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中阿含》(卷五十六)~A 一、羅摩經(204)

漫說《中阿含》(五十六)

  (卷五十六)   

一、羅摩經(204)

  說法地點舍衛國梵志羅摩之家

  參加人員:比丘

  經中大意本經敘述佛陀為諸比丘說聖求、非聖求之法;並自述自二十九歲出家以來,至於成道後,度五比丘等事。   

  本經是佛陀對自己成佛前以及成佛後那段時間的追憶。

  有一天,佛陀阿難的陪伴之下,去印度大河之一的跋提河(無勝河)去沐浴。阿難倒是很爽快地答應了,然後他並沒有立即出發,而是通知比丘去梵志羅摩家去集合,聲稱佛陀在沐浴過後,會到羅摩家中為他說法。於是佛陀阿難建議下,沐浴過後果然去梵志羅摩家裡,開始為眾比丘宣講佛法。這裡有一天值得思考,就是阿難為何要將說法地點選在梵志羅摩家中?難道他是另有深意?

  在佛陀在河中沐浴時,眾比丘已經匯集到梵志羅摩的家中大家都也並沒有閑著,而是「集坐說法」,相互交換意見。佛陀見到比丘們正在講堂內探討佛法也就沒有打攪,而是站立於門外,靜靜地聽著。未久,佛陀聽到裡面比丘們都「默然而住」,便走到門前,輕輕地叩門。眾比丘聽到有人敲門,「即往開門」,見是世尊來了大家都很高興,為世尊敷好講座。佛陀坐於講座之上,便問眾比丘:「你們剛才都要說些什麼呢?能說給我聽聽嗎?」

  諸比丘聽後,答道:「世尊!向者說法,以此法事集坐在此。」——我們是因為探討佛法,才集坐在這裡的呀。

  佛陀說:「善哉善哉!比丘集坐當行二事,一曰說法,二曰默然。所以者何?我亦為汝說法,諦聽!諦聽!」佛陀的一貫反對比丘聚集在一起海闊天空地胡侃瞎聊,他主張比丘集會時只能做兩件事,一是說法,即是在一起探討佛法,交流修證心得;二是默然,就是大家都不要出聲,或者聽一位法師開示,或者大家都靜坐思慮,思惟佛法義理。至於後世比丘在一起集會時都做些什麼,恐怕與佛陀的教誨可謂相去甚遠啦!

  佛陀所講是何佛法佛陀說:

  「有二種求,一曰聖求,二曰非聖求。雲何非聖求?有一實病法、求病法、實老法、死法、愁憂戚法,實穢污法、求穢污法。雲何實病法求病法?雲何病法耶?兒子兄弟是病法也。象馬、牛羊、奴婢錢財珍寶、米穀是病害法。眾生於中觸染貪著,驕傲受入,不見災患,不見出要,而取用之。雲何老法、死法、愁憂戚法、穢污法耶?兒子兄弟是穢污法。象馬、牛羊、奴婢錢財珍寶、米穀是穢污害法。眾生於中染觸貪著,驕傲受入,不見災患,不見出要,而取用之。彼人慾求無病無上安隱涅槃,得無病無上安隱涅槃者,終無是處;求無老、無死、無愁憂戚、無穢污無上安隱涅槃,得無老、無死、無愁憂戚、無穢污無上安隱涅槃者,終無是處,是謂非聖求。」

  什麼叫「聖求」呢?與上述相反,就被稱作「聖求」。那麼怎樣做才叫「聖求」?佛陀以他自身證道的經歷,為大眾比丘樹立了成就聖求的榜樣——

  1、佛陀為解決生死輪轉問題,發心出家求取佛道

  2、在此經中,佛陀稱其出家年齡是29歲。

  3、佛陀出家後,參訪了外道仙人(阿羅羅摩伽摩、郁陀羅羅摩子),並證得相當高的境界,但仍不滿足。

  4、於尼連禪河岸附近的覺樹之下,成就無上佛道

  5、佛陀覺悟後,欲度化二仙人,然此二仙人已命終數日矣。

  6、次度曾經承事於太子並隨太子一道出家的五比丘。五比丘有一些怠慢情緒,然受佛之感召,遂成為最早的比丘僧團。

  7、佛陀為五比丘的說內容要有

  (1)為道者不當學「二邊行」。所謂二邊行,即「一曰著欲樂下賤業凡人所行,二曰自煩自苦,非賢聖法,無義相應」;「舍此二邊,有取中道,有取中道,成明成智,成就於定,而得自在,趣智趣覺,趣於涅槃」。這裡的二邊,就是指苦與樂的兩個極端。如果不走極端,即既不極苦,也不極樂,即不苦亦不樂,非苦亦非樂,亦苦亦為樂,此謂中道

  (2)中道的進一步展開,即為八支聖道。

  (3)欲有五欲,即眼知色,耳知聲,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觸。此五欲所產生出來的副作用是相當可觀的,它們能使我們永遠流轉於生死洪流之中。「愚痴凡夫而不多聞,不見善友,不知聖法,不御聖法。彼觸染貪著,驕傲受入,不見災患,不見出要,而取用之」,結果「彼隨弊魔,自作弊魔,墮弊魔手,為魔網纏,魔網所纏,不脫魔纏」。

  (4)五欲為害既然如此之盛,那麼如何除滅?這就是我平常所說的要親近知識,禮敬事奉善知識供養求教於善知識。這裡的「善知識」,不是貢高我慢的糊塗蟲,更不是裝腔作勢的偽君子,而是具備正知正見的、徹底覺悟真理的大善知識。明確地講,這位善知識就是佛陀。善知識教導我們,「於五欲功德,不觸、不染、不貪不著亦不驕傲不受入,見災患,見出要,而取用之」。如此一來,便可不墮魔網,不墮惡道,永獲善趣。

  (5)成就一禪乃至成就四禪境界,得「定心清凈,無穢無煩,柔軟善住,得不動心,修學漏盡智通作證」。

  (6)進一步修習四聖諦,即「知此苦如真,知此苦集、知此苦滅、知此苦滅道如真;知此漏如真,知此漏集、知此漏滅、知此漏滅道如真」。

  五比丘聞佛所說,據說都獲得了無量安隱,而成就解脫與慧解脫。(09.10.03)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