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崇·賢宗法師: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無盡的虛空

  人生最高境界是無盡的虛空

  ——賢宗法師在第17屆西湖讀書會上的講話

  西湖讀書會,是由鄭一增居士與賢宗法皈依弟子慧拙等發起創立的。以「修身養性,學做聖賢」為宗,以萬法圓通為旨歸。自2010年10月創辦以來,至今已成功舉辦18次,參與者有黨政人士,教育屆人士,宗教屆人士,媒體工作者及企業家。覆蓋面廣,能容各行各業能學能思之人。以發起話題,討論話題之形式,開展學習,能容古往今來各種議題。西湖讀書會貫徹眾生平等理念:由會員輪流提出話題,輪流主持。每一次由提出話題之會員展開一小時左右的相關闡述,然後再由每個會員按序進行發言,探討話題,交換學習心得。此次第17屆西湖讀書會於2011年6月25日在香海禪寺捨得書院舉辦,參與人數為17人。永慧法師做了《心經的啟示》之話題闡述。賢宗法師做了總結發言。此即為宗法師在讀書會上的講話整理稿。

  歡迎大家來香海禪寺做客,香海禪寺是所有善緣人的家園,它是一個平台,只要有需要的,我們都歡迎來到這裡。

  《心經》我講過好多次。每次講,都覺得自己是受用最大的。因為每次講的時候,都有觸動,有反思。我認為《心經是一個修行經典而不是一個閱讀的經典。更是一個實踐的經典而不是一個理解的經典。我總認為佛教所有的經典都是為我們的實踐,修行,改變與解脫服務的。

  我對心經》最大的理解,就是對它般若空性的理解。因為我們人,在人生生活當中,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把自己局限在某一個角落裡面,實際上就是我們的心胸沒打開,我們的觀念思維沒有改變,所以就把自己「框」了。般若空性的思想就是把我們所有的地方都打破,把所有的覆蓋在我們上面的屋頂都掀開,完全讓你站在無邊無際的宇宙空間里去任意遨遊,去想像,去展現無限的人境界般若空性的思想就是這種境界當我們有所約束,有所局限,有所掛礙的時候,都是因為有「對待」。當我們無對待面對這樣的人境界時,才能徹底地做到人生從容自在。打破自己的框框與限制,你的人生才可能無盡地展現出來。

  《功夫熊貓(一)》里說,武功的最高秘訣就是一張白紙。那我認為:人生最高境界就是無盡的虛空。你如果要把自己的事業做到無法想像的時候,就要像網路一樣,你永遠想像不到網路有多大,有多少東西那就是這種境界。如果我們真正地能把這種境界運用到生活當中,你的生活當中就不會有痛苦,你的事業就能做到無限量地大。

  我每次給別人講課的時候,實際上最大的收益者是自己,因為能不斷地把自己從原有局限中解脫出來。

  我無數次地反問自己,我們香海禪寺建起來到底是幹什麼?我想通過這個平台,去傳播這種思想,讓每個有緣的眾生,通過這個平台,而得到無限的喜樂這就是我們的夢想。也許這個夢想,不可能實現出來,但我們還是應該儘力而為能做一點就是一點,能做兩點就做兩點。

  這就像一個小孩在海灘上,他把每條魚抓起來扔到大海里。有個人問他:沙灘上有千百萬條魚你怎麼能救得完呢?他抓起一條魚,扔進大海里:說:這隻魚是需要的。我想,我們希望盡我們所能,傳播這種思想,能結緣一個,就結緣一個。能改變一個,就改變一個。這是我們所說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想法,來轉變我們身邊有緣的同修。所以,我們想要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用心經》的般若空性的思想,不斷地打開自己內心的籬笆。可能你今天的籬笆是一公里,到了明天,籬笆是一千里了,後天的籬笆是一萬里。那每一次突破自己的時候,都能有一個質的飛躍。所以成佛境界,就是在這樣的過程裡面,不斷地迎頭而上,不斷的面對自己的每一個局限,不斷地打破再打破的過程。因為我人不能一下子做到無盡的虛空,或者說能證到般若空性的思想,這是因為我們無始劫以來的習氣造成的。

  所以我們學習《心經》,最大的收獲,就是不斷地打破自己,不斷地超越自己,不斷地面對新的自己。來重新審視,重新思考,重新面對。這是我的第一點感受。

  我的第二點感想:一個觀字與一個照字,觀照兩個字,就是般若空性的中心思想我不是從文字上理解。而是從見地上理解。

  何為見地就是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的正確角度來理解我們人生的這個過程或者來解讀萬物萬事的這個規律。在人生當中,如果見地不正確,會容易走入迷途,那個迷途也許是名利或者是自私或者是原有的習氣,把自己陷入到某個局限里。當我們正確地認識、理解事物的時候,我們就會通過這種認識,而得到這種事物的本質,就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或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諸如此類理念人生無常事物的變化,當我們理解了之後,就能正確對待自己的身體自己的處境。有了正確見地,對待事物就會有一個明了、清晰、透徹的觀照。我們就能從當前狀態解脫出來,保持清醒,不管人家給我們多少掌聲,鮮花都能處之泰然。不會被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所束縛與困擾,因為追逐名聞利養等是我們無始劫以來的習氣所造成的,如果我們不理解它的真正本質的時候,我們會迷失掉自己的本性。我們會失去對未來計劃。只有有了正確見地,才能對名聞利養有一正確態度

  當我在設計寺廟的願景和方向的時候,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了不起。我每次走進死衚衕裡面,內心有一個覺醒的心念提醒自己。我現在是不是在求名,在追求利?是不是貢高我慢在內心升起?當每次參加活動,別人給我掌聲的時候,我心裡是不是暗暗自喜?在每一個這樣的過程里,我觀照自己的時候,我都能得到新的感受與提升。

  《心經》里的這種思想我很大的受用。所以當每次心提起來的時候,在那種狀態我的心是非常的平和。不管是站在中間也好,站在旁邊也好,別人給你掌聲也好,或者冷落也好,你永遠都能保持平和的心,來面對世界的功名利祿,成住壞空。這是我的第二個體驗。

  第三個體驗:在學佛的道路上,它是一個不斷自我超越的過程。也許我們今天理解到這種程度,到了明天,又得從原有的局限中超越出來。我們時刻要警醒自己,繼續前進。當別人痛罵你的時候,或者明天你開車殘廢了,左腳被鋸掉的時候,能不能保持一顆超然的心?前天大家都來贊美你,推崇你,而後天當所有人來你是狗屎的時候,你還能不能保持一顆超然的心?我覺得學佛修行過程當我們的心,有糾結,有困擾的時候,能不能自我打開?自我面對,自我跨越?所以我覺得學佛是一個自我修行自我突破的過程。《心經》是「慈悲」,「照見」,「度化」的思想。我們不僅僅要自我超越,還要輻射這樣的思想給周邊的人。能改變一個,就是一個,能改變兩個,就是兩個。要普及給每一個你能普及到的人這就是佛教里終極思想所講,「自覺覺他」到最後到「自」「他」圓滿境界這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的精神。芸芸眾生我們要去度化他,無盡的煩惱我們需要去斷除它。無量的法門我們要去學習它。無上的道業我們去完成它。

  這是一種願力,這種願望,我們不要認為,只有自己當了總統能做到,或者只有當了公司董事長能做到,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今天給人一個微笑,那是一種含苞待放的美,是一種心靈的啟迪。明天走在路上,撿起一個垃圾袋,這是為我們的社會凈化盡一份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做一點就是一點,能做兩點就是兩點。這就是學佛菩提大道的一個過程。所有的東西學到了,先在自己身上體現出來,然後再通過自己去輻射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然後讓他跟我們一樣,把這樣的思想,體驗,傳播給別人

  這就是我對心經的一點陋見。在兩位法師面前獻丑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