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謙法師:體嘗佛法的喜悅

  體嘗佛法喜悅

  釋寬謙/文

  教學相長

  自從出家二十多年來,承蒙大家的不嫌棄,憑著對佛法好樂,一路走來不斷地到處奔波講課,不僅全省南北走遍,海外的弘法機會也不少。弘法dvd的錄制,不知不覺間也累積了20套以上,800多個小時課程,超過10年以上,從未間斷的電視弘法,這當中遇到了多少生活乃至生命中的困境,卻始終堅持下來,最大的一股支持力量,就是透過教學相長而體嘗佛法喜悅

  2012年9月份,覺風佛教藝術學院開學,每個月的第二、三個周六的佛法專題課程,在北投覺風與新竹永修,開設的都是有關唯識學的課程也就是印順導師著作《攝大乘論講記》及《大乘五蘊論講記》,兩個班級各有200及100多人次,如何讓學員們保持長久學習的心,悠遊於法海,便成為教學者責任。在過程中也常有機會補充過去忽略的,或者透過討論問答中,更進一步的體驗,也讓課程變得更有趣。

  五蘊中的色蘊

  茲將《大乘五蘊論講記》中的色蘊,作了以下的表解,比較能清楚地清楚色蘊是四大所造色加上四大種能造色,四大所造色包含了五境與五根及無表色,總共11種。五境中的觸境是最麻煩的部分,由所造的觸境一分的(滑、澀、重、輕、暖、飢、渴)等7種,再加上能造的四大種(地、水、火、風),共11種;故特說是觸境一分。

  還有無表色,是由有表業及三摩地所生色,這種業是看不到的,沒有障礙的,它是善惡的身表及語表業所引起的善惡種子種子是不可顯示的,故名無表色。三摩地就是等持的定,無色界根本沒有色,所以沒有定境色;而四禪的定境色屬於色界,定境的無表色即是四禪。

  至於可見不可見,只有肉眼所見的色境是可見的,其他耳、鼻、舌、身根所對的聲、香、味、觸境必然是不可見,並且所謂耳、鼻、舌、身根指的是凈色根,也就是肉眼所看不見的神經系統,所以也不可見。但只要是五根必然相對於五境,所以也是有對的,只有無表色是不可見又無對者。

  賴耶緣起

  想要理解印順導師的《攝大乘論講記》實在有些困難尤其是唯識系更是繁複,往往透過圖解來協助體會法義,例如本論的所知依章就是建立賴耶緣起

  平常多把分別自性緣起叫作「賴耶緣起」,十二支緣起稱為「業感緣起」。其實這二種緣起唯識學上,都是建立在賴耶識中的。一在名言熏習上,一在有支熏習上說。一切法皆依賴耶,就在這阿賴耶識建立二種緣起差別。雖有二種緣起,但他們是統一的,不是對立的。《攝大乘論》主要在分別自性緣起,愛非愛緣起(十二緣起),也可以含攝在內。

  導師說整個宇宙人生的構成,可以分成兩類,一是差別不同的質料因,也就是名言種子經過等流習氣也就是二取習氣我執與法執的熏習,形成所謂的名言熏習;另一是能夠令質料成為物體的組合力,也就是種子,經過異熟習氣的有支熏習。質料因與組合因缺一不可,質料因就是名言熏習,組合因就是有支熏習(業力)。我們的賴耶中,有三界五趣各式各樣的名言種子,因組合因的業力不同,所以就有了五趣四生等果報體的不同。

  《唯識三十頌》雲:「…由諸業習氣,二取習氣俱,前異熟既盡,復生余異熟…」透過這個表解,終於比較讀得懂些了。其實是業習氣加上二取(能取與所取:我執與法執)習氣,總共是三種熏習而形成異熟果報,異熟果中仍有種子又不斷地循環下去。

  以上是課程中一部分的表解,礙於篇幅有限及計算機制圖的困難,只能提供如此。如果想要理解更多,體嘗更多的法義,歡迎共同前來上課,或者於上課完畢一個月左右,不論在任何地區或國度,上了字幕的課程影音就會出現在覺風網站的電視弘法節目,屆時即可於網路上點選收視。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