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光大師文鈔摘錄原文
(1)生西方可度盡眾生
既發心歸依三寶,為佛弟子。鬚髮菩薩四宏誓願,自利利他。四宏誓願者,即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也。須知此四宏誓願,乃三世一切諸佛誓願之本。汝於日用舉心動念,須令與此相合。若與合者,擴充令其圓滿。若不合者,斷除令其凈盡。然欲利他,先須自利。若非自己先出生死,何能度彼生死眾生。譬如溺於海者,不能救海中沉溺之人。……
果能信願真切,一心念佛。至臨命終時,決定蒙佛接引,往生彼國。既得往生,則俯謝凡質,高預聖流。見佛聞法,證無生忍。神通智慧,不可思議。然後乘本願輪,回入娑婆,種種方便,度脫眾生。(增廣·卷一·心願居士書·p87)
(2)患難不必求鬼神
世人有病,及有危險災難等,不知念佛修善,妄欲祈求鬼神,遂致殺害生命,業上加業,實為可憐。人生世間,凡有境緣,多由宿業,既有病苦,念佛修善,懺悔宿業,業消則病癒,彼鬼神自己尚在業海之中,何能令人消業。即有大威力之正神,其威力若比佛菩薩之威力,直同螢火之比日光。佛弟子不向佛菩薩祈禱,向鬼神祈禱,即為邪見,即為違背佛教,不可不知。(增廣·卷二·周孟由昆弟說·p392)
(3)常應禮懺
佛經教人常行懺悔,以期斷盡無明,圓成佛道。雖位至等覺如彌勒菩薩,尚於二六時中,禮十方諸佛,以期無明凈盡,圓證法身。……
而博地凡夫通身業力,不生慚愧,不修懺悔。雖一念心性,與佛平等。由煩惱惡業障蔽心源,不能顯現。譬如大圓寶鏡,經劫蒙塵。不但了無光明,即銅體亦不顯現。若知即此全體塵垢之鏡,具有照天照地之光。用力磨礱,日復一日,積功不已,銅質自露。又復加功,光明漸發。光明雖發,磨礱更切,力極功純,垢盡明復,照天照地,為世至寶。須知此光,鏡本具足,非從磨得。若非本具,從磨得者,磨磚磨石,亦應發光。又須知此光,鏡雖本具,不磨則永無發光之日。眾生心性,亦復如是。(增廣·卷一·復鄧伯誠居士書二·p57)
二、白話譯文:譯者 慕藏
(1)西方可度盡眾生
既然已經發心歸依三寶,成為佛弟子了。須要發菩薩的四宏誓願,自利利他。四宏誓願,就是: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要知道,這四宏誓願是三世一切諸佛誓願的根本。在日常生活中的舉心動念,必須令心念與此相合。與此相合的,再加擴充令其圓滿;不相合的,斷除得干乾淨凈。然而,若要利他,先要自利。若自己不先出離生死苦海,如何能度眾生出離生死呢!譬如溺在大海中的人,不能拯救其他沉溺在海中的人。
果真能信願真切,一心念佛,到臨命終時,決定蒙佛接引,往生凈土。。往生後就轉凡成聖,見佛聞法,證得無生法忍。神通智慧,不可思議。然後乘本原輪,回入娑婆世界。用種種方便,度脫眾生。——增廣·卷一·心願居士書·p87
(2)患難不必求鬼神
世人有病,及有危險災難等,不知道念佛修善,只糊裡糊塗地去求神問卜,於是導致殺生害命,業上加業,實在可憐。人生在世間,所遇到的事情,多是宿業所造成的。既然遇到病苦,就該念佛修善,懺悔宿業,業障消除了,病就痊癒了。那些鬼神自己還在業海之中,如何能給別人消業呢! 即使是有大威力的正神,其威力跟佛菩薩比起來,簡直如同螢火去比日月的光芒。佛弟子不向佛菩薩去祈禱,而去求鬼神,這就是邪見,這就是違背佛的教法。不能不知道啊! ——增廣·卷二·周孟由昆弟說·p392
(3)常應禮懺
佛經教人常行懺悔,以斷盡無明,圓成佛道。即使是等覺菩薩,如彌勒菩薩,尚且每天禮拜十方諸佛,以求除盡無明,圓證法身。
而凡夫通身都是業力,不生慚愧心,不修懺悔,雖然一念心性與佛平等,但煩惱惡業障住了心源,不能顯現。譬如大圓寶鏡,時間久了,附滿塵埃,不但沒有光明,連銅體也不能顯現。如果知道這個全是灰塵的銅鏡有照天照地的光芒。用力摩擦,日復一日,積功不已,銅質自然顯露出來。又繼續努力,逐漸露出光明。光明出現後,磨礪得更加勤奮。力極功純,塵垢盡除,終於光照天地,成為世間至寶。要知道,這光明是鏡子本身所具有的,不是磨出來的。若是磨出來的,磨磚磨石也應該發光。還要知道,這光明,鏡子雖然本身具有,但若不磨,就永遠沒有發光的一天。眾生的心性,也是如此。——增廣·卷一·復鄧伯誠居士書二·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