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長阿含》(卷三)~B 四大教法

(二)四大教法

  「四大教法對於佛教徒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是佛陀在作滅度前的一些囑咐,主要是說在他涅槃以後,如何驗證他所說教法是符合佛陀的根本精神或者基本原則的一些要領。由於佛所說的各種教法跨度時間長,而且是面對的說法對象又千差萬別,如果大家都自稱自己所說的就是佛親口宣說,那麼豈不亂了套?這中間必須要制定一個標準問題,就是在什麼情況下斷定是佛說,什麼情況下斷定非佛說這是佛法的流傳與弘揚,是至關重要的,這四大教法也是歷次佛經結集的根本準繩,因此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那麼,這四大教法的主要內容什麼呢

  1、若有比丘作如是言:「諸賢,我於彼村、彼城、彼國,躬從佛聞,躬受是教。」從其聞者,不應不信,亦不應毀,當於諸經推其虛實,依律、依法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經、非律、非法,當語彼言:「佛不說此,汝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違。賢士!汝莫受持,莫為人說,當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經、依律、依法者,當語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說。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應。賢士!汝當持受,廣為人說,慎勿捐舍。」

  2、複次,比丘作如是言:「我於彼村、彼城、彼國,和合眾僧、多聞耆舊,親從其聞,親受是法、是律、是教。」從者聞者……(余者同上)

  3、複次,比丘作如是言:「我於彼村、彼城、彼國,眾多比丘持法、持律、持律儀者,親從其聞,親受是法、是律、是教。」從者聞者……(余者同上)

  4、複次,比丘作如是言:「我於彼村、彼城、彼國,一比丘持法、持律儀者,親從其聞,親受是法、是律、是教。」從其聞者……(余者同上)

  以上四法的內容沒有太大差別,就是在范圍方面有所變化。第一「躬從佛聞,躬受其教」,第二是從「和合眾僧、多聞耆舊」處聞,第三是從「眾多比丘」處聞,第四是從「一比丘」處聞。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無論是從親身從佛處聞,還是從一個比丘聽聞佛法,由於口口相授有時會引起理解上或記憶上的偏差,我們往往會把佛所說佛法搞錯。我們知道,在第一次佛經結集中,整個程序是十分嚴謹而且複雜的。先由阿難誦出一經,接出由摩訶迦葉提出質詢,阿難答說說時、時處、所說因緣、對機、說法、領解,再由大眾合誦,確認準確無誤後,才完成一部經的結集。但是由於沒有把佛陀說法內容用文字形式記載下來,因此所傳意義即使經過初步結集後,依舊會產生展轉變遷。在《付法藏因緣傳》卷二中記載了一件事情阿難有一天到一個竹林去辦事,聽到一位比丘在誦《法句偈》。所誦偈的內容是「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阿難聽後覺得有問題,就加以糾正,說你這說的不是佛語,你搞錯了。那個比丘說何以見得呢?阿難說我親從佛處聞此偈,原文應該是「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了解之」。「生滅法」與「水老鶴」二者意義完全不同,比丘所誦的偈語若以四大教法來加以驗證,也是問題明顯,較易判別。比丘覺得有道理,但是他還不放心,回去後就把阿難所誦的正確的《法句偈》告訴了他的師父。他的師父卻說:「阿難老朽,言多錯謬,不可信矣。汝今但當如前而誦。」從這個故事就可以看出,那時佛尚沒有涅槃多久,佛經的流布竟然錯到這種地步,連親侍佛陀達25年之久的阿難的話也無人肯信,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三)周那供養

  佛陀在負彌城住了一段日子後,就帶著阿難一起到波婆城去宣揚佛法。這個波婆城,就是末羅族的都城,佛陀住在城裡的闍頭園中。有一位建築師名叫周那(也有譯作純陀),聽說佛陀來到了此地,就換上干凈的衣服,渾身上下收拾的很利索,就來拜見世尊。佛為周那說法後,就恭請佛陀第二天他家去應供。周那待人很厚道,也很熱情。為了表示對佛陀的崇敬之情,他特意把珍貴的栴檀樹耳單獨烹煮,「獨奉世尊」。

  但是佛陀在此時,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周那,你那這種樹耳給我一個吃好了,別的比丘就不給他們吃了。」周那聽了以後,就依教奉行。佛陀為他講了不少的法,使周那心開意解,據說還證悟了真理

  眾人在周那家裡吃完飯以後,就開始一起跟隨佛陀走在回闍頭園的路上。

  走到半道,世尊身體有些吃不消了——他的背痛病又犯了他對阿難說:「阿難,我的背部很是疼痛你在樹下鋪個座,我在這里休息一下。」世尊坐下以後,調整了一下呼吸,稍事片刻,看到阿難站立一旁,顯得有些悶悶不樂。世尊早就看穿了他的心思,於是就問他:

  「阿難,你恐怕對那個周那滿肚子意見吧?」

  阿難世尊出了自己心裡所想的,也如實相稟:「那個周那,真是不明事理!他這次設齋供養佛陀及眾僧,根本就沒有什麼福報利益可談!」

  世尊於是便問阿難:「你怎麼這么說人家呢?」

  阿難說:「世尊,您剛才食用了周那的那個栴檀樹耳,表面上看是世所珍奇,其實並不是什麼好東西。您吃了以後,會加重您的病情啊!」

  佛陀聽了,趕緊制止阿難:「你千萬不能這么說啊,阿難!今天周那至心勤懇供養我們,將能獲得很大的福利,以後他將壽命增長、福報增益,求財順利,死後升天。為什麼這么說呢?我在成道之前,接受了牧羊女善生的供養我在涅槃之前,接受了周那的供養,這兩種供養功德都是一樣的,沒有差別。」佛陀說到此處,稍頓了一下,然後就對阿難說:

  「阿難你現在就回到周那那裡去,對他說:『我親從佛聞,親受佛教,周那設食,今獲大利,得大果報。』」

  現在我們終於搞明白了佛陀當初獨食樹耳的真正用意。他早就知道這個樹耳可能含有毒素,但他在那種場合,不能予以點破。如果大眾比丘都食用了這種樹耳,後果將會很嚴重。因此他就特意囑咐周那,不要把那些樹耳再分給比丘們食用了。從這里我們再一次看出,世尊是多麼的慈悲,他處處都在自己的弟子們著想,這就是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真實寫照!因此經中出現這樣的偈語:

  周那舍食已,始聞如此言如來患甚篤,壽行今將訖。

  雖食栴檀耳,而患猶更增;抱病而涉路,漸向拘夷城。

  周那是位非常虔誠的居家信徒,他知道佛陀因食用他供養的樹耳而加重了佛陀的病情後,覺得十分內疚,就趕緊放下手頭的活,來到佛陀身邊,對佛陀照顧得無微不至。有一佛陀在征途中的一棵樹下休息,就對周那說:「你去把我的上衣拿來,然後折成四疊,鋪在地上,我要坐在上面休息一會。」待佛坐定後,周那就頂禮佛陀,然後請求佛陀道:

  「世尊,我實在不忍心看到您涅槃時的情景,請您允許我在您之前離世吧。」

  佛陀沉吟了片刻,默默地點點頭:「好吧,那你就心地去吧。」

  於是,周那便坐了下來,瞬間便入滅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