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善有半、滿,半滿還是有等級的

  「半、滿」說到這一段文,才算是究竟。但是,這樁事情不是凡夫能做得到的。

  由此可知,我們講半、講滿,半滿還是有等級的,不能夠一概而論。

  如果用此地這個標准,前面所說的滿都是半,都不是真正的圓滿,到『三輪體空』才是真正圓滿。「三輪體空」誰能做到?

  法身菩薩能做到;不但六道眾生做不到,四聖法界裡面聲聞、緣覺、菩薩也做不到。為什麼?

  人不無心。換句話說,他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標准就不適用;什麼時候妄想分別執著斷盡,就是這個標准。所以這個標準法身菩薩標准,我們要知道。知道了好處,什麼好處

  行善不會自以為滿足,有這個好處。無論積多大的功德,自己心裡面總是以為還不夠多,還是很少,這就好。

  不會自以為滿足,你才肯認真努力發憤的去修善。這個道理你明白了,才知道諸佛菩薩他們的善行念念圓滿;無論他修的善事是大、是小,無一不圓滿。為什麼?

  因為他沒有妄心,他用的是真心,用的是本性真心本性圓滿的。所以,用真心本性行事,無一而不圓滿道理在此地。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學佛,為什麼要發願作佛。

  我們現在把這個文簡單解釋一下。『為善而心不著善』,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則隨所成就,皆得圓滿』,都是圓滿的,都是滿善。

  如果『心著於善,雖終身勤勵,止於半善而已』,你要著相修善,就是一生勤奮勉勵積修,還是半善而已。

  什麼原因?你的善心裡頭夾雜;心裡頭有執著就是夾雜,夾雜著不善。所以你的善功不純,只得個半善而已。下面舉例來說明。

  『譬如以財濟人』,修財布施,應當要『內不見己』,我修財布施之後,不執著有我;「我能施,我用多少財物布施」,他執著有個「我」在,這個心就不真、不純了。『外不見人』,我布施那個人也不放在心上;「我能布施,他接受我布施」,你永遠不會忘記,這就是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把你純善的心破壞了。還要『中不見所施之物』,你布施多少錢財,不要去計較。

  常常行布施,常常有「我布施,某個人接受我布施,我布施了多少財物」,這樣的心行布施布施一輩子還是個半善。

  應該怎樣才是「滿善」?新加坡有個許哲居士,現在很多人都知道她。我們去訪問她,做成錄像的光碟,現在隨著我們一般光碟流通到全世界。她今年一百零二歲,一生修布施,她的布施是滿善。她布施財物不多,天天干,沒有一天休息。她得滿善的果報,大家看見的,非常羨慕:一百零二歲,身體健康,一點毛病都沒有。我仔細觀察,她就掉一個牙齒,她的體能狀況跟三、四十歲的人一樣。

  所以她常說:「我們要長壽,我們不要老,我們不要病。」她一生沒有生過病,活到一百零二歲,精神飽滿,天天為一些老人病人服務,那個服務就是布施

  外財布施、內財布施,她真的做到「三輪體空」。她不知道有自己,她也不會把別人,布施那個人、受她恩惠的人放在心上,她沒有,她心地空空洞洞、乾乾凈凈也沒有想到:「我今天做多少事情,做多少好事」,沒有這個念頭,她真正做到三輪體空。所以她的果報殊勝,沒有人能跟她相比,心地真誠清凈慈悲就像《壇經》上所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我在新加坡這三年,我舉出許哲居士例子,現身說法,你們相信不相信?你們是不是很羨慕?羨慕就要學!我們舍要捨得干凈,有很多人不明這個道理,不明事理真相,不敢舍,認為什麼?「我都布施掉了、舍了,明天我怎麼辦?誰肯布施我?」所以,他念念不忘「我」,他就不敢真的放下放下放下放下一半,那一半是永遠沒有辦法放下

  因此,他修的善只有半善,不能達到滿善;他的果報只能得到一半,不能達到圓滿

  這個事不能不認真去想想。

  如果你對這個道理了解不夠透徹,你行善不徹底,要想希求圓滿果報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摘自 了凡四訓  (第十六集)  2001/4/19  中國深圳  檔名:19-016-0016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