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四十一)~F 1137經與乞食法有關的話題。

  1137經還是與乞食法有關的話題。比丘外出乞食,在施主家裡,未必樣樣如意。因此,作為乞食者,就必須要有一個充分的思想准備,否則到時候心情會被境相所左右。佛陀老人家很高明,因此他就比丘們提前打好預防針,教導他們說:「若有比丘欲入他家,作如是念:彼當施我,莫令不施,頓施非漸施,多施非少施,勝施非陋施,速施非緩施。以如是心而至他家,若他不施,乃至緩施,是比丘心則屈辱。以是因緣其心退沒,自生障閡。」就是說,如果比丘他家乞食時,心中懷著這種想法,問題就麻煩了,這就心態有問題,需要調整心態事實上也是如此,假如換成我們自己,到人家去乞食,哪能般般如意稱心呢?所以佛陀說教導弟子們說,應該以下述心態他家乞食:

  「若複比丘欲入他家,作如是念:出家之人卒至他家,何由得施非不施,頓施非漸施,多施非少施,勝施非陋施,速施非緩施?作如是念而至他家。若彼不施,乃至緩施,是比丘心不屈辱,亦不退沒,不生障礙。」

  作為比丘到普通民眾居士家去乞食,誰也不能確保能否乞到食物;就算能乞到飯食也不能保證很快就能將飯菜布施出來,也不能保證飯菜是否豐盛可口,是否恭敬有加。哪怕是連續好幾天乞不到食物也不心生障礙怨恨人家甚或開口埋怨人家,而要做到「心不屈辱,亦不退沒,不生障礙」,這是正確的乞食心態。最後佛陀還以迦葉為例,說摩訶迦葉尊者能夠做到這一點,他從來不會因為乞食問題而心生煩惱。不過摩訶迦葉尊者脾氣有時候有些倔強,比如他乞食時有個習慣,大約是專揀那些窮苦人家去乞食。我們可能會覺得納悶:佛陀不是教導我們要「次第乞食」,不能挑三揀四的嗎?為什麼迦葉尊者專挑貧窮人家去乞食呢?摩訶迦葉尊者面對大家的疑惑,坦然地說,這些窮苦人家之所以今生貧窮受苦,是因為他們過去捨不得布施,所以現在弄得很潦倒;如今我向他們乞食,不正是為了讓他們廣種福田,以換取來生的大富大貴嗎?眾人聽了,紛紛表示贊許。(11.2.)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