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四十一)~I 1140經:本經繼續講述迦葉不說法之因。

  1140經:本經繼續講述迦葉說法之因。當佛陀詢問迦葉說法的原由時,此時迦葉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請佛陀來說明原因:「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願世尊為諸比丘說法,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迦葉為什麼請佛陀出面解答這個問題呢?因為由佛陀親口宣說,在佛弟子們看來應該更具權威性和說服力,而且其警示意義更大更持久。於是佛陀說:「諦聽!善思!當為汝說。」我想佛陀迦葉說為虛,而為大眾說倒是為實。佛陀說:

  「昔日,阿練若比丘於阿練若比丘所,嘆說阿練若法;於乞食比丘所,嘆說乞食功德;於糞掃衣比丘所,嘆說糞掃衣功德。若少欲知足修行遠離,精勤方便,正念正定智慧漏盡,身作證比丘所,隨其所行,贊嘆稱說。迦葉!若於阿練若所,嘆說阿練若法,乃至漏盡比丘所,嘆說漏盡身作證。若見其人,悉共語言,隨宜慰勞善來者:汝名何等?為誰弟子?讓座令令,嘆其賢善,如其法像類,有沙門義,有沙門欲。如是贊嘆時,若彼同住同游者,則便決定隨順彼行,不久亦當同其所見,同其所欲。」

  在上述的經文中,佛陀用了一個詞,叫「昔日」,也就是過去的時候,大家對修行都很恭敬。比如說贊嘆阿練若、贊嘆乞食與贊嘆糞掃衣。佛陀如此說,無非闡述這樣一個道理,即迦葉並非天生就不為他說法,之所以不說法,其中一個很重要原因是時下很多學法者的思想動機有問題。像上述的那些贊嘆阿練若之人迦葉也會毫無保留地把教法傳授給他們。相反,對於那些名利之徒,迦葉是堅決不為他說法的。比如說:「今日比丘見彼來者,知見大德,能感財利、衣被、飲食、床卧、湯葯者,與共言語恭敬問訊,嘆言善來:何某名字?為誰弟子?嘆其福德,能感大利、衣被、飲食卧具、湯葯。」一看就知道是十分勢利的趨炎附勢之徒,其嘴臉十分醜陋佛陀對此類比丘的定位是:「斯等比丘沙門患,為梵行溺,為大映障,惡不善法,煩惱之患,重受諸有,熾然生死未來苦報。」

  所謂名利之徒,古今皆然。迦葉尊者尚有「不說法」的尷尬,何況今人乎?(11.6.)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