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法師:學佛修行之人格

學佛修行之人

  學佛修行需要具備一些基本條件,依據《佛遺教經》來說,首先是「持戒」,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其次是「制心」,不讓五根貪著五塵;然後,還需要「節食」,不可貪吃;「少睡眠」,不可貪睡;「戒嗔恚」,謹防嗔恨與嫉妒;「戒驕慢」,放下驕傲和我慢;「戒諂曲」,不可口是心非,應當直心待人處事;「少欲」,知足安樂;「遠離」,遠離塵俗憒鬧;「精進」,勤奮不鬆懈;「不忘念」,不可陷入紛亂思緒而失去當前正念;「禪定」,在靜修當中收斂心念,心住一處專註修持;「智慧」,時常觀察明了,以聞思修而自增長,逐漸明達道體;「不戲論」,捨棄閑談雜話,不說無聊語言;「自勉」,常常勉勵自己,珍惜如來教法發願終生實踐;等等。

  一個佛弟子,如果能夠這樣依教奉行的話,拋開修行程度不談,僅就其「人格」來說,也堪稱偉大。

  民國時期太虛大師有一名言:「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大師所說的「人格」,顯然不同於世人心目中的「人格」,而應當參照《佛遺教經》的如上內容,以及各部經典開示。否則,便會佛法混同於世俗法。

  關於「人格」,古今中外皆有不同解讀,僅就學佛人來說,毫無疑問應當遵從佛陀的教導,以佛經當中的開示為依據,為自己日常的行為准則,如法塑造修行之人格。

  在所有的佛經當中,《佛遺教經》相當於佛陀臨終遺囑,句句明示佛弟子該如何實踐佛法,足堪為修行人塑造自己人格之指南。每個佛弟子都應當時常讀誦,隨時檢點自己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看是否符合世尊的教導。

  問:就法師您自己來說,是否一開始就具備這些人格素質呢?

  答:當然不是。由於先天習氣與後天環境的影響,一開始學佛的時候,我自己多數都做不到。但是,我特別注意到佛陀最後的叮囑是「自勉」,於是我想,這個我可以做到,我向來還算個有志氣的人,那麼,我就立志一步步實踐佛陀教法,一步步提高吧。

  問:您覺得自己現在如何?

  答:有志者,事竟成。在一個較低的水準來說,我已經具備了一個學佛行人的基本人格,雖然持戒不夠精嚴,也還有許多習氣毛病,但欣慰的是,平日里的心境已經能夠與法相應,心念會再陷入紛亂思緒,不會離開當前明了。

  是的,這是二十年學佛修行的收穫,我沒有足可炫耀的學識,也沒有什麼特異功能,但我已經擁有了不會丟失的安樂,那源於心底深處的天然安樂,令我無比充實與感恩感恩佛陀佛教感恩一切學佛因緣感恩不死之法性。

  問:為何您不說「感恩眾生」?

  答: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也都是本來佛,對此,我無比感恩。但是,對於一切眾生之現狀,尤其是當今全球社會之現狀,大多屬於障道因緣,理應遵照佛陀教導,予以「遠離」,也就敬而遠之。至於「感恩」么,不是不感恩,而是首先要遠離,在不沾染的同時心懷感恩隨緣利益

  問:您這樣學佛是否太脫離現實了呢?

  答:我吃、喝、拉、撒、睡都在世間,有了修行心得便在博客里公開地分享給有緣人,還時常學習講經說法,學習註解經論,學習禪修,等等。

  我住在寺院,遵守僧團的規章制度,與大眾一起接受十方信眾的普同供養,也隨時會為寺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雖然錢不寬裕,但我也時常布施,隨分幫助身邊那些需要的人,隨力解答請法者的疑問,等等。

  作為一個三鑽純買家,我的絕大多數物品來自於網購,感恩網路時代讓我可以用較少的錢財,且足不出戶,就能獲得非常不錯的各類生活用品。偶爾我也會看看新聞,看幾期選秀節目之類,了解一下人間大事,看看世人已經墮落到了何等地步,等等。

  我這生活著,也在履行著僧人最基本的義務持戒、學修與如實宣揚佛法。以至於,您在網上就可以讀到我的文章就可以向我提問,您說我「脫離現實」,那麼請問,如何才叫做「不脫離現實」呢?

  難道,只有整日里迎來送往,陪著那些達官貴人們閑聊,幫他們算算命,看看風水,取個名字,一塊兒享受著「禪錢一味」的美好生活,才叫做「不脫離現實」么?雖然這些我都會,但實在不屑為之;遵照佛陀的教導,亦不為之也。

  問:呵呵,見笑了,您只是有點兒超然,有點兒特別。最後,請法師簡要概括下,如何是「學佛修行之人格」呢?

  答:我沒有這個權利,這個權利屬於佛陀。依據佛陀開示,一言以蔽之,在《四十二章經》當中,世尊雲:「博聞愛道,道必難會;守志奉道,其道甚大。」學佛修行的人,必然是一個立志出離生死輪迴的人和立志成佛眾生的人,此乃學佛者之「道」。

  學佛人,請守護好您這個最寶貴之「道」,妥妥地放在心裡,終生奉行,必有悟入;生生世世奉行不退,必將早成正覺,普度眾生。如是依照佛陀教導而實行,則其道大矣,其人格大矣。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