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四十二)~H 1155經敘述一位叫「違義」的婆羅門,他聽說佛陀正在拘薩羅國人間遊行,便打算要與佛陀展開一場辯論...

  1155經敘述一位叫「違義」的婆羅門,他聽說佛陀正在拘薩羅國人間遊行,便打算要與佛陀展開一場辯論,意欲能辯倒佛陀,從而抬高自己的名望,「我當往詣沙門瞿曇所,聞所說法,當反其義」。這種願意當然是十分美好的,於是他滿懷信心地跑到祇園精捨去,看到「世尊無量眷屬圍繞說法」。這位違義婆羅門很開心,準備要與佛陀好好辯論一番。

  然而事與願違,「世尊遙見違義婆羅門來,即默然住」,也就是突然閉口不說法了。違義婆羅門在外面站了半天,見到佛陀一聲不響,而且大眾此時也顯得出奇的安靜。他感到很納悶,後來只好對佛陀說:「瞿曇說法,樂欲聞之!」這個「樂欲聞之」在此時說出口,顯得是何其之假!明明是來挑戰的,卻假意說很樂意聽佛陀說法,這不是典型的口是心非嗎?

  佛陀畢竟是得大自在神通者,他一眼就看穿了違義婆羅門的心思。於是佛陀作偈道:「違義婆羅門,未能解深義;內懷嫉恚心,欲為法留難。調伏違反心,諸不信樂意;息諸障礙垢,則解深妙說。」一個連佛法要義都不甚了了的人,竟然想通過佛陀說法而辯倒佛陀,這豈不是大言不慚,或者說簡單是天方夜譚?佛陀慈悲他在中對違義的態度是極其真誠要想佛陀辯論,起碼對佛法要略懂一二吧?自己連佛法的基本原理都搞不清楚,拿什麼去與佛陀辯論呢?事實佛法又豈是通過一兩場辯論就能解決問題的?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便是息止我們心中的垢穢。「息諸障礙垢,則解深妙說」,等到我們把心中的所有障礙污垢都解決完結了,那麼一切疑問都完全搞清楚了,又何去搞什麼辯論呢?說話千萬句,不如實事一件——佛陀說得在理呀!(11.24.)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