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同戒錄序
◎釋永信
嵩山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它地處中國中原腹地,交通發達,與都城洛陽隔山相望。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跋陀有兩位高徒,一為慧光,律學巨匠;一為僧稠,被跋陀譽為「蔥嶺以東,禪學之最」。
永平元年(公元508年),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後來到少林寺,開辟譯場,在少林寺西台舍利塔後建翻經堂,由慧光助譯,共同翻譯印度世親菩薩《十地經論》,歷經三年完成。《十地經論》翻出後,慧光在少林寺弘揚師說,內容包括《四分律》。慧光弟子主要有法上、道憑、曇衍、道雲、道暉、曇隱等。
法上(公元495-580年),青年之時「夏聽少林,秋還漳岸」,講習《十地》、《地持》、《楞伽》、《涅槃》等,並著有文疏,時人贊曰:「京師極望,道場法上。」
道憑(公元488-559年),定慧雙修,初於少林寺攝心坐夏,遂聽光師戒本。又學各種大乘經論,經十年磨練,終成正果。《地論》、《華嚴》、《涅槃》、《四分》皆覽卷便講,眾稱譽雲雲:「憑師法,相上公,文名一代希寶」。
曇衍(公元503-581年),洲沙門,自齊、鄭、燕、趙,皆履弘化。衍弟子有靈干。靈干(公元535-612年),年十歲,投師京衍,十八歲即復講《華嚴》、《十地》。周武滅法居家,隋復佛法,於少林寺安置。
道雲「早依師稟,奉光師遺令專弘律部,造疏九卷,為眾所先。成匠極多,流行彌遠。」道雲實系光師的四分律首席弟子。
道暉「連衡雲席,情智傲岸不守方隅。制有四分律疏,較道雲之疏為略,計七卷。時傳諺語說:雲公頭,公尾,洪理中間著。」是說三人各有所重。
曇隱「少以誦習群經為業,歸宗道覆聽律,後從光師更采精要,遂為光師之大弟子也。行化於京、燕、趙等地,著有鈔本四卷」。
法上弟子有慧遠。慧遠(公元523-592年),十三歲出家,年滿進具依上統,光師十大弟子並為證戒,時以為聲榮至極者。又隨隱律師聽習《四分》,七夏在創講《十地》。慧遠於東京大寺安置,東京大寺即少林寺。開皇七年,文帝召六大德入關,遠即其一也,居西京凈影寺,名震海內。所著有《地持疏》五卷,《十地疏》十卷,《華嚴疏》七卷,《涅疏》十卷,《維摩》、《勝》、《壽觀》、《溫室》等,又撰《大乘義章》十四卷等。
道憑弟子有靈裕。靈裕(公元518-605年),年始弱冠即投下光律師,會光師已世七日,遂投憑師聽《十地》。二十二歲進具後遊學下,學《四分》於隱公,後依憑師法席,晝夜不舍。自此專業《華嚴》、《涅槃》、《地論》、律部,皆博尋舊解穿鑿新異。又從安、游、榮三師聽雜心,、林二師學成實論,聲譽卓著。隋開皇十一年,文帝裕進京欲立為國統,裕堅辭獲免。靈裕一生所學博雜,著述種類繁多。然其《地論》、《華嚴》、《涅槃》、《四分》等學說,均從憑師處完全地繼承了下來。著有《十地疏》四卷,《華嚴疏》及《旨歸》合九卷,
《涅疏》六卷,《四分律疏》五卷,還有其他各類大小經論雜集等近百卷。
道雲弟子有洪遵和道洪。洪遵(公元530-608年),約東魏末至少林寺,依道雲學律。又至下隨道聽習《四分》,成績斐然。後至山林學調心法,即禪定也,十年方歸律宗。以遵學聲高舉,策受為斷事沙門。周滅法時,隱於白鹿岩。初復法即被舉住少林。隋開皇七年,與五大德同被召入京,十一年與天僧共譯文,十六年復請為講律眾主。道洪「據相州紹通雲,容止沈正,宣解有儀。學門七百程弘量,故諸經論之士欲導世者,皆停洪席,觀其風略採為軌」。
洪遵弟子有洪淵,弘律於幽、冀之地。洪淵弟子有法礪(569-635),法礪初投靈裕法師為弟子,受具後從靜洪律師咨學《四分》,又從恆州洪淵聽集大義兩載,後又往江南尋訪《十誦》,未得師資而返回鄴下,隨緣開導,直至唐初,與慧休法師合著《四分疏》3卷, 《羯磨疏》3卷。
道洪弟子有智首(559—627),智首初投相州雲門寺稠師之高徒曼禪師出家。
22歲聽道洪律師席,七百同侶,首系佼佼者。未至而立之年,頻開律府,道振雄伯之靈裕法師,亦親下筵席,榮耀共美。首以每日弘法之餘暇,計4年時間,重新考訂三藏,其與詞旨與律相關者,並校勘其前失,著五部區分鈔21卷。以律知名唐世者,多出智首門下。其弟子知名者,唐律宗南山之開山者道宣也。
《四分》一宗之確立,實始於慧光。
《四分》在少林寺內傳承有緒。少林早期禪學以《四分》為先,先導之以戒行、律學,然後學之以經論。少林弟子沿此雙軌並進,成果累累。至初唐,根基已固,律宗開山,水到渠成。唐長安四年(704),義凈自印度取經回國,至少林寺結戒壇,蓋源於少林寺悠久的律學傳統。
今欣逢盛世,戒壇重光。有感於祖庭道場復興,故不煩數典,以示不忘祖澤。
為使正法久住,三寶興隆,盡自己僧伽本份,修殿築壇,申請傳戒。經中國佛教協會同意,在少林寺及商丘觀音寺傳授三壇大戒,對前來求成的僧尼,進行嚴格考核,實施如法如律的授戒儀式。惟願前來受戒的戒子得如來潔凈戒體,嚴持凈戒,恪守六合,修心聖道,成就道業。又能以廣度天下蒼生為己任,學習佛陀及祖師們的智慧和慈悲,為凈化人心,構建和諧社會,維護世界和平盡心盡力。感謝三師七尊證、開堂、陪堂,及諸引禮師,為嚴凈毗尼,利樂有情,續佛慧命,紹隆佛種,發心奉獻。祝諸戒子早證菩提,成無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