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善導和尚立正雜二行,舍雜行歸正行」之文(二)

  【凈土宗略要文】「善導和尚立正雜二行,舍雜行歸正行之文(二)

  我們當然知道往生是六字洪名願力絕對的救度,但是千萬不要忽略機這一方面,因為眾生這一方面,念佛心情心態心境不同,產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果報一定不同。所以,不能只有在法體彰顯凈土教法,一定要涉及機受,才能夠圓滿的理解,真實凈土教法。如果機受不論、只論法德,那麼就會形成所有的念佛,不管以什麼樣的念佛心情都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果報完全一樣,這樣會與《無量壽經》的經義違背,因為《無量壽經》釋尊告訴我們:明信佛智的行者,與疑惑佛智的行者,雖然同樣修學凈土教法,同樣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但是明信佛智的稱念,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化生疑惑佛智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胎生,投生的緣是不同的,有胎生與化生差別。因為在《無量壽經》,彌勒菩薩請問釋尊,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民,有胎生、有化生?你仔細研讀《無量壽經》,你就會知道,胎生的行者,投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在西方極樂世界七寶宮殿之內,不能見佛、聞法、見聖賢僧,也就是不能見聞三寶——五百歲中不能見聞三寶、不能到他方供養諸佛如來、不能修習菩薩法式、不能修諸功德也就是在蓮苞之中,不能到他方去上供諸佛,下化眾生這是無量壽經》釋尊所開示大意

  所以信心念佛跟疑心的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果報一不一樣?(不一樣)不一樣。既然不一樣,當然要論機受,當然要論眾生念佛心情心境心態

  六字洪名,有的人念的歡歡喜喜,有的人念的苦苦惱惱;有的人念的自在解脫有的人念的忐忑不安,為什麼?對於阿彌陀佛名號的理解不同,所以舍跟歸,我們要舍的是什麼?我們要歸的是什麼?心中捨棄功德相的執著,把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修行,都當作是報答阿彌陀佛救度自己法身慧命的大恩大德成了報恩行,反而更相應於禪宗的無住,相應禪宗的空理。禪宗教理告訴我放下,不要執著念佛的人如果能夠從阿彌陀佛的名號之中體會阿彌陀佛的慈悲,那行六度萬行,不管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內心都不執著於修任何一行的功德,作為回嚮往生西方的資糧,這一功德放下了,是不是修的更自在、更解脫、更與六字洪名的本願相應?對不對?當然。

  所以舍與歸,進一步我們要了解,從祖師的行誼當中明白這樣深義。舍與歸,我們從釋尊一生的行誼來看,釋尊舍王位歸真理,釋尊舍榮華富貴解脫真理,釋尊舍妻子兒子菩提佛道。釋尊降生在人間跟你我都一樣,有父母、有妻子、有兒子、有家人,可是釋尊把這一些都放下了,就是舍。可是釋尊到了雪山修行成佛了,他反而回到迦毗羅衛國,回到自己的國家,度化父王、度化妻子、度化母親、度化孩子,釋尊對於自己的家人,不管父母妻子兒子,是放下不是放棄。放棄就是不理他們了,不是。這樣的舍,令我們更進一步了解舍的真義,對不對?釋尊成道之後回去,度自己的孩子——羅睺羅,到了九歲,釋尊度他出家,釋尊有沒有放棄自己的孩子?沒有。不但沒有,還度化自己的孩子這就是舍。舍不是說要了,不是。不是說道門教法不好,不要了,不是!千萬不要誤會。

  中國凈宗的三位祖師念佛思想是最一致性的,就是曇鸞大師、道綽禪師、善導大師。後來日本的法然上人,傳承自善導大師念佛思想。曇鸞大師舍四論歸凈土,也是有所取捨。道綽禪師涅盤凈土,也是有所取捨。法然上人天台凈土,也是有所取捨。昨天我們探討過,法然上人的傳記,法然上人到了四十三歲,從《觀經四帖疏》的疏文,體會到佛的慈悲,立舍余行,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一天念佛六萬聲,乃至後來七萬聲。如果一天念佛七萬聲,那整天的修行就是佛號不斷。

  所以舍與歸我們了解了,那麼我們當然根據法然上人所摘錄的這十七段文好好修學,根據第一段文、第二段文,舍聖道歸凈土,現在根據第三段文、第四段文,舍雜行歸正行

  因為人力不能長跑疾行,所以才發明汽車、依靠汽車,舍就是捨棄自力的無能,歸就是依靠他力的可行,我們沒辦法一整天長跑,當然發明車子代替腳力,就可以跑很久了。因為人力不能長游水中,所以才發明輪船,依靠輪船,我們不能非常長時間的在水中游水也不能在水中行走,所以發明輪船,依靠輪船的力量,就是舍自力歸他力。因為人力不能飛行空中,所以才發明飛機,依靠飛機如果你香港人要台灣旅遊,你們是自己走路過去的還是搭飛機?當然是搭飛機。既然你搭飛機台灣,表示你舍自力依他力,你就自力歸他力。

  因為自力修行不能解脫,所以才稱念彌陀,依靠佛力。自己修行沒辦法解脫生死沒辦法斷惑證真,所以才依靠阿彌陀佛的名號願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樣的道理

  所以舍跟歸我們了解了,那底下我們來看。

  【善導和尚立正雜二行,舍雜行歸正行。】

  因為我們知道,雜行雖然也能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正行才是穩當往生的保證。如果我們把善導大師《觀經疏》就行立信這一段文仔細的了解,我們就知道,正行就是我所要的。因為正行修持,能夠讓我們絕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清凈報土。

  就行立信分了二部份,正行與雜行。正行五種,第一讀誦正行,第二觀察正行,第三禮拜正行,第四稱名正行,第五贊嘆供養正行。這五種正行又分為二業,第一正定業,第二助業。除了這五種正行之外的一切修行,都叫雜行。

  從就行立信的這一疏文,我們也知道,修持正行的人,與阿彌佛心不間斷;修持雜行的人,與阿彌佛心常間斷。我們知道這一段文的大意了,師父想要請問大家:諸位想不想真正往生阿彌陀佛的西方凈土啊?想不想?(想)想。那你希望跟阿彌陀佛是心不間斷還是心常間斷?心不間斷,對不對?那你就要修五正行,因為你希望你跟阿彌佛心不間斷,你當然必須選擇修五正行如果你選擇修雜行,那麼你的心就跟阿彌佛經常間斷。

  我們知道這樣的結論,我們就好好仔細的了解就行立信這一疏文的涵義。這一段文非常的重要,大家一定要好好的研習,深入了解其中深義,明白之後,你在安心、起行、作業,不必問別人。老是有很多人問我:「請問信願師父我要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不可以再兼誦《地藏經》?可不可以再兼持大悲咒?可不可以再兼修什麼行?」講了一大堆。其實,你把善導大師就行立信這一疏文讀一百遍,了解其中的妙義,你不會再問我這一些問題了。善導大師講的比我好的太多。我經常講,我是一個很駑鈍的人,如果沒有看佛經以及祖師開示我不會講經,這一道理我不懂,是因為釋尊講了我才懂,是因為祖師講了我才懂。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