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十六)~C 第416經~418經(受持經):受持四聖諦

  第416經~418經(受持經):

  此三經皆可稱之為「受持經」。「受持」什麼?自然受持四聖諦佛陀四諦法門是極其重視的,並將之列為早期佛法的理論基石。在很多場合,佛陀都會詢問自己的弟子們:「汝等持我所四聖諦不?」(你們對四聖諦受持得怎麼樣?都按照我說去做了嗎?)弟子們都回答說:「唯然,世尊所說四聖諦,我悉受持。」可是佛陀不放心,就進一步追問道:「汝雲何受持四聖諦?」雖說弟子們的回答不盡相同,但是都把答案的要點一一羅列出來,佛陀對此表示滿意。在417經中,我們見到了一位比丘如此回答:

  「世尊說苦聖諦,我悉受持。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是聖所諦,是名苦聖諦。世尊說苦集聖諦……是為世尊四聖諦,我悉受持。」

  我們經常在後期的大乘經典中見到「如如」二字,所謂「如如不動」。什麼叫如如?根據「如」的本義來講,如即「隨從、遵從」。如果用現代漢語來表述「如如」,即按自然規律辦事,不違時令,以達到最高的真實。因此佛教中的「如如」,就是指一切萬物真實不變的本性。這種本性並非外力所求,而是遵循著客觀規律,渾然天成。當然,從俗諦上講,一切法皆有其不同的屬性,比如地有堅性,水有濕性,火有暖性,風有動性。然按照佛家觀點,這些屬性並非實有,「無有自性」,而皆以空為實體故稱空性為「如」。這個「空」,就是佛法所講的最高的真實,是諸法理體平等的究竟顯現。

  從上述的一段經文中我們不難看出,佛陀四聖諦列入「如如」,實際上就是等於說四諦法門乃是最高真實法門,絕非用「小乘」二字所能囊括。因此,對於四諦法門,我們不僅要修習它、效法它,還要用心去觀察它,審諦它,而不可存有是非妄想之心

  而在418經中,佛陀強調道:「若沙門婆羅門作如是說:如沙門瞿曇所說苦聖諦,我當會,更立苦聖諦者,但有言數,問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其境界故。」意思是說,那些外道沙門雖然在口頭上不認可四聖諦,或者對四聖諦不以為然,實際上他們完全是口是心非,因為世間也沒有比四聖諦更加高明的法門。如果這些外道聲稱一定要發明出更加高妙的其他法門來,簡直是痴人說夢,徒增苦惱而已。(8月29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