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二十二)~I 597經(妙色經):本經敘述佛告天子,持戒定慧可得妙色,成就乘出之道,受到諸天所供養。

  597經(妙色經):本經敘述佛告天子,持戒定慧可得妙色,成就乘出之道,受到諸天供養。首先是一位天子問佛:

  雲何眾生,受身得妙色?雲何修方便,而得乘出道?

  眾生住何法?為何所修習?為何等眾生諸天供養

  這位天子在這裡一連向佛陀請教了好幾個問題,比如說眾生如何才能獲得「妙色」(美妙的色相大人之相),眾生怎樣才能獲得解脫眾生需要修習哪種法,才能得到諸天供養與讚歎?

  佛陀對此回答說:

  持戒智慧,自修習正受,正直心繫念,熾然憂悉滅。

  得平等智慧其心解脫;斯等因緣故,受身得妙色。

  成就乘出道,心住於中學;如是德備者,為諸天供養

  佛陀在這裡主要講了三個要點,即眾生努力修習持戒、正受(禪定)、智慧三學,必須會得到解脫,必然會獲得「妙色」,必然會獲得諸天供養與禮敬。

  598經(睡眠經):在本經中,有一位天子請教佛陀

  沉沒於睡眠,欠呿不欣樂,飽食心憒悶,懈怠不精勤;斯十覆眾生,聖道不顯現。

  該天子在本偈中,所講的為「十覆」,實際上只講了五覆,即睡眠、欠呿(打哈欠)、飽食、心憒悶、懈怠。此五件事都是蓋覆我們本來清凈本性使我們無從開發智慧,阻塞了我們前進的道路,因此「聖道不顯現」。從這裡可以看出,該天子對於這些不良習性是持否定態度的。而佛陀對於天子的這番見解,表達了充分的肯定。他說「精勤修習者,能開發聖道」,很明確地表達了反對懈怠,贊賞精勤的態度

  599經(纏結經):本經闡述我們人類皆為內縛所縛,若想解縛,即應安立於戒,而修習慧心有一位天子問道:「外纏結非纏,內纏纏眾生;今問於瞿曇,誰於纏離纏?」

  佛陀對此回答是:「智者建立戒,內心智慧比丘勤修習,於纏能解纏。」

  我個人以為這位天子觀點十分正確,即「外纏結非纏」,而「內纏」才是真正障礙我們修行的罪魁禍首。煩惱不從身外覓,煩惱即生於心中這是我們都比較熟知的道理。可是有時候我們一遇到煩惱,便四處求救於高人為自己解憂,殊不知煩惱正是他自己去找尋的,與他人何干?所謂的「纏」,也是自我束縛,他人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替我們「解纏」的。無論是內纏還是外纏,佛陀對那些為煩惱纏身的人說智者建立戒」,用「戒」來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然後能過內在的修持來逐步消除自己的所有煩惱,即「內心智慧」。能持戒,並能夠努力修習智慧,如何不能解纏呢?

  600經(難可忍經):一位天子以偈問佛:

  難度難可忍,沙門無知故,多起諸艱難,重純溺沉沒。

  心隨覺自在數數溺沉沒;沙門雲何行,善攝護其心

  在天子之偈中,重點是講「難忍能忍」。如果我們不能「忍」,便會生起重重的艱難困苦,最終也被生死洪流所湮沒。

  佛陀對此回答道:

  如龜善方便,以殼自藏六;比丘習禪思,善攝諸覺想。

  其心無所依,他莫能恐怖;是則自隱密,無能誹謗者!

  從佛陀的這首偈中,我們應當學習烏龜精神烏龜一遇到危險,就會縮起四爪與頭尾,從而得以性命的保全。可是我們人類呢?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人定要去勝天,結果被大自然所懲罰。因此我們要常常修習禪思,將自己錯誤念頭都收受回來,不讓它們四處放逸,並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時時示弱而不是示強,這樣別人就無從誹謗我們。(12.20)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