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中阿含》(卷四十八)~E 五、求解經(186)

五、求解經(186)

  說法地點拘樓國的都邑

  加人員:比丘

  經中大意本經敘述佛陀告訴諸比丘:應當要以眼知色、耳聞聲之二事,去求解於如來,正知於如來之法。   

  這部《求解經》,字數並不多,但比較抽象,不太好理解。

  佛陀首先向比丘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緣於彼意,不知他心如真者,彼世尊正盡覺不可知,雲何求解於如來乎?」這句話如如果一定要用白話話翻譯過來,我是這么理解:根據每個人修持層次,如果此人不能夠如實知悉他人心中念想的話,那麼他對於世尊正盡覺的修行境界,肯定是一無所知的。既然如此,又如何去求解、審察、思量佛陀所說之法呢?

  佛陀的這段話實際上是在弟子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都處於有學的階位,離無學位尚距遙遠。廣義上講,有學位皆屬於凡夫階層。如果從本質上講,作為凡夫是無法徹底理解佛陀所說之法的。那麼我們如何做到正確地領會佛法的要義而不至於偏差呢?這就是需要一個智慧作導向的問題,所謂「五度為盲,般若為眼」,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修布施、嚴持凈戒等,如果沒有一正確的理論導向作為航向指導,那麼就很容易偏離航向。比如說持戒,雖然大家所持的都是相同的戒條,但是所持的效果卻大不相同,有的還適得其反,跑到魔道上去了

  佛陀提出的這個問題對於比丘們來說,似乎比較難以回答。因此比丘們如是回答:「世尊為法本,世尊為法主,法由世尊,唯願說之!我等聞之,得廣知義。」

  佛陀的回答主要立足於兩點,「緣於彼意,不知他心如真者,當以二事求解如來:一者眼知色,二者耳聞聲。」就是說,我們要通過兩個方面,即用眼睛來觀察、用耳朵來識別如來教法。用眼睛觀察諸位行者修行狀況,用耳朵聽聞他們的說法與言教,經過自己的感性判斷與理性思考,從而得出他們是否按照佛陀教法在行持、在修證。具體步驟為:

  1、如果我們眼中所看到的、耳中所聽到的,乃為穢污之法,那麼我們就會得出對方(說法者或修行者)並沒有真正獲得真正的教法,此時我們當繼續尋求正法

  2、如果我們通過眼、耳所獲悉的,乃是雜染之法、混亂之法或不純粹之法,那麼也同樣可以得出對方並沒有獲得真正的教法,我們當繼續尋求;

  3、如果我們通過眼耳所獲得的是白凈之法、純正之法、清凈之法,我們似乎並不急於判斷該行者是否具備正法,而應繼續觀察此行者是長夜行此法,還是暫時擁有清凈之法。

  4、如果觀察到此行者是長夜行此法的話,那麼我們仍要進一步觀察:此行者是否是為了名譽、地位和利義等因素而習禪?如果觀察得出的結論是:這位行者習禪是習給別人看的,是裝模作樣的,是為了名聞利養而習禪的。我們就可以說:這位習禪者動機不純,他並不是為了解決生死災患而習禪的。

  5、如果那位行者對外聲稱,他「已經做到樂於修行而非懼怕修行,做到了離欲而不行欲,而且已做到滅盡慾望」,那麼我們就可以教他:「賢者,您到底有什麼行,有什麼力,運用什麼智慧,以及運用了什麼樣的正觀(正確的觀察與思惟),而如此聲稱呢?如果他作這樣回答:「我是通過別的的悉心教導與指點下,才知曉並獲得證悟」。如果這位行者是這樣回答的話,那麼我們可以繼續向他請教有關「如來法」:

  (1)若有穢污眼、耳知法,有彼處(在如來之處)此法滅盡無余?

  (2)若有雜眼、耳知法,有彼處此法滅盡無余?

  (3)若有白凈法,有彼處此法滅盡無余?

  回答:

  「若有穢污眼耳知法,有彼處此法滅盡無余;若有雜眼、耳知法,有彼處此法滅盡無余;若有穢污眼、耳知法如來滅斷拔絕根本,終不復生;若有雜眼、耳知法如來滅斷拔絕根本,終不復生;若白凈法,如是我白凈,如是境界,如是沙門,我如是成就正法、律。有信弟子往見如來,奉侍如來,從如來聞法,如來說法,上復上,妙復妙,善除黑白。如來說法,上復上,妙復妙,善除黑白者,如是如是聞已,知斷一法,於諸法得究竟,凈信世尊:彼世尊正盡覺也。」

  這段話看起來有些深奧。根據我個人的理解,佛陀是借他人之口,表達了自己的一些觀點

  第一,無論是穢污之法,還是混雜之法,在佛陀那裡,都可以獲得徹底地糾正。我們若有一切邪知邪見或者是任何不純正、不準確的理解,佛陀都會幫助我們矯正過來,重新走上正知正見的道路上去。

  第二,在佛陀那裡,一切穢污之法和混雜之法都會得以滅除,因為佛陀那裡只有白凈(清凈)之法,而無染污之法。

  第三,一切眾生只要親近佛陀(包含擁有正知正見佛陀弟子),都會棄除污穢之法而獲得清凈之法,都會除盡黑白之法(即善惡摻雜之法)。佛陀說法,是上等中的上等,妙法中的妙法。我們若聽聞佛陀說法都會獲得不同程度解脫

  第四,如果我們聽聞佛陀說法後,就會佛陀以及佛陀所說之法,產生甚深信仰,從此不會再改信他教,盡畢生心力護持正法、崇敬三寶

  如果這位「賢者」作了上述的回答,我們可以繼續向他提問:「賢者!有何行、有何力、有何智,令賢者知斷一法,於諸法得究竟,凈信世尊:彼世尊正盡覺耶?」就是說,我們根據什麼得出這樣的結論,即佛陀已經獲證了無上正等正覺了呢?

  這位賢者又作下述回答:

  「賢者!我不世尊心,亦非餘事知,我因世尊有如是凈信,世尊我說法,上復上,妙復九江,善除黑白。賢者!如如世尊我說法者,如是如是我聞,如來我說法,上復上,妙復妙,善除黑白。如是如是我聞已,知斷一法,於諸法得究竟,凈信世尊:彼世尊正盡覺也。賢者!我有是行、有是力、有是智,令我知斷一法,於諸法得究竟,凈信世尊:彼世尊正盡覺也。若有此行、有此力,深著如來信根已立者,是謂信見本不壞智相應,沙門、梵志、天及魔、梵及余世間無有能奪,如是求解如不,如是正知如來。」

  上面的這段話,立足於兩個字:凈信(堅固信心信念)。我們常說信、願、行三資糧。那麼我們是通過什麼對於世尊產生堅固信念的?很簡單,因為我們通過眼觀色、耳聞聲兩方面獲得的。分開來講,我們通過對世尊及其聖眾弟子的觀察,感覺到佛陀及其弟子與眾不同,他們捨棄親眷、剃除鬚髮出家,過著一缽乞食、雲遊四海修己度眾的清苦生活,難行能行能忍能忍,這些日常行為都是為我眼睛所看到到的。從耳聞聲方面來講,我們親耳聽聞佛陀講法,覺得佛陀及其諸大弟子們所講的佛法,契合真理,句句真諦,猶如滴滴甘露滋潤在我們乾涸的心田裡,我們的心靈感覺震撼,由衷崇敬,並生起甚深堅固信念。我們通過眼與耳的思惟觀察,確信佛陀已經獲得最高等級的覺悟心中已經沒有一絲一毫的疑慮。當然我們得承認,佛陀所證的境界,我們是無法知悉的,因為我們是凡夫佛陀是最高聖者凡夫豈知聖人心?因此說「我不世尊心,亦非餘事知」。但是我們不能因為無法知曉世尊之心而放棄對世尊信念。相反,我們通過眼耳的觀察思惟,便可以得到一條明確無誤的信息,即佛陀是最高的覺悟者,他是我們一切天人乃至三界導師。這個信念,猶如磐石一般,是任何外在力量所無法奪移的,「沙門、梵志、天及魔、梵及余世間,無有能奪」。

  最後,將本經進行簡略總結:

  問題:我們如何求解如來之法?

  途徑:

  1、如果我們所聽到的、所看到的乃是穢污之法(即錯誤之法),那麼我們當繼續尋求。

  2、如果我們聽到的、看到的乃是混雜之法(即不正宗),那麼我們仍當繼續尋求。

  3、如果我們所接觸的乃是白凈之法(清凈之法),那麼要駐足觀察:是真修行,還是假修行——有些人很善於偽裝,表面上精進修行,暗地裡什麼壞事都干,對於這些人要格外留神,運用大腦不動聲色地加以分辨觀察。如果是假修行,就捨棄;如果是真修行,就進一步詢問相關之法。

  4、對佛陀佛法樹立堅固信念的途徑是:用眼觀察,用耳聞法。如此,我們必將求解到真正的、純粹的佛陀教法。  (09.08.31)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