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十五)~F 第374~378經(有貪經)

  第374~378經(有貪經):

  此五部經名稱相同,故而合併敘述。

  374經:敘述藶對四食如沒有喜貪的話,識就不會增長。「若比丘於此四食有喜有貪,則識住增長;識住增長故,入於名色;入名色故,諸行增長……如是純大苦聚集。」相反,「若於四食無貪無喜,無貪無喜故,識不住、不增識長,不住不增長故……如是純大苦聚滅」。

  375經:敘述對於四食無有貪喜的話,就不會有憂悲,也無塵垢

  376經:敘述如對四食有喜貪的話,如日光之照,為有壁有宮展所止。如是識住,乃至純大苦聚集;反之,則解脫。「譬如樓閣宮殿,北西長廣,東西窗牖,日出東方,光照西壁。如是,比丘!於此四食有貪有喜,如前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這里所講的是一種因果關係,即對四食有貪(因),便會受到苦聚的困厄(果)。而有日光,則景物盡現,比如日出東方(因),位處西面的牆壁必然會一覽無余(果,即「日出東方,應照西壁」);若無日出呢?西壁自然無以得到照顯。「若無西壁,應何所照?」當然是「應照虛空無所攀緣」。佛陀的這個譬喻,其實是大有深義的,它對以後唯識學的發展,具有指導意義

  377經:本經另加畫師之譬:「四食有喜有貪,識住增長乃至如是大苦聚集……若於四食無貪無喜,比丘畫師、畫師弟子集種種彩色,欲妝畫虛空,寧能畫不?」當然是無法書畫,因為虛空是不可寫不可畫的,「彼虛空者,非色(非物質)、無對(無障礙)、不可見(無盡頭)」。

  378經:敘述若對四食有貪有喜,如畫師在於色,會有所妝畫一般。「畫師、若畫師弟子集種種彩,欲妝畫於色,作種種像」,可不可以呢?完全可以,因為在有質色的地方去作畫,無論是牆壁、紙皮,還是地上,都可以作出畫來;相反,若離開有色質的地方去妝畫,就好像對著虛空作畫,怎麼可能畫得成功呢?(8月12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