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崇·賢宗法師:且思且行論管理

  且思且行論管理

  ——浙江大學高級總裁班香海禪寺禪修之旅賢宗法師分享

  楊柳整理

  首先感謝各位給我這個絕好的機會和大家結緣。佛法說「百年修得同船渡」,我們今天能夠見面,能夠分享一些人生的體悟,我想至少要有五百年修行,才能有如此殊勝緣分

  香海禪寺目前還處在初建的階段食宿等還比較簡陋,希望各位多多包涵。但是話說回來,如果抱著一顆修行的心,我們是不會對外在世界、客觀條件有多少要求的。

  這就好像上回我們上海交大emba的同學一起去野營,雖然那裡的住宿條件很差,一個房間住三十幾個人,但是因為大家把心放下了,因此晚上都睡得很熟。這就是說身心靈一旦放鬆,處處都是天堂。如果我們的心一直都執著於原來的那個身份和執見,當然在哪裡都會得很舒服

  比如有領導非常在意開會所坐的位置,如果下面的工作人員把自己安排在一個比較偏的座位上,他就會大發雷霆。帶著這種分別的心,生活處處都是地獄。因為在家裡你就是個父親是個丈夫是個兒子而不是什麼領導。在路上行走,你就是個路人而不是一個明星。在醫院你就是個病人而不是什麼神仙不分別的心,容易使我放下外在的虛名,得到真正的輕松。

  如果你能夠把今天的旅程當作一種全新的、不可複製的體驗,便會收獲到更多的東西;敞開心懷便會容易與人相交;放下自我便會看清自己的本來面目。只要抱定一顆學習的心,那麼哪裡都能找到精彩,哪裡都能學習到新的東西

  我經常在老師學員角色間轉換,就像諸位一樣不斷在老闆學員角色間周遊。我們同樣需要做的,就是在學習中成長,在磨練中成熟。這樣的過程使我們不斷地接觸新事物,不斷地超越自己。

  各位作為高層管理者,在營銷和管理方面的水平要遠遠在我之上。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從佛法的角度思考管理、文化以及企業的長存之道

  一、佛教中的管理學

  企業絕不僅僅只是一個單純的盈利機構。在「學習型企業」的理念中,企業要像學校一樣地改變與提升;企業要像軍隊一樣地服從和遵守;企業要像家庭一樣地凝聚和溫暖;企業要像宗教一樣地持久和永恆。

  既然如此,我們不妨思考,為什麼佛教能夠歷經多番變遷、興衰,而傳承至今呢?這種傳承的持久性對於企業而言是不是一種有益地借鑒呢?佛教至今已有兩千五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即使是在歷史上反對佛教時期,統治者依然無法阻止僧人們內持梵行,也無法消除一個普通人心靈中的那部《金剛經》。這就是因為佛教深深地把佛法與佛格種在了人的心靈之中,人們知道這是好的,對他們的身體心靈有利,因此,它便不能被打倒和消除。

  佛教為什麼會來到這個世界佛教的創始者因怎樣的初衷而創立了它?釋迦牟尼在世時,從沒有想過自己要創立一個宗教抑或是一個組織,更不會想到自己的思想會持續到今天,影響遍及整個世界。他的初衷很簡單,就是要讓生命得到究竟地解脫釋迦牟尼原本是一個要繼承大統的王子,他的父親為了使他沉湎於人間生活,曾為他建造春夏秋冬四座宮殿,其中美女、美食、珍奇古玩無數。但是傳說當釋迦牟尼外出遊玩時,曾出東南西北四門,見生老病死四苦,繼而發願要遠離塵世,求得究竟的解脫。他離開皇宮以後,曾向當時的許多大德學習解脫法門,結果發現他們的法門都不究竟,於是決定自己修行,經過一段時間的苦修,終於在四月初八日得到大成。當他大徹大悟之後,想把自己所悟到的傳授給更多的人使他們也獲得解脫,他的第一次說法,就稱作「初轉*輪」。在這以後,隨著傳法的影響越來越大,就需要有場所、制度、規範等,在這個基礎上,漸漸形成了原始的寺廟僧伽制度

  很多人覺得佛教戒律非常嚴格,甚至不可理喻。但實際上,這些戒律在當時是自然簡單的。

  佛教最基本的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不淫邪、不飲酒。比如不殺生,最基本的就是不殺人,殺人必判刑;再如不偷盜,如果偷盜到一定程度,必然被法律所制裁,這種達到受制裁的程度的罪行就是犯了佛教的性戒,也就是根本戒。妄語顛倒黑白、搬弄是非,久後必遭報應淫邪有違倫常、破壞家庭,犯戒得惡果;而飲酒則會損害人的性靈與夙慧,使人迷醉顛倒,猖狂亂語而惹禍上身。因此,佛教強調這五種基本戒律

  古代原來沒有酒戒。傳說有一比丘有一喝了酒,因為沒有下酒菜,就去村子裡的一戶人家偷了一隻雞,犯了偷盜戒;殺而食之,犯了殺生戒。第二天村裡農婦過來問他,有沒有見過她所養的雞。他說,沒有。這就犯了妄語戒。因為宿醉未醒,他被農婦美貌所迷,起了色心,因此破了淫邪戒。可見,酒戒一破,其他的戒也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一地破了。因此,佛教人要守持酒戒。

  佛教最初的戒律都是當時的僧人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保持慧命的方法,凡有害於生命靈性的,他們就設定為戒條,久而久之便傳承了下來。佛教思想,必是有緣起,因此產生一個方法它是非常人性的,而非許多人所認為的那樣。有的人認為佛教殺生戒,並且延伸到飛禽走獸、一草一木都不傷害,這是很迂腐的。但是佛教卻正是以這種不殺生態度,來信守內心的悲憫。比如水中蓮花亭亭凈植,如果我們一定要去採摘它們,破壞它們,這就違背了悲憫之心

  佛教所有的理論和思想都來自於事物想要長久的規律世間的一切事物想要長久地存在下去,就一定要受到某些規範的約束,如果沒有這些約束,事物就無法保全自己。

  二、有道者的管理學

  有一個捕鳥師,白天把網撒在森林的各個角落裡。別人見到了,就對他說:「你看,這些鳥分明都是向著同一個方向飛去的,你在各處撒網有什麼用呢?捕鳥師對他說:「這些鳥在白天的時候的確向同一方向飛去,但是一到傍晚,它們又會向著各自的方向回家,這就是「飛鳥食盡各投林」。到時候,我的網就會起作用了。」這就說明,在追求共性之外,每一個個體還要追求自己的個性。正是這種獨特的東西,使得人能在社會上更好地生存。

  我曾經和做企業朋友們分享過一個理念:一個企業想要發展得好,需要有人才人才因何而來呢?主要是因為企業的軟實力文化。而企業文化背後又是什麼呢?那應該是企業創始人的人生使命。他的自我定位,他的努力方向,促使這樣一種文化產生。那麼什麼樣的人能夠擁有這樣一種使命,什麼樣的人能夠完成這樣一種價值呢?這就是有福的人

  我們經常會去學習各種各樣的課程,學營銷,學管理,學禮儀等等。但是這些還只是停留在術的層面上。如果我們不把自己提高到道的層面上,那麼術的東西學得越多,就只能是搬起石頭自己的腳。秦朝的丞相李斯是戰國末期大哲學家荀子的學生。他的學問很好,寫過《諫逐客書》,可以說是文采斐然。但是他德行就很不夠,因為嫉妒韓非子,甚至殺死這位同門。秦相李斯後來得到了報應他自己也被處以極刑。在他臨刑之前,曾經說過一段非常經典的話,他對自己的兒子說:「吾欲與汝復牽黃犬,出上蔡東門,逐狡兔,復可得乎?」他在臨死之前幡然悔悟,知道人生的追求可以不是名利,而僅僅是簡單自由生命體驗。可惜他領悟得太晚了。我們作為一個人,比建功立業更加重要的,就是要培德。

  西方有一學者說過:「不要讓你的技巧超過德行。」我當時聽到這句話,足足呆住了三分鐘。技巧是小聰明,是權謀之術,說到底只是詐偽之術。就像魔術一樣,饒是再鮮亮動人,也終於被拆穿的一天。而真正要讓企業長久,一定要注意隨時隨地培養自己的德行德行是什麼?德行是符合天地大道的原理,是正大光明心性,是人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浩然之氣。只有符合天地大道、正大光明事物才能夠長久。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克己修身、淡泊明志、順其自然、執兩用中等理念都是我非常贊同的。這些簡單語言中含有非常深刻的內涵,可以作為我人生的信條來自我勉勵。中國有「正則通,通則達」的思想,這也就是要人們在行事時做到厚德載物。如果我們所做事情沒有讓更多人受益,你的企業想要長久發展,這是不可能的。

  有一我和朋友在討論這些培訓課程,當時在場的一位女士一下子點醒了我,她說:「學得再多,如果福德不夠的話,也是一樣賺不到錢的。」這句話雖然有一宿命論的色彩。但是它正說明了萬事萬物向道而生的必然性。

  三、活的管理學

  朱熹有一首《觀書有感》,其中的兩句非常有名:「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唯有流動的水才會清明潔凈,唯有善於學習的企業才能夠獲得長久的生命

  以前我們給大家推薦過一本有關日本最優秀的企業的書籍。這本書只選了日本五家企業作為例證。這些企業我們不一定聽說過,但是在它們各自的行業內,卻都是翹楚中的翹楚。比如其中有一殘疾人所經營的企業。他的企業所生產的義肢不僅在性能方面非常卓越,而且在外觀上非常逼真,就連毛孔也都有精細的製作,人的肉眼本分不清真假。它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追求卓越,追求更完滿、更符合人性的要求。

  去年我去了兩次日本。一次是自己去考察,另一次是帶著國內的企業家去學習日本企業文化日本有一個製作香的公司他們的沉香儲存量非常驚人。我們知道沉香是一種非常名貴的香料,一克上等的沉香出售價就是人民幣六萬元。這個公司地窖中所儲存的沉香,真是一筆不可估算的財富。但是由於他們今年沒有收購到新的沉香,因此他們一年都不出售自己所儲存的沉香。我問他們這樣做原因。那個經營者告訴我,他所追求的並不是這家店在他的手上能夠擴展到多大的規模,而是希望它能夠長期地生存下去。國內的老闆看到這家公司的行為都會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但是他們這種為企業長期發展考慮的做法卻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為什麼現在我們國人寧願花大價錢去購買外國商品不願意相信國貨呢?因為現在國內的企業普遍存在著一種比較浮躁心理。他們中有的人追求業績,追求聲名,而對於消費者的訴求考慮得還不夠。

  世博會期間,我們碰到了日本的一個議員他說日本要把唐招提寺中的鑒真像運到世博會的日本館中給大家參觀。為了運送這尊佛像,他們做了以下幾個動作:首先,他們在佛像外面用一種粉末製作了整個佛像的模型。就算佛像在運送過程中真的遇到了什麼意外,他們還可以依據模型來對它進行恢復甚至重塑。第二,他們在佛像外面做了一個密封的、水火不侵的大箱子。僅這個箱子價值十億日幣。這樣,就算佛像在運送中不幸遇到空難,他們還是可以保住這尊佛像。他們考慮到了所有可能發生的事件,行事非常謹慎。

  誠然,我們不能崇洋媚外;或者長他人之志氣,滅自家之威風。但是我在這裡要說明的是我們應該從其他國家的先進文化或技術中得到一些反思和借鑒。

  余秋雨曾經寫過一篇《西天梵音》。他就曾經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佛教怎麼會傳入的?」他認為和「佛教怎麼傳入的」相比,前者才是一個「大問題」。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從堯舜到秦漢,從周易諸子百家,幾乎把任何一角想得到的精神空間都嚴嚴實實地填滿了,而且填得那麼精緻而堂皇。這片土地上的民眾,哪怕僅僅是鑽研其中一家的學問都足以耗盡終身。而且,一代接一代地鑽研上兩千多年,直到今天仍覺得深不可測。面對這樣超濃度的文化大國,一種純然陌生的異國文化居然浩盪進入,並且快速普及,這實在不可思議。」的確,在佛教傳入以前,中國諸子學說就已經蔚興,佛教這種外來的文化得以迅速在中國獲得帝王民眾的推崇,實在是神乎其技。

  然而,在這種看似偶然的背後卻存在著深刻的必然性。這就是正信的必然勝利與正念的無窮力量。否則,怎麼會有那麼多高僧大德為了取經不惜捐棄自己寶貴的生命?法顯又怎麼會以白骨為路標」走向無垠的沙漠呢?

  我們的企業如果沒有信念也就沒有根,沒有魂。魂是什麼?就是企業創立者的人生使命與人生信仰

  美國的很多州都有自己獨立法律和行政制度。為什麼這樣多樣化的政治文化形態仍舊可以使其成為一個國家,而且在遇到危難時同仇敵愾呢?這就是民族的根在起著微妙作用

  我們國家就更不用說了,大凡遇到天災,政府和人民總是高度一致地幫助災區援建而不存二心。這就是民族的精魂。那麼我們的企業是不是也應該在這樣的根性上反思和努力呢?信念可以發揮我們的能力,並把我們的潛能發揮到極致。

  《功夫熊貓》第一部中,最高的武功秘笈和最優秀的食譜竟然都是一張白紙。這不正佛教「空」的境界嗎?只有將內心騰空,才能裝進一切;只有將萬緣放下,連放下這個概念放下,我們才能夠拿起一切。否則,我們的境界是有限。我們的智慧都是來源於這個空性。打坐的根本目的也就是培養內心中的空性。

  如果一個人靜不下來,就沒有辦法沉澱;如果一個人不能做慎獨,他必定要受到思維的局限。反之,只要你能夠靜下來,你的眼神就會柔軟祥和,你的舉止就會高雅非常,你的心態就會無限寬廣。在《功夫熊貓》第二部中,有一經典的台詞「in the peace」,就是要把靜下來。當大熊貓把心靜下來的時候,它便能夠回憶起從前遺忘了的一切事情,甚至連樹上落下一滴水都能夠在它的心中形成一種和緩而清涼的意象。

  四、實踐的管理學

  大家今天來到這裡,真的要感激主辦方,讓各位能夠來到佛教這個延續兩千多年的所在來學習禪修,學習靜心。這種靜心不是老師可以口授的,而只能通過心印。什麼是心印?我的心開示你的心開悟,踐行自己所悟到的東西這就是心印。我現在所說的話你都可以認為是廢話,只有你的心真的懂了,自己做了,才會明白。

  我們現在引以為金科玉律的話語,很多在我們的幼年就已經從父母老師那裡聽過,但是在自己沒有經過冰與火的考驗的情況下,我們並不會真正明白其中的要妙之處。比如我們從小就知道「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也知道「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但是這些道理,在光陰真正流過我們身邊以前,我們真能明白嗎,真能理解嗎?

  稻盛和夫說,企業管理的最高理念是「正念、利他、厚德、堅持」。這些辭彙我們難道不知道嗎?這些思想難道不質樸嗎?但是這些簡單道理我們真的能做到嗎?如果真能做到,想必我們所能得到的成就要比現在高遠得多。這些平常的字眼,背後所具有的厚重道理,是只有踐行方可領悟的。

  每一個來到寺院皈依信徒都要發四宏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說,要奉獻利他,要放下掛礙,要勇猛精進,要志存高遠。我們要求每一個佛弟子都要向這樣的方向努力,使自己成長起來。

  如果企業也能以類似的理念來要求自己的員工,那麼他們不但能夠工作順心,而且也能得到健康身體幸福家庭。如果企業能夠創造一種理念,使得員工人人都喜愛自己的工作,看待工作如同休假一般,獲得愉悅和價值,那這個企業必定能夠超越同儕,引領行業大潮。如果企業沒有信仰,那麼必定所有人都是奔著一個目的去的,那就是「欲」。所謂欲壑難填,慾望就像一個無底洞一樣,誰能夠填得滿呢?用金錢激勵員工雖然在短期看來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是隨著慾望的擴張,金錢越來越難填滿人們空虛的心靈。當一個人對金錢無所饜足的時候,金錢就成為他唯一的信仰。這時,你再要以什麼文化信念來說服他,就已經太遲了。

  我向大家推薦一本書——《知道》,其中的一篇文章講到了唐太宗的治國精神我覺得這種精神可以對大家做企業有很大的幫助。在座諸位都是非常愛學習的,所謂「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如果我們能夠從歷史中洞見到宇宙周行往復的規律,那對於事業家庭甚至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帶來莫大的助益。

  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各位在這兩天里,且思且行,有所收獲。祝福大家在香海禪寺生活愉快。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