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明法師:如何提升寺院清凈庄嚴的公共形象

如何提升寺院清凈庄嚴的公共形象

傳明

  公眾形象是西方公共管理學一個核心部分,佛教用了公眾形象為本次論壇的討論主題,那麼佛教的公眾形象該如何定義,包括那些方面呢?所謂的佛教公眾形象是指佛教的行為在社會公眾心目中形成的整體印象、綜合評價與認識,由僧人素質、管理水平、清規戒律佛學素養、信仰正見、修證體驗、寺容寺貌等綜合內容構成。

  相信參與此次論壇的教內教外高僧大德、專家學者都會發表高見。我僅就寺院清凈庄嚴佛教文化內涵略談自己的看法建議

  寺院道場,也名選佛場。是僧人用功辦道、接受供養處所;也是一個法利生的公共場所,由十方社會大眾成就。更是培養法身慧命的聖賢學校,也是職業的修道中心。

  時代更迭變化,曾幾何時,寺院多了另一個功能——被開放開發成了旅遊風景名勝。一時朝聖拜佛香客和遊人潮水般涌進了寺院,給寺院帶來了很多發展機會。但泥沙俱下,佛門也難得清凈了。在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出現了「宗教搭台、經濟唱戲」、兜售「開光法物」、「燒高香」、高價「消災法事」、「算命看相」,或集資建廟騙取善款等行為。導致了寺院畸形發展,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內涵和清凈庄嚴

  寺院的重要功能應該是傳播佛陀的教育,讓僧眾安身修道,是接引十方信眾、提升社會道德清凈場所,絕非單純為了旅遊開發、經濟建設。因此,趙朴老若干年前就曾經大聲疾呼:「如何在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形勢下,保持佛教清凈庄嚴佛教徒的正信正行,從而發揮佛教的優勢,庄嚴國土,利樂有情這是當今佛教界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朴老的話一針見血,振聾發聵。朴老走了,他老人家所揭示的問題到今天究竟解決得如何呢?又如何解決呢?

  有道是「天下名山僧建多」。因為寺院集文物、古建、園林、摩崖石刻、梵唄音樂造像壁畫等為一體,所以成為人旅遊觀光、朝聖凈心的去處,是大勢所趨,無須迴避,只能因勢利導。

  一、培訓導游

  來寺院的除了信眾香客外,大部分是遊客。遊客大多由各旅遊公司的導游領隊,為遊客進行全程介紹。導游良莠不齊,有的缺乏專業的系統訓練,文化知識修養薄弱,在介紹中,難免出現差錯。更有甚者,為了迎合遊客的低俗趣味,個別導游不負責任的胡編亂造,牽強附會地把「法界」介紹為「法國的租界」,釋迦牟尼佛編成了韋馱菩薩觀世音菩薩的「電燈泡」,讓行內人聽了,啼笑皆非,也引起有識遊客的不滿與投訴。遊客多是直接通過導游的介紹而了解寺院的歷史與佛教文化,導游介紹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遊客的感受與了解,是故導游有責任傳播正確信息。因此,要扭轉這種狀況,首先要培訓導游,給旅遊學校旅遊培訓中心的導游講課,正確介紹佛教文化佛法常識、寺院巡禮、法器用途、佛教稱謂、佛門禮儀、法會佛事、歷史沿革,讓導游掌握正確佛教文化知識,更好的為遊客服務。避免道聽途說,間接從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獲取知識。歷來,文學界和影視界為了情節的需要,大多隨意扭曲佛教,對佛教成了不良影響。因此,建議寺院組織法師,專門撰寫導游詞,使導游依導游詞講解,借他們的口,傳播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我曾經應旅遊培訓公司的邀請,為導游講解南普陀寺的歷史文化把他們請進來,實地體驗寺院生活使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此舉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二、組織僧人義務導游

  寺院是傳播佛法的場所,僧人佛法的傳承者,肩負著弘法利生的使命。導游通過培訓,能給遊客講解,出家人同樣也可以。因此,完全可以培養威儀端莊、具備一定佛學素養的出家人義務為遊客導游。可以與導游公司協商,導游把遊客帶到寺院,如願意交給出家人導游的,就承接過來,不願意的,可以自己導游,避免搶飯碗現象。出家人還可以專門為那些散客服務,以五人、十人組成小團隊寺院是出家人的家,僧人整天耳濡目染,生活於其中,再熟悉不過了,同時他們有豐富的佛教文化知識,相對於一般導游而言,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出家人如數家珍般的解說,可使遊客倍感親切。由出家人來導游,符合人間比丘形象,能走入社會,與眾生接觸,跟廣大眾生結緣,使社會認識出家人,重塑出家人社會上的良好形象

  三、設立佛法諮詢所

  很多遊客對出家人感到好奇,想了解出家人寺院生活修行情況,提出很多如「為什麼要出家?」「佛法人生意義」等一系列問題。另外,還有很多有心修學佛的人士,徘徊於寺院之外,苦於入佛無門,不知道如何親近知識,非常苦悶。基於以上原因寺院可以設立一個「佛法諮詢所」,聘請高資歷的出家人擔任,引導遊客親近佛法,最好由班首、老法師來擔任。依叢林的規定,班首的職責就是以行為教育來示範大眾,其行住坐卧,具有楷模作用;起著引領眾生、指導僧人修學的作用,是大和尚助教。此舉能引導在家人親近有聞思正見、真修實證的出家人,從而避免僧團好為人師的亂象,不至於誤導眾生法身慧命。

  四、安裝觸摸屏

  在寺院主要地點設立觸摸屏,輸入寺院的平面圖、精美圖片、歷史沿革、殿堂佛像佛門禮儀等,包括電子辭典,方便遊客查閱。有些名山大寺規模太大,遊客若沒太多時間全部遊覽,就可以通過觸摸屏先了解整個寺院的概況,再根據自己的時間有選擇的參觀朝拜。

  五、定點「講唱」

  一般的風景區有定點表演,寺院也可以借鑒,但內容形式可以轉換。從《大正藏》中精選經典偈頌、禪詩名句,如《壇經》中「菩提本無樹……」、「春有百花秋有月……」等,於規定的時間,在大殿、或者其他主要殿堂為遊客講解其中的含義,傳授佛教梵唄特有的吟唱曼詠,還可以譜成曲子,以音樂方式來教化遊客,供養諸佛菩薩。讓遊客不會入寶山而空歸,乘興而來歡喜而去,同時寺院也達到了弘揚佛法目的

  六、拍攝精彩短片

  寺院可以請專業人士,專門拍攝介紹寺院歷史、祖師大德的精短片,在寺院適當的地點循環播放,或者設立播放廳,擺放一些休息的椅子,提供茶水服務,便利遊客休息、觀賞。也可以贈送給旅遊公司,在來寺院的車上播放,讓遊客在短時間內對寺院概況有直觀了解。

  七、設計書簽,導入vi(視覺識別系統)

  為不喜加入旅遊公司、不滿導遊走馬觀花式的介紹,而想自己慢慢了解、用心感受寺院清靜的遊人,設計精美書簽。書簽的內容,可以是介紹殿堂或景點的圖像、文字等,免費提供,放在介紹點處,方便遊人取閱,遊覽結束後,就成為他喜歡收藏的書簽。再印刷通俗易懂的佛典小冊和報紙,跟遊客結緣,起消除誤解、啟迪智慧作用

  也可以考慮導入vi(視覺識別系統),更具體化、系統化、符號化、個性化的把佛教文化廣泛地傳播給外界,從而提升寺院形象知名度

  八、開發深度旅遊

  目前一般來寺院旅遊大多走馬觀花,來去匆匆,他們對寺院印象常常只停留在建築、風景等極其表相的事物之上。有心想深入了解,苦於不懂佛教文化,無從下手。如何善用旅遊資源,以此為契機,引導遊客進入佛門,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而僧人恰是此中專家,完全可以設計各種活動來滿足他們內心需求

  因此,建議有能力寺院,修建一幢類似於賓館的雲水寮,以佛教藝術為背景而裝修,簡單實用,為有心學佛者提供安住處,方便他們短期靜修。並為他們設計一日禪、二日禪、三日禪、禪七等活動,如禪修實踐、開示講座、討論交流、吟誦經偈、無我茶會、雲水行腳、傳燈等內容豐富多彩的佛教文化活動。可以跟旅遊團合作,我們只負責安排活動內容,設計不同需求的套餐,引導他們深入體驗寺院生活,在放鬆自己的同時,又能夠輕松修學佛法,充實自己的人生,感受內心寧靜安詳。活動對象可以是社會各階層人士,以富有佛教文化底蘊的寺院為依託場所,介紹佛教文化套餐。相信這些活動會深受歡迎,能吸收更多的社會人士來參與,彌補普通旅遊方式淺且累的不足。

  在商品經濟的沖擊下,如何保持寺院清凈庄嚴,充分發揮寺院的應有功能是個值得探討的課題。上面所談,僅是個所見,相信如果能夠做到,可以有序地引導,避免寺院喧嘩嘈雜的混亂現象,使寺院更加富有文化內涵,充分發揮寺院內修外弘的功能,提升寺院社會大眾心目中的清凈形象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