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中阿含》(卷十六)~B 挑麻之喻

  接上文(《蜱肆經》)——

(九)挑麻之喻

  蜱肆聽了迦葉尊者上面的一些譬喻,自然是無話可說,他原先的那些頑固立場自然也有所軟化。但是,他在嘴上,依然並不信服。他對迦葉尊者說:「你雖然說得有些道理,但是我還是不會相信你所說的。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我信服了你所講的話,那麼別人就會在背地裡議論我:『蜱肆原來是有自己的一套見解的,並且一直信奉自己的見解;可是當他聽了那個迦葉尊者的話之後,就被他降仗了,從此他就只好拋棄了他自己見解。』因此,無論如何我也不能捨棄我自己的見解!」

  迦葉尊者聽後,又向蜱肆說了一個譬喻:

  在很久以前,有一國家貧窮荒壞,統治者很不會治理國家,最終把國家治理的一塌糊塗,弄得百不聊生,百業荒廢。有兩個人居住在同一個村子,也算是遠親。二人一人頗有智慧,另一個人卻是冥頑不化,是個愚人。因為貧窮之故二人在一起合計:咱倆是親戚,反正現在家裡呆著也無事可干,我們不如結伴一起到外面打些柴火,也好換幾個錢用用。於是二人立即行動,走了很遠的路程,到了一個無人居住的村落,見到地上堆了很多無主的粗麻。於是二人各取一擔,高高興興地往回走。走了一段,卻又見到地上堆了許多無主的細麻,那個智者對愚者說:「還是細麻好,我們應當把粗麻捨棄,挑一擔細麻回家。」可那個愚人卻固執地說:「我已挑了一擔粗麻,再挑細麻,純屬多餘。」在他們的途中二人相繼見到了麻布,見到了劫貝(一種樹綿,挺昂貴),見到了白疊(新紡的綿布),見到了白銅,見到了白銀,最後見到了黃金。這位智者見到了好的,馬上就捨棄差的;不僅如此,他還竭力勸告愚人也像自己一樣舍次取優。但是那個愚人,每次都以自己已取到粗麻為由予以拒絕。到最後,這位智者高高興興地挑著一擔黃金家了,受到了家裡以及村裡人的夾道歡迎,大家對智者是欽佩不已,稱譽有加;而那位愚人呢,還是挑著那一擔很不值錢的粗麻回家了,不僅受到家裡人責罵,也受到了全村人的冷眼與嗤笑。他像一隻斗敗的公雞一樣,渾身上下灰溜溜的。這位固執的傢伙,真是懊惱不已,後悔當初沒有聽從智者勸告,留下終生遺憾。

  迦葉尊者對蜱肆說:「蜱肆,你就好比那個愚人,守著自己破舊的粗麻,卻寧可捨棄黃金一般。你死守著那些愚知愚見,不就像那擔下劣的粗麻嗎?你應當捨棄!」

(十)商隊之喻

  接著,迦葉尊者又為蜱肆作了一個譬喻:

  過去有一國家國土崩壞,人民生活困苦有一個規模龐大的商隊,要途經這個國土貧脊的國度。由於此國貧窮商隊人畜的糧草供應漸行不濟,商主們都為此愁眉不展,哀聲嘆氣。後來大家經過協商,決定將商隊一分為二,一隊為先頭部隊,打探前方情況;一隊作為後繼,在後緩緩而行,等待前隊的消息。前隊人馬走至半道,路見一人迎面走來。只見此人衣服盡濕,身黑頭黃,兩眼極赤,著蘅華鬘而乘驢車」,連人帶車都濺滿了泥巴。這時商隊領隊就問此人:「請問你是從哪裡來?」對方說我從前面的一個村子裡來。領隊的接著問你既然從前村來,那麼你對那裡的情況一定很了解了,你能告訴我前面有沒有糧草供應啊?那個黑臉大漢說:「前方村子裡水源、糧草一應俱全,取之不盡!你們還是把車上剩餘的水源、草料全部扔掉,前面村子裡多得是呢!」這位領隊未加細忖就信以為真,轉身命令大家把車上剩餘的草料、水源悉數丟掉,快馬揚鞭直奔前村。結果商隊連行七日,所過村莊全都是一片荒涼,連個草料水源影子都沒有見到。此時,大家方才連呼上當,好端端的一群商隊就在哀怨與絕望之中,人畜悉數乾渴而死

  跟在後面的那個商隊領隊就比較細心,他們也同樣遇見了那個坐在驢車上的傢伙。當那個黑臉大漢向他們吹噓說前面有很多水源及草料時,大家並沒有輕信他的話,繼續保留著車上所剩不多的水源和草料。當他們見到前面的商村大片的人屍體時,方才慶幸自己沒有上當受騙,否則會遭到與前隊一樣的厄運。最終,他們憑藉著僅有的一點糧草與水源,克服重重困難,終於抵達了目的地。

(十一)賭餅之喻

  雖然迦葉尊者以種種譬喻,三番五次地開導於蜱肆,然而他為了維護自己的臉面,依然不肯低頭。於是,迦葉尊者再作一喻:

  在很久以前,在這個斯波醯村有兩個喜歡博弈之人,他們倆都善於擺弄骰子,要是輸了,輸家就必須給贏家一塊餅,作為賭資。曾經有一時間,一方手氣不佳,都是輸餅。但是他有一個很不好習慣,他經常趁對方不注意,把對方的餅偷來吃掉。這個壞習慣被贏家知道了,他雖屢次警告,然而輸家卻是屢屢偷吃。後來,贏家就把自己的餅塗上毒藥,故意讓輸家來偷食。當輸家偷食了那塊塗有毒藥的餅塊時,自然是渾身抽搐,表情十分痛苦看著輸家的那副狼狽相,下毒者得意地說:

  「你不是經常偷吃我的餅嗎?但是你做也沒有想到吧,我在餅上早就塗上了毒藥。你卻想都沒想,就一口把毒餅吞下。這下你該知道偷吃餅的下場了吧?」

  說完這個譬喻之後,迦葉就對蜱肆說:「你現在應該快捨棄此惡見,不可再執迷,否則只會徒增苦毒,就好那位偷餅之人,吞下毒藥卻渾然不知!」

(十二)牛糞之喻

  見蜱肆仍舊不為所動,迦葉尊者再作一喻:

  從前有一個人喜歡養豬,家裡開了個養豬場,大約有好幾百頭生豬。有一次他到別的村子辦事,在回來的路上,他發現道路兩邊都堆滿了無主的干牛糞。他心下想,這么多上好的干牛糞,倘若他拿回去用作豬飼料,那該多好啊!於是他就地取了一些乾草,包上了許多干糞,就頂在頭上,疾步往家裡走。誰知走到半道,不料老天竟起了大雨。那些干牛糞一遇雨水,馬上稀釋,順著此人的頭往下流淌,弄得此人渾身污穢,臭不可聞。一旁的人見此情景,就對他說:「你真是個癲狂之人你把糞便頂在頭上,不要說下雨,就是大晴天,你也不能這么干啊!更何況下這么大的雨,你還頂著它!」但是這個頂糞人卻是振振有詞:「你們自己愚痴,反倒說我愚痴!我家裡養著一大小豬,他們都餓得嗷嗷叫,等著我回去喂它們呢!你們若知道了家裡喂豬,就不會這么說我啦!」

  說到此,迦葉尊者對蜱肆說:「你現在死守著你那些惡知惡見,與這個頭頂糞便的傢伙又有什麼區別?」

(十三)豬虎之喻

  此時,迦葉尊者說了最後一個譬喻:

  從前有一野豬王,手下帶著五百隻大小不等的野豬有一次,它們經過一條狹窄的山路,准備遷徙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居住。一路之上,野豬王雄赳赳氣昂昂,自我感覺那是相當地良好。可是當它帶領著隊伍行至一個最狹窄的路口時,豬王不禁停下了腳步。在路口的對面不遠處,一隻大老虎攔住了去路。豬王此時是左右為難:若硬著頭皮前進,那麼自己肯定不是老虎對手,弄不好連性命都保不住;若現在退讓,隊伍勢力擁擠造成損傷,而且必將為眾豬所恥笑,自己豬王的顏面也將喪失殆盡。在進退維谷的情況下,怎樣做才能保到兩全齊美呢?最後,豬王只好壯起膽子,沖著老虎大喊:「喂,老虎請你閃開一條道路,讓我們過去!」

  老虎一聽,不禁暗自吃了一驚:平時野豬見了我,簡直是魂飛魄散;為何今天這只野豬如此膽大,竟敢公開與我叫板?想到此,老虎便對豬王說:「我今天偏偏就是不給你讓道,看你把我怎樣?」

  豬王一聽,心裡頓時有點著慌。但是它想了想,就對老虎說:「老虎,你休得猖狂。請你稍等片刻,待我回家取出祖上鎧甲再來與你作戰!」

  老虎心想,不要說這只野豬祖上,就是他的曾祖上在我面前也是不堪一擊。我今天就等它一會兒,看它能玩出什麼新鮮花樣!

  過了一會,這只豬王果然披著一身「鎧甲」而還。大家定睛一瞧,這哪裡是什麼「鎧甲」,豬王身上披著的,分明是又臭又臟的大糞,而且大糞的上面,還爬滿尚在蠕動的蛆蟲!眾豬中不禁傳出竊笑聲。老虎見豬王搖搖晃晃地朝自己走來,原想一下子上去撲倒它,可是見豬王渾身竟是污穢不堪之物,頓時惡心十分。它想:我平時連腐肉都不願沾牙,更何況這等污穢之物?於是老虎便對豬王說:「好好,我服了你,我讓道,我讓道……」說完,老虎便掉轉頭去,朝著密林中走去

  豬王見狀,便沖著老虎嚷道:「老虎,你憑什麼不跟我決鬥?」

  老虎隨即答了二頌,頌曰:

  汝毛豎森森,諸畜中下極;豬汝可速去,糞臭不可堪。

  舉身毛皆污,豬汝臭熏我;汝斗欲求勝,我今與汝勝。

  老虎的意思是說:瞧你老豬那身硬毛,你只不過是眾畜中的最下等而已,我們倆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再說你現在渾身上污濁不堪,我老虎怕弄髒了自己,哪有心思吃你的肉?

  豬王聽了不以為恥,反譏笑老虎膽小怕事,不是自己的對手

  迦葉尊者說完此話後,就對蜱肆說:「你說說看,你死抱著那些愚知邪見不放,與這個愚蠢的豬王,又有什麼區別?」

  當迦葉尊者說完最後一個譬喻時,這個蜱肆才真正的折服了。他拜倒在迦葉尊者座下,發誓從此皈依佛法三寶

  至於經中的其他一些情節,由於較為瑣細,在此不再討論。 (界定,2009.03.21,南海普陀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