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十六)~G 第438經(眾生界經):本經敘述眾生界雖為無量,若對四諦能如實知、如實證,便能脫離眾生界。

  第438經(眾生界經):本經敘述眾生界雖為無量,若對四諦能如實知、如實證,便能脫離眾生界。

  第439經~442經:此四經用譬喻的方法比喻四諦之人乃十分稀有

  在439經中,佛陀順手抓起地上的一把土,問比丘:「於意雲何?此手中土石為多?彼大雪土石為多?」答案是很顯然:「世尊中土石甚少少耳,雪山土石甚多無量,百千巨億,算數譬類不可為比。」在440經中,佛陀問「彼士夫所渧水多,湖池水多」?答案是「彼士夫毛髮指端再三渧水,甚少少耳;彼湖大水,其量無數,乃至算數譬類不可為比」。這裡的「渧水」,是指將頭髮在蘸濕後,從發末所滲滴之水對於湖池來說,渧水完全可以忽略不計。441經中佛陀「手捉團土,大如梨果」,然後問比丘:「我手中此團土為多?大雪中土石為多?」答案是「彼雪山王,其土石甚多,百千億那由他,乃至算數譬類不得為比」;442經中,佛陀「以爪甲擎土已,告諸比丘:『於意雲何?我爪甲上土為多?此大地土多?』」眾比丘回答是「此大地土甚多無量,乃至算數譬類不可為比」。

  在上述四經中,佛陀用渧水、土石等喻,是在說明一個怎樣的道理?手中之土石,意喻眾生四諦法門者少之又少;雪山大土石者,乃是不知四諦眾生之數也。如來一來就說明一個問題:聞法者世之稀有,而聞法後能生起信念者,則更是稀有中之稀有;若生起信念,且能依教奉行者,世之尚余幾人許?可謂鳳毛麟角,彌足珍貴。

  在談到世間稀有時,佛陀繼續談到以下述之事亦同樣難能可貴:

  生於中國(中土);

  成就聖慧眼;

  知法與律、正想、正覺、正解;

  知有父母(體會作父母的難處);

  知有沙門婆羅門家之尊長(供養得福德之報);

  離十惡,修五戒十善(八戒)。

  第443經:本經敘述世尊自述其未聞正法時,就已生起思惟而獲得四諦正見

  第444經:本經以眼藥丸為喻,說明界界無量,當學善界。

  第445經:與444經類似,說明眾生常與界俱,若善心生起,則於善界俱;若惡心生起,則與惡界俱。「謂眾生行不善心時與不善界俱,善心時俱善界俱,勝心時與勝界俱,鄙心時與鄙界俱」。這裡就是典型的「萬法唯心」的理論根據。唯識中講「緣境」,善心與善境相緣,惡心自然與惡境相緣,所謂「心凈即法界凈」,就是這個道理。(9月3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