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二十二)~H 595經:本經敘述無煩天子與佛陀談及獲得解脫的七位比丘。

  595經:本經敘述無煩天子佛陀談及獲得解脫的七位比丘

  有一天夜裡一位「無煩天子」(五凈居天,第四禪中的第五天)來到佛所,向佛而說一偈:

  生彼無煩天,解脫比丘,貪嗔恚已盡,超世度恩愛

  誰度於諸流,誰度死魔軍?誰斷死魔縻,永超煩惱軛?

  無煩天子在偈中是對無煩天中七位解脫比丘的贊嘆,稱其「貪嗔恚已盡,超世度恩愛」。不過這位天子又提出疑問,即一連提出了四個問題,以「誰」為中心,也就解脫比丘名字具體是哪些。而佛陀對此一一予以回答,並詢問該天子的前身為什麼地方人,修了哪些佛法證得了什麼果位。該天子於是一一作答,佛陀給予高度贊嘆。

  596經(恐怖經):在本經中,佛陀告訴天子當調伏諸根,捨棄一切而得現世的解脫

  經文起始是一位天子以偈而請教於佛:

  此世多恐怖眾生常惱亂;

  已起者亦苦,未起亦當苦;

  頗有離恐處,唯願慧眼說!

  該天子在此偈之中,所說卻為真實語,世間恐怖居多,而眾生亦處於惱亂之中苦苦掙扎,當為實情。而眾生之於恐怖之者,莫過於疾病與死亡,抑或與至親的永久別離,比如說父母、子妻之類。每當於此,我們必會生起極大的哀傷與苦痛,這便是佛經中所謂的「恐怖」。這位天子對於恐怖」二字看得很透徹,即「已起者亦苦,未起亦當苦」,無論是已生起恐怖還是恐怖未起,都將無法逃脫痛苦的折磨。怎麼樣才能遠離恐怖呢,或者找尋到一處永遠無有恐怖地方呢?這位天子自然是無從知曉,便求教於無所不能的佛陀

  佛陀對此回答說:「無有異苦行,無異伏諸根;無異一切舍,而得見解脫。」

  佛陀的這四句偈,我們若總結一下,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即若要做到「無有恐怖」(離恐),便要做好三件事,第一要講究苦行,粗茶淡飯,唯圖果腹而已,沒必要在吃穿方面浪費太多的時光。值得注意的是佛陀並不反對苦行,他只是反對極端的(自我折磨)苦行。一個人若在物慾上做到淡然處之,在思想境界方面必有所追求,這是通向修行很重要的一步。第二,光講苦行肯定不完整,主要是要做到「攝伏六根」,尤其在意根方面更要注意,不要讓我們變得魂不守舍,否則定然難離恐怖。第三,要做到「一切舍」,即舍離一切色相、無色相的束縛,「遠離顛倒夢想」,什麼都不執著,最後連執著都拋棄殆盡。如此一來,恐怖便無有著附之處自然能夠達到「離恐」。(12.18)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