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眾生泛修善業,唯依自力,故難成就。若修凈土,依佛願力,故易建立(一)

  【往生凈土仗佛願力】宗曉大師開示眾生泛修善業,唯依自力,故難成就。若修凈土,依佛願力,故易建立(一)

  晚上借著大家打佛七的殊勝法緣,師父繼續向大家報告往生凈土仗佛願力」。前面我們探討到了第六大點,舉理佐證的第六十段文,底下從六十一段文接著看下去。

  六十一段文是宗曉大師,在他的著作《樂邦遺稿》這一本書開示的一段文。這一段文也是在彰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仗佛願力往生凈土這一事情。不是善導大師這樣講而已,也不是法然上人這樣講而已,也不印光大師這樣講而已,宗曉大師也這樣講,還有其他各宗各派的祖師大德太多人都這樣講。可見得念佛法是他力教,要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祖師大德這么樣子同樣的開示。照例這一段文師父一遍,讓大家對照對照,請大家看講義第十四頁,第六十一段文:

  【宗曉大師《樂邦遺稿》雲:寂室曰:眾生泛修善業,唯依自力,故難成就。若修凈土,依佛願力,故易建立。

  自力難成者,眾生心志劣弱,惡業厚重,以劣弱之心,敵厚重之業,是故難勝。而況外為惡友魔外所折,或為酒色財帛所汩,所修善法,豈易得成乎?

  依佛願力易立者,良由彌陀本願度生,下至十念功成即往,依怙佛之是願故。修善法即易建立。

  譬如二人,欲渡大海,往詣寶山求寶,一人種樹,待其長大,造船以往。無何其樹為霜雹人畜所摧,竟不成材者有之,縱復成材,歲月長久,雲何卒得成船?自力修行,亦復如是之難。一人者,更不造船,即於海岸等候,忽偶商主乘一大舶,是人即便投告,商主憫之,即便引手招接上船。風帆利便,捻指之間,便到寶山。依佛願力,得生西方,亦復如是。

  其商主者,以譬如來接引眾生,其大舶者,即是佛之大願,普度一切海,是越生死之長流,寶山極樂國土也。

  龍樹《十住毘婆沙論》贊佛,所謂「乘彼八道船,能度難度海」即此旨也,大哉!阿彌陀佛與二菩薩,乘大願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苦惱之鄉,呼引一切眾生,上大願船,越生死海,到於西方涅盤彼岸,諒無餘蘊矣。】

  這一段文稍微比較長一點,但是文字也是很淺白,一般識字的人也都可以看得懂。這一段文是宗曉大師,在《樂邦文類》引用寂室這一人所開示法語。寂室說明眾生靠自己自力修行很難解脫生死成就道業。如果修凈土法門,依佛願力就很容易建立道業。還是在說明聖凈分判的道理,還是在說明聖道門難行的道理凈土易行道理。同樣的道理,由不同的祖師大德說出來,表示有很多不同的祖師大德看法是一致的。所以念佛法門是易行道,仗佛願力,這樣最基本的宗旨你知道了,那你在念佛修行我想很多心中疑惑自然會去除掉。既然是易行道,我們要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容易的,可是很多人告訴我們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哪有那麼簡單?可見這一些人的知見,與善導大師,與法然上人,與印光大師,與宗曉大師他們的開示不相同對不對?那我們要相信他所說的,還是要相信祖師所說的?相信祖師所說的,祖師不會誤導我們,別人說不定會誤導我們。所以為什麼世尊教導我們,依法不依人,依佛菩薩祖師所說的法,一般如果是凡夫所說的法,不一定會正確。所以為什麼我們研究佛法,要根據經論依法不依人,這很重要。不是哪一個人比較有名氣,他講的一定是正確的,這不一定。如果他佛法不懂,他雖然很有名氣,有一外道也在佛經,看地理風水的人也在講《阿彌陀經》。可是他講的《阿彌陀經》,跟原來世尊所講的,《阿彌陀經》的意義不一樣。你能為他很有名氣,就相信他說的嗎?不行。要依法不依人,聽祖師大德的准沒錯。因為祖師大德不會誤導我們。

  這一段話,宗曉大師在《樂邦遺稿》里,引用寂室所開示的,也值得我們來探討。

  首先我們來認識宗曉大師,因為這一大師,一般人如果沒有經常在研讀經論,比較不認識不像印光大師這么有名。所以在講義第二十七頁,注釋第五十四,師父把宗曉大師做了簡略的介紹,我們來了解。請看講義第二十七頁,注釋第五十四。

  宗曉大師,四明人,四明就是現在的浙江省鄞縣,俗姓王,字達先,號石芝,十八歲受具足戒。這邊沒有介紹,宗曉大師是幾歲出家,不過能夠十八歲就受具足戒,那表示這一位宗曉大師很有善根,年紀很輕就出家學佛。所以十八歲,年紀還不大就受具足戒。先從具庵強公,次謁雲庵洪公。他先跟隨具庵強公,這應該是禪宗的一位古德,具庵強公,其次拜謁雲庵洪公。凡是會被稱為公的,一定是有道德而且年紀比較大,有道德,有涵養,有學問,年紀又比較長的人,這樣的人才有資格被稱為公。譬如台灣教界已經往生一個守戒非常精嚴,很有修行的懺雲老法師,一般佛教徒都會稱他為懺公。這是因為懺雲老法師持戒很精嚴,很有修行,很慈悲,度化無數的眾生。所以大家對他的景仰,稱他為懺公。師父的法號信願,一來我沒有什麼道德,兩來年紀還輕,如果你我為願公,那我會從椅子上摔下去。所以稱呼不可以隨便亂稱呼。

  我俗姓姓蔡,以前一個朋友很喜歡捉弄我,因為我兩個人的交情不錯,他見到我都故意這樣叫我,蔡公您好,稱呼我蔡公,當然我沒有資格被稱為蔡公,稱碗公還有一道理

  所以「公」這一個字,是不可以隨便亂稱呼,我們佛門亂稱呼的一大堆。譬如有人稱呼我信願大師我就快從椅子上摔下去。大師是對佛的尊稱,佛才有資格稱為大師菩薩稱為大士菩薩都不能稱為大師。我年紀也不大,也沒有什麼修行也沒有什麼道德,怎麼可以稱呼我大師,稱呼法師我就非常愧不敢當了。因為法師通達,經、律、論三藏,以法為師,以法師人,經、律、論三藏通達,不用幾十年的時間一心閱藏,那怎麼能做得到。所以稱呼我怎麼樣最貼切呢?如果你跟我很熟了,稱呼我願師父,信願稱下字然後加師父,願師父這樣就很親切了。或者稱呼信願師父,我的剃度恩師或者我的戒師,可以稱呼我信願師,一般你們在家居士,不能這樣直接稱呼我信願師,應該要稱呼我願師父,或者信願師父,或者我旁邊沒有其他的出家人,你就直接稱呼我師父,那我就知道你是在叫我。如果我旁邊也有很多出家人,你稱呼一聲師父,不曉得哪一個人要回答,因為大家都是師父。所以稱呼要很妥當,要很適宜,不能隨便亂稱呼。

  因為這邊說到強公、洪公,他們一定是很有道德的人,所以受到宗曉大師親近依止。

  繼續看底下,未久住持四明昌國翠蘿寺,學者雲集,過了兩年,退隱西山,日課《法華經》,後游浙西諸剎,歷三年而還。當時大府丞汪公命主參秀,師力辭不就,後居延慶寺第一座。講演之餘,編纂《法華顯應錄》,《樂邦文類》,又血書法華經》,墨書《華嚴經》、《寶積經》、《般若經》、《涅盤經》諸經。光是這一就可以看出,宗曉大師非常不容易,血書法華經》。《法華經》是大部經典,用自己的血來寫《法華經》,因為唐宋時期還沒有像現代印刷術這么發達,現在我們要流通經典,我們要不要用毛筆經典來流通?不必,你只要出一點錢,大家集合起善款來印經,交給印刷廠就可以經書,印得非常的精美華麗對不對?以前古時候,尤其唐朝、宋朝的時候,印刷術根本就不發達,要寫經書有很多了不起祖師大德,刺血寫經很難得。如果是你,你有沒有這一種決心跟魄力,這一定對法相當的尊敬才會這樣做。如果我,我的血可能,如果來寫一部《法華經》,可能沒有辦法,因為我血不夠,貧血的人更不能刺血寫經。墨書就是用墨水,來寫《法華經》。《法華經》也非常大部經典,《大寶積經》也是很大部經典,《般若經》,如果是《大般若經》,也是很大部經典,《涅盤經》文字也不少。你看這一位宗曉大師,光是寫這四部經,不曉得要費多少的時間精神心力,可見得他對法非常的敬重。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