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十)~C 第261經(富樓那經):本經敘述取五受陰之故,會計量為我。

  第261經(富樓那經):

  本經敘述取五受陰之故,會計量為我

  本經是阿難與富樓那尊者之間的對話語錄,是通過阿難口述形式的敘述。

  富樓那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譽為「說法第一」。據說其先以辯才使眾人歡喜,次以苦楚之言切責其心,末以明慧教導空無,以令聞者解脫。富樓那尊者一生度生無數(一說其共度九萬九千餘人),可見其擅長辯才,一生以弘法利生為己任。

  有一次阿難尊者在為諸比丘說法,當他談到五陰非我這個問題時,以富樓那尊者對自己曾經的教導為例,引導眾比丘要認真對待這個問題阿難說:

  「尊者富留那彌多羅尼子年少初出家時,常說深法,作如是言:阿難生法計是我,非不生阿難雲何生法計是我,非不生?色生,生是我,非不生;受、想、行、識生,生是我,非不生。譬如士夫手執明鏡凈水瓶,自見面生,生故見,非不生。是故,阿難!色生,生故計是我,非不生;如是受、想、行、識生,生故計是我,非不生。」

  這段經文的重點,落在一句話上面,即「生法計是我,非不生」。而後面的「生是我,非不生」,則是生法計是我,非不生」的簡化,二者意思是一樣的。南傳經文這句話的表述為:「依執取而生起『我存在』(的觀念),非不執取」。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所謂「生法」,即執取之法,即依執取而生起常我恆我的思想觀念

  富樓那尊者作為剛出家不久的一個年青人,就能夠悟到「生法計是我,非不生這一層,可見他很不簡單。一切執著,或者說一切煩惱的根源,都是出自這個「我」字上。如果我們大家真正能夠認識到能做到「無有自我」(無我),那麼這個世界上還有還會有爭吵嗎?沒有了。正因為我都是將「我」字擺在第一位,凡事均要分出個子丑寅卯,因此便產生了種種分別之心,爭名奪利而搞得你死我活。因此富樓那說,「生生,生是我,非不生;受、想、行、識生,生是我,非不生」。

  為了說明「我」的虛幻性,富樓那尊者作了一個譬喻:當我們對著鏡子的時候,鏡中便出現了那個與自己完全相同的那個「我」,「自見面生」。於是我們便產生了這樣的認識:原來這個就是「我」啊,我原來長得樣子啊!可是當我們鏡子拿開,那個鏡中的「我」就毫無蹤影了。原來,鏡中的那個「我」,永遠是虛幻不實的那個「我」,而不是真正的自我;與此相對應,什麼才是真正的自我呢?是我們這個身體嗎?是我們腦海中的相繼之念嗎?其實都不是。那麼這個「真我」究竟在哪裡呢?是涅槃後的那種境界嗎?——當我們思維這一層面的時候,表面上看是這么回事,而實際上也不是,因為我們同樣落入了文字知見真實自我是一種不可思、不可議、不可言說的那種狀態

  在經文的結束,阿難告訴比丘們說:「彼尊者我有饒益,我從彼尊者所聞法已,遠塵離垢,得法眼凈。我從是來,常以此法四眾說,非餘外道沙門婆羅門出家者說。」對於阿難的這段表白,我倒有些不解:根據眾多經典記載,在佛陀滅度之前,阿難是沒有證悟阿羅漢境界的;如果說阿難說這番話時,佛陀已經滅度,也有問題,因為阿難聽聞富樓那的這番開示,決不會拖到佛陀滅度之後。而「遠塵離垢,得法眼凈」,實際上就已經證得了阿羅漢果位。這就下一個謎團:阿難究竟是何時證得羅漢聖位的?(4月28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