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四十八)~H 1281經:本經闡述這樣一個問題:即對於世人而言,什麼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

  1281經:本經闡述這樣一個問題:即對於世人而言,什麼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

  我們在讀誦《地藏菩薩本願經》時,其中一句經文叫「南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何況恣情殺害、竊盜、邪淫妄語百千罪狀?」這段經文非常重要。為什麼說我們「南閻浮提眾生」的每一個舉動,甚至每動一個念頭都是「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呢?因為我這個世界眾生,可謂是「惡多善少」,所謂「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地藏經》),很難真正生起善心對於娑婆世界眾生習性佛陀的對治法門讓我們盡量少一點「舉止動念」,因為一旦有了「舉止動念」,所產生的後果便是惡舉止與惡念頭就好喜歡小偷小摸的人,他們若是到某處去,哪怕是觀光旅遊,總是會下意識地東張西望,看看有沒有下手的機會

  本經中正是談到這個問題有一天子向佛談了自己的一些觀點:「決定以遮遮,意妄想而來;若人遮一切,不令其逼迫。」這位天子言下之意是:既然這個世界眾生都會容易製造惡業,那不如什麼都不做,身不做事,口不言語,意不起念,這樣不是就不會製造什麼惡業了嗎?這樣的觀點可以說又偏向了另外一個極端,犯了「因噎廢食」的毛病。南閻浮提眾生雖然說「其性強剛,難調難伏」,而且是「舉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但不是說讓我們從此以後與「舉心動念」完全絕緣了呀!正如我們人生一世總歸要歸於死亡,有些人喜歡鑽牛角尖,說既然早晚都是死,還不如及時行樂享受人生

  針對這樣一種極端想法佛陀的回答是:「決定以遮遮,意妄想而來,不必一切遮,但遮其惡業;遮彼彼惡已,不令其逼迫。」佛陀在這裡糾正了天人對「遮遮」的片面理解,認為這裡的「遮遮」,是指對於惡業的遮止;倘若對惡業有了遮止,那麼妄想自然就不會產生了。所以什麼該遮止,什麼不該遮止,這才是我們需要搞清楚的問題。遮止不應也沒有必要遮止一切——我們該遮止惡業,而對於善業,不僅不需要遮止,相反卻是多多益善。善業一旦日日增長,惡業就會逐日減損,如此一來,我們的功德不就緩慢地趨於圓滿了嗎?

  什麼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這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3.23.)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