自性,體、相、作用統統都恢復了。而我們呢?真心自性在哪裡還不曉得,還搞不清楚,聽到佛給我們講的,還在半信半疑,還在處處都打問號,那麼幾時我們才能夠恢復自性?所以我們必須要曉得,佛在經裡面說如來的分上,就是說到我們自己本性的分上。

  『於此諸智』,這個上面講了五種智,那個總的是「佛智」。『疑惑不信』,對這個不能接受。但是對於佛所講的這個善惡因果他能接受,所以『猶信罪福,修習善本』,也就是佛講西方極樂世界依正庄嚴念佛得生凈土,這個他相信,他還可以接受。這個「修習善本」就是本經裡面所說「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他還能做到,他以一個真誠心來念佛,來求生凈土

  「修習」這兩個字關鍵的字眼。「修」是修正,修正,那就是斷惡修善。惡裡面範圍包括非常的廣泛,三惡道是惡,三惡道跟三善道比較起來,三惡道是惡,三善道是善;三善道要跟西方極樂世界相比,三善道是惡,為什麼?不能出三界,西方凈土是善。你才曉得修行這個斷惡修善,我們要斷娑婆三界六道,要修西方四種凈土這叫「修」。不是這樣修法,他怎麼能往生?生在「邊地」也是往生,生在「邊地」也非常難能可貴,不能輕視他,他真的超越三界了,永遠不再輪迴了,也是一生圓滿成佛

  「習」是日常過日子生活。換句話說,這個真正修凈土的人,我們要過凈土日子,要把我們這個生活改變,我們不能過娑婆世界這一般人的日子,我們要過凈土日子。「習」是實習,就是生活。西方世界人的生活娑婆世界人的生活差別在哪裡?這個不能不知道。西方世界人心清凈娑婆世界人心染污,那麼我們就知道應該怎麼樣修學了。我們雖然現在身在娑婆世界,必須對娑婆世界一塵不染,那我們過的日子就與西方世界就相應了,這個氣氛就差不多了。衣食住行,知足常樂隨緣而不攀緣,現前就得自在清凈心就現前。所謂「心凈則土凈」,這一佛號念得才管用,所以才相應。這個相應,與心相應,與行相應,與生活相應。『願生其國』,自己有個強烈的願望,希望來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是一類生「邊地的人。可見得我們要想生「邊地」,恐怕還靠不住。

  那麼佛這一經文,實在上說,教我們對於佛智、對於自己都不要懷疑。對於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不懷疑,對於佛智、自性本能不懷疑,這個樣子往生九品往生,比這些人殊勝太多了。所以這一經文主要的用意是在此地,真正是佛慈悲到了極處。

  ...【是諸人等。以此因緣。雖生彼國。不能前至無量壽所。道止佛國界邊。七寶城中。】

  那麼這一類人,一個是對佛的智慧懷疑,一個是對於自己善根缺乏堅定信心,但是他們的好處念佛功夫沒有間斷,所以也憑著宿世的善根福德因緣生到西方世界了。雖然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能夠立刻見阿彌陀佛。這『無量壽所』就是阿彌陀佛講經說法的場所,他不能參加這個法會,見不到佛。『道止佛國界邊』這就是前面所講的邊地。『七寶城中』,「城」是比喻,給諸位說,那邊沒有城,哪有城?這個「城」表示什麼?不自由,把你關在里頭,你出不去,是比喻。就跟前面那個「胎生」一樣,也是比喻。「胎生」,你不自在,「城」,也是不自由,把你圈到裡面去了,是這個意思,不是真的有「七寶城」。

  【佛不使爾。身行所作。心自趣向。】

  這一說得好,這是說明了這一樁事不是阿彌陀佛的意思,這個「邊地」、「胎生」不是阿彌陀佛造出來的,阿彌陀佛沒這個意思。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身行所作』,還是你自作自受平常我們只聽說「因果通三世」,這是佛法常講的,現在在此地我們又發現因果通凡聖」,到西方極樂世界也離不開因果。我們做什麼樣的因,將來受什麼樣的果報,完全是『心自趣向』,與任何人都不相干,與佛菩薩不相干,與天地鬼神更不相干,這個是佛法裡面給我們講的真理

  佛沒有欺騙我們,我們求佛菩薩保佑,我們想想佛菩薩能保佑我們嗎?不能。如果佛菩薩說「我能保佑你」,那是騙你,哪是真的?誰保佑你?自己保佑自己。你自己能行善,你所得果報都是善的,都是吉的;你心行不善,你所得果報就是不如意的。佛菩薩跟我們講真話,不騙我們,一切要靠自己的心行。

  【亦有寶池蓮華。】

  那麼他生在「佛國邊界」、「七寶城中」,這是比喻他還蓮花化生,還是七寶蓮花,換句話說,這個居住環境九品往生沒有兩樣,這個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加持。換句話說,西方極樂世界物質生活環境阿彌陀佛提供的,阿彌陀佛提供的是平等的,不會說是你這個疑根還沒有斷,還有一疑惑,你的待遇差一點,沒有,西方世界真的阿彌陀佛很公平對他們這個物質生活的提供是完全相同。所以他有『寶池蓮華』。

  【自然受身。】

  『自然受身』就是化生就不是胎生的了,胎生不可能「自然受身」,這個就是說他也化生

  【飲食快樂。如忉利天。】

  這個地方佛說的。前面說他的快樂像「夜摩天」,那是彌勒菩薩說的。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他的快樂像『忉利天』。換句話說,這個生活的享受不是我們凡人想像得到的。

  【於其城中。不能得出。】

  這是他第一種苦。換句話說,他離不開這個環境,不能夠自由自在見佛聞法,這是他第一個苦處

  【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隨意高大。】

  他所居住的環境,佛提供的是沒錯,佛提供的九品往生的人可以隨心所欲的變化;他不行。他這個房子在地,不能夠升到空中,不能夠自由變大變小,這就是他不自在之處了,他苦處了。

  【於五百歲。】

  這是說明他的時間,這個『五百歲』是我們人間五百年

  【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

  這就是五百年當中,他見不到三寶,他的苦處在此地。

  【其人智慧不明。】

  不見佛,不聞法,不能夠參與菩薩大會,這個『智慧』進步就會很慢。一個人進修,所謂是「閉門造車」,進步慢,進度很慢;大眾在一起共修,天天研究討論,那個進步就非常快,這都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

  【知經復少。】

  這是跟前面連到的,他不能夠聽佛講經,也不能夠每一天供養十方諸佛。這每一天供養十方諸佛一定聽佛說法,天天聽佛講經說法,這個智慧進步就非常非常的快速,所以他聽經多。到西方極樂世界才真正聽經多,同時聽到無量無邊的法門

  【心不開解。】

  這個『開』就是開悟,『解』就是了解、明了的意思。

  【意不歡樂。】

  這個「心不開解」是「所知障」,『意不歡樂』是「煩惱障」,說明這兩種障還相當深厚。

  【是故於彼。謂之胎生。】

  因為這個緣故,叫他做『胎生』。這個「胎生」是比喻的意思,不是真的胎生。胎生才不自在,所以他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在初期他很不自在。那麼佛終於把這樁事實跟我們說清楚了、說明了了。

  無量壽經  (第五十三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53

  【若此眾生。識其罪本。深自悔責。求離彼處。往昔世中。過失盡已。然後乃出。】

  這就是說必須要懺悔,要懺罪,他就離開「邊地疑城」了,他就入品了。在這地方給我說得很明白,最長的時間是五百歲,他一定會後悔,不會有更長的時間。還有一些到「邊地」,到那個地方一、兩天他就後悔了,那就很快,一後悔馬上就離開了。像我們《凈土聖賢錄》裡面記載的袁中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就生在「邊地」,但是他悔過非常快,到那個地方去,幾乎立刻就知道自己錯了,所以他很快就離開「邊地」了。這就是給我們證明,你什麼時候能離開這個「邊地」?你什麼時候悔過,什麼時候就離開,知道自己疑惑錯了。他離開「邊地」就跟其他入品的人一樣了:

  【即得往詣無量壽所。聽聞經法。】

  只要能悔過,能知道自己錯了,這個就是覺悟。所以他在過去這些疑惑、這些障礙,全部都化除了,這個時候他就見到阿彌陀佛,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

  【久久亦當開解歡喜。】

  這個要一段時間。那麼這一時間究竟多長?每個人根性不相同,有的人長一點,有的人很短,與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關係

  【亦得徧供無數無量諸佛。修諸功德。】

  既然見阿彌陀佛了,當然他的智慧、道力、神通、受用,也都跟諸菩薩們一樣,每一天一定也參訪無量無邊諸佛如來那就『修諸功德』了,這個「功德」是福慧雙修

  無量壽經  (第五十四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54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