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四十一)~L 1143經:本經記述迦葉尊者為比丘尼說法而遭惡語之事。

  1143經:本經記述迦葉尊者比丘說法而遭惡語之事

  前面幾經都大多是對迦葉尊者不為他人說法」的原由探究。從迦葉不為他人說法這一可得知,迦葉曾經多次為他說法,結果卻不盡人意,主要原因是一部分比丘聽了迦葉尊者說法之後,感到「不忍不喜」,心裡很不痛快。所以說法也要講求因緣,如果說法時機和場合不太適宜,甚至聞法者對說法者本身就抱有一種抵觸情緒,那麼說法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甚至無功而返。比如迦葉尊者就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事情

  曾經一段時間,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而迦葉阿難二位尊者則住在王舍城外的耆闍崛山。有一天大清早阿難來到迦葉居所,對迦葉尊者說:「今天我們倆下山,到王舍城內去乞食,如何?」迦葉尊者默然而許,然後倆人結伴而行,往王舍城方向走去

  王舍城距離耆闍崛山的東南方向大約十五里,從現在講應該屬於郊區,步行約兩個小時許。當二位尊者快趕到王舍城時,天色尚未至中午乞食時間。於是阿難提出建議:「日時太早,可共暫過比丘精舍。」大約在佛陀六十歲左右的時候,出現了比丘尼僧團。為了避免世間譏嫌,比丘尼一般都是別居一處;為安全起見,尼師們外出乞食一般都有2~3名比丘護行。佛陀都會定期委派比丘來為諸比丘說法教誡,可見早期比丘尼鮮見登台說法者。於是當比丘尼眾見到二位上座長老光臨精舍,便「疾敷床座,請令就坐」,然後頂禮膜拜,端茶倒水,並退坐一面。

  按照慣例,上座比丘總要給大家講些開示迦葉尊者於是「為諸比丘尼種種說法,示教照喜」。當然,絕大多數比丘尼還是歡喜讚歎的,然而聽眾中有位名叫「偷羅難陀」的比丘尼聽法後很不開心,甚至還發出詰難:「雲何,阿梨摩訶迦葉於阿梨阿難鞞提訶牟尼前為比丘說法?譬如販針兒於針師家賣。阿梨摩訶迦葉亦復如是,於阿梨阿難鞞提訶牟尼前為諸比丘說法。」

  在這裡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位偷羅難陀比丘尼並不是挑剔迦葉尊者說法內容和技巧有什麼問題,而在於說法次第。從尼師的話中可以得出很多信息,即在這位偷羅難陀比丘尼看來,理應由阿難尊者先說,隨後才輪到迦葉尊者。現在次序被顛倒了,故而比丘尼當面指責迦葉尊者:「你憑什麼先於阿難說法?」她的潛言是:無論從資歷還是威信來說,你迦葉阿難尊者都不可相提並論,可是你卻毫不謙讓地做了。比丘一句「譬如販針兒於針師家賣」,便是對迦葉尊者的極度輕蔑,這與「班門弄斧」大體同義。

  那麼迦葉尊者比丘尼眾的影響力為什麼不比阿難尊者呢?根據我個人的理解,這與阿難的人際交往能力關係阿難侍佛二十五年,做事圓融隨機應變,可以說上下左右、男眾女眾諸方面關係都打理得十分順暢,這是他的優勢;同時相貌庄嚴態度隨和,且善解人意,這些特點都會給他的個人魅力加分。更為要緊的是阿難可以說是女眾的大恩人。當年佛姨母摩訶波闍夷提在佛前苦苦哀求隨佛出家為尼,佛陀出於種種原因考量未予答應。後來阿難從中斡旋調解,佛陀最終勉強答應,並制定了著名的「八敬法」。而迦葉女人可能天生就有種莫名的反感,曾經當面指責阿難「請佛度女人出家」,認為阿難做得很不妥當。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作為比丘尼眾來說,對迦葉尊者雖談不上惡感,但是在好感上可能要大打折扣了。當然這些都屬於僧團中的細節枝末,不值多提。(11.10.)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