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二)~C 第37經(我經)、38經(卑下經)

  第三十七經(我經)、三十八經(卑下經):

  在這部經中,佛陀談到了以前我們從未讀到的一段闡述:

  「我不世間諍,世間與我諍。所以者何?比丘!若如法語者,不與世間諍,世間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世間智者言無,我亦言無。」

  佛陀在這里告訴比丘們:「我從不來不和世間生起諍執的,然而世間卻反過來與我諍執。為什麼世間與我諍執呢?」世尊解釋說,作為出家僧人,如果如法而語的話,就不會和世間生起諍執。問題是世間中的那些愚頑之人卻並不如法而語,他們有時說的話是顛倒的、然而在普通民眾之中卻很有市場。用現在的話講,這些人是在胡言亂語——問題是,掌握真理的人往往是極少數,而絕大多數的人卻是盲目的,不明真相的。佛陀在這里所講的「如法語」,是不是與世間所說的完全不同,而故意自我標新立異呢?完全不是這么回事事實上,世間中的那些「智者」,還是贊同佛陀觀點與主張。這些「智者」未必就是佛教信徒,然而他們所主張的,的確與佛陀所說的完全一致。比如說,這些智者們說色是無常的,是苦空的,是變易之法,而佛陀不也正是這么對世人言說的嗎?因此佛陀弟子們說:

  「比丘!有世間世間法,我亦自知自覺為人分別演說顯示,世間盲無目者不知不見,非我咎也。」

  佛陀在這里比丘們說,他不僅精通於甚深的出世間法;對於世間法,他也能做到自知深諳,而且還為別人詳細地加以演說。比如說世間倫理道德人情世故,如何處理好人關係,如何為官做人,如何奉公守法……凡此等等教誨,我們皆不止一次地見諸經卷。問題是世間人充耳不聞,或者左耳進右耳出,根本沒有放在心上就好佛陀眾生們呈上精美的飯食,以及數不盡的奇珍異寶,可是這些人就好盲人一樣視而不見,這難道是佛陀過錯么?就好似我們平常所講的「入得寶山卻空手而回」,豈不令人扼腕痛惜!

  不僅如此,那些愚昧的人們,兩手空空倒也罷了,可是他們卻一個勁地向佛陀報怨:「無比尊敬佛陀啊,求您救救我們吧!」佛陀說我無時無刻不在救助你們,可是你們又何曾聽我的話了呢?所謂「我於彼盲無目不知不見者,其如之何!」——眾生們既然對於流轉於生死痛苦之中卻樂此不疲,佛陀又有什麼辦法

  在第三十八經中,佛陀也重申了同樣的一個道理佛陀說:「世人卑下業,種種求財活命,而得巨富,世人皆知。如世人所知,我亦如是說。所以者何?莫令我異於世人。」在這里佛陀得很清楚:世間有一部分人為了求取錢財而辛勤勞作、奔波忙碌,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這部分人最終成為商賈巨富,其名聲遠播,為眾人所欽敬。佛陀的意思是在告訴我們,他也像那些世俗人一樣,孜孜不倦地傳授大家發家致富的本領(在這里,應該理解為創造精神上的財富)。可是任憑佛陀說得口乾舌燥,可是大家就是聽不進去啊。他們看到了別人成為巨富,都很欣賞贊嘆,可是他們卻從來不願意付諸實際行動,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從頭做起,他們總是異想天開,總是夢想著數不盡的金銀財寶會自動找上門來。可是大家卻從來沒有認真地想想,世間哪有這等好事?既不願意遠離種種物質享受,又夢想著有朝一日不費吹灰之力,撈個神仙羅漢當當,這些人真是貪心不足蛇吞象啊!因此對於這些人,就連無比高明的佛陀也是束手無策。所謂「法雨不潤無根草,慈雲只渡有緣人」,即是此意。

  但願我們人人都能成為佛陀座前的「有緣人」!(09.11.23)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