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喜法師:學佛開拓心靈寶庫 出家人要承擔重任 金剛經是開發智慧的寶典

學佛開拓心靈寶庫
——客堂開示
202012.08.22 

出家人要承擔重任

  所以好在我們這個道場,讓很多的人能夠自我反省,這樣子大家就進步了。包括比如說像我們作為一個出家人,我們這邊比如說有寺院,有房子,有接納大家來承擔它的社會責任。作為這方面,我作為一個出家人,我從我修行,我出離生死的角度上來說,這個也是障礙我的。所以這個並不是值得我驕傲地方,恰恰自我就是說警覺地方,我因為承擔著社會責任,但是我缺失了很多自己修行時間我跟大家結了緣,就有千絲萬縷的生命關係,哪怕你們走了,我們的彼此的業力還是交融在一起的,我每天見到新的人,這些新的人業力就會在我這個郵箱里。我的電腦一樣,電腦硬碟里就會留下你們的信息對於我要修行我要追求自己生命進步來說,這是很大的一個挑戰,這其實是違背我的意願的。

  所以出家人既然出家了,還來做住持,還來面對接受跟大家結緣,甚至讓你們磕頭、讓你供養,其實他承擔了一個社會責任,這個責任他自己修行是有妨礙的。我必須要明白這個問題我不能認為我春風得意,我不得了了,我現在住持了,現在大家來朝拜我了,好像我洋洋得意了,其實不是這樣的。我有很大的一種危機感,我既然已經出家了,但是現在我承擔了責任,比在家人還忙的。我明明是要了業的,但現在我是了也了不了了。有一人來我見面,有一人來給一個紅包,我就跟他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了。他不解脫,我都很難解脫的。

  那明明我知道這個,那我還在做這個事,那你看我是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嘛。那我就要更加地加倍努力我要知道這個職業,比如說我這個位置是很具有挑戰的。跟我本能願望是很大的一個矛盾

  但是你說想想看,我是不是就出了家了,然後比如說我在學佛也有心得體會了,修行也有心得體會了。但是我都把它當成我個人的財富,然後我躲在深山裡,不關心群體的發展,人類的去向。你說我樣子的話,你們是贊同哪一種?是贊同我在深山裡修得很好,往那一坐都能飄起來,飄到雲上去。然後還是希望我現在在這里天天接待你們大家,給你們講,對著小孩子講,對老人講,對男的講,對女的講,對正常人講,對神經病人講。說說看你是希望看到哪一種形式

  但是我們現在說兩本書一本是前者出了本書一本是後者出了本書你會在新華書店出一百塊美金去買哪一本書?一個在深山裡住了五百年的,已經能夠騰升飛起來,像鳥一樣自由飛翔,遇風而行,化為山化為水。一個這樣人出了本書,還有一個是像我這樣天天就是這樣子跟大家去打交道的,(眾:第二個人),但實際上如果這二本書放到社會上新華書店在賣,肯定第一本書是非常暢銷的。第二本書不大會有人看。因為第二本書就我們生活東西,是不是?那為什麼現在我們說閉關多少多少年的下山了,大家趨之若鶩。你說社會上轉世的五世活佛,大家不太有人去跟他,去拜他做師父啊,很少的,對不對?但實際上新華書店肯定是那種書賣的好,百分之九十人會選擇一個閉關在山裡五百年的這樣一本書。有好奇心嘛,然後對自己熟悉的東西不大會關心。

  當你學佛已經在思考問題了,你才會選擇貼近我生活的,幫助我拉著我一點一點進步的人,你講這個話你充滿了感激嘛,用感恩的心嘛。(眾:我很感激剛才糾正我的我執我覺得我確實是不對,說的不對。我這二天在這寺院我心裡想,女眾怎麼這么糟糕,這么被受歧視。剛才您的一席話,讓我茅塞頓開,我放下我執了,我就覺得突然法喜充滿了,我問的對了,而我來這個道場也來對了,我放下有一世間事情執著,到這兒來,我覺得比任何事情都值得,很榮幸見到您)阿彌陀佛!

  這個因為佛教很容易判斷的,他對和不對很容易判斷的,因為畢竟二千六百多年,沒有誰發現佛教不對嘛,對不對?除了你個人去觀察的,我們人類的整體智慧也可以去借鑒的,一個事物佛教這么龐大,在社會上存在了二千六百年,沒有給人類造來污點,沒有給人類命運帶來負面影響。它都是吉祥的、向上的、積極的、光明的,這是已經被人類證明了二千多年的。所以首先這個大方向很容易定的,它是一個好還是不好,對不對?你說其他宗教,我們世界三大宗教,其它宗教裡面還有對人類帶來有負面東西,對不對?其他的有十字軍對不對?那它是帶著殺戮的。那其它有的是血流成河。佛教從來沒有給人類帶來痛苦災難

  那你想想二千六百多年,我們人類社會這么復雜,佛教經歷過來都沒有造成負面影響,。所以大的方向上,可以知道佛教是不錯的,然後它所認定的每一個人都有佛性每個人都能成佛,因為首先說我每個人都有困惑,對吧?恰恰佛教就是打開我們這些困惑的,解除這些困惑的。那我們人生很多局限嘛,那佛就是解脫我們這些局限的,這生命境界完全是不一樣的。

皈依學佛基礎

  那我們前面我只是稍微引導一下,你會覺得風是很涼的,你心確實定下來了,然後真的空氣變透明了,鳥語花香我感受到了。有可能你不靜下來,你感覺不到的。雖然坐在這里,同樣的環境你不一定感受得到。我們的心靈靜下來,我們心靈回歸一下,我們的生命就會覺得很有質感,幸福度馬上急劇提高。那更何況我們去掉了很多錯誤知見讓我們心靈更解放,更回到我們的佛性狀態,那你是何等的生命境界,對不對?

  所以這個皈依學佛的第一步,然後皈依了之後,還要強化,雖然我們佛教講求解脫的,求不執著的。但是因為我執著錯誤東西執著太久。所以我們還要用這種方法來強化自己,念皈依念十萬遍,讓自己時刻知道我是佛弟子,甚至連做夢的時候都知道我是佛弟子,潛意識里都知道我是佛弟子,不能停留在很表面的,一掉頭就忘掉了我是佛弟子。至少要念十萬遍,來強化,強化了之後等於是這個軟體,在你電腦里已經開始起作用了。那你的人生世界觀就開始隨著佛教的,開始建立了。錯誤的開始把它改變,正確的開始建立起來,正確的建立起來,你進入到一個智慧的頻道,那你的心靈開始變化,你讀著經的時候,讀著就好像乾渴的土壤遇到了甘露一樣,你讀到哪裡你心靈會滋潤到哪裡,對不對?

  那你皈依之後再讀經,跟你沒有皈依的時候讀經那是不一樣的,姿態是不一樣的。而且你皈依三寶,你姿態越低,對三寶恭敬對你身心感染越強烈,越大。

  所以這個恭敬是說佛需要你恭敬,而是你要改變自己,恭敬是你自我改變很好的一種方式,你面對三寶恭敬的、虔誠心態。跟一個面對三寶玩世不恭心態,肯定最後結果是天壤之別,對不對?是不一樣的。你面對聖賢來救你的東西,那你是應該認真的去服用的,對不對?比如說這個是聖賢給我們的葯,是可以救我生死的病的,你如獲至寶的去受用它。如果你很簡單地拿過來看一下,聞一聞,去添一下就丟掉了。那這不能怪佛菩薩慈悲給你的葯不靈啊,是我們自己還沒具足這個受用這個葯的姿態。

  所以要虔誠,這個是我們學佛過程當中一個讓自己凈化心靈,甚至注意力集中的一種方式。不是說佛要強迫我們要這樣做,來奴化我們,不是那麼一回事,但是我們的分別心會有很多惡分別念,不善的分別念。

  (眾:師父,剛才這位居士聽說他有一個問題要問,就是好像他的意思是說他讀大乘經典不能深解意趣,這個怎麼樣去除這種障礙?)先皈依嘛,先皈依之後就慢慢慢慢開啟,皈依了就是佛教徒了嘛,沒皈依之前你還只是研究佛教的。你比如說皈依了,你甚至皈依佛教的你肯定仰視佛教的嘛,沒有皈依雖然你也信,姿態上可能還是俯視的,我研究研究嘛,只是我研究的對象,對不對?但是其實來說你這個也是很可笑的嘛,你大腦百分之一在活動的人,怎麼能研究百分之百腦細胞都開發的佛,對不對?這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一個東西。所以也是需要你百分之一開發的這個人,完全無條件的投入到一個百分之百的一個智慧狀態里去,那你才能夠去吮吸他的滋養,來開發你的,對不對?

  但是我們往往在沒有真正的至誠皈依三寶之前,往往還是用審視的態度去研究,因為這就好比用百分之一的腦細胞,看百分之百腦細胞他的思想是什麼一樣,這是矛盾的。你想不了的。所以學佛必須皈依,從皈依開始,轉凡成聖的第一步,學習佛法的第一步。

  我們比個例子是說這邊有一池溫泉水,你是如果是看它的,去欣賞的,是研究的。跟你直接跳進去,完全是二個概念。你跳進去你皈依的時候,你皈依的本身已經就在學佛了,真正地在學佛了,你能跪下來皈依,跟著師父一起念,本身就是你的每一個細胞,每一個汗毛都不一樣了,你已經融在這里了,融在這個溫泉里了。那這時候你身上的這個角質層也會鬆軟下來,也會掉下來,然後你的汗毛也會集取到溫泉里的礦物質,對不對?身上的灰也會掉下來,然後呢你的身上也會得到礦泉水的營養,一樣的道理

  皈依學佛就是不一樣的,一方面這也會折射出一種我們對自我太相信了嘛,相信我自己的眼光,相信自己的判斷力,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比個例子說你如果是個生意的人當你面前商機出現的時候,作為一個好的做生意的人就像一個好的獵手一樣,會馬上抓住機會,馬上這個機會就變成你的財富,對不對?但是一個猶豫不決寡斷的人他也就是可能不是一個生意的天才,看到這個機遇他會考慮,想來想去,想想想機遇早就過去了。等你想起來這個是好的時候,已經沒有機遇了。

  我比個例子說,你花了太長的時候,因為這個時間不是佛的,知道嗎?你人生有多少時間?佛要來幫助你,等了你那麼長時間,你卻花了你那麼多寶貴的時間看佛,我來研究啊轉轉轉,如果你學佛,你比如說一接觸佛教,你一個月皈依的話,你到現在還了得啊,對不對?那完全不一樣啊,完全不同。那反過來說你遇到佛了,你用一天來觀察,和用一個月來觀察,和用一年來觀察,用十年來觀察,用一百年來觀察,哪一個更笨?從生活當中恰恰這個自我感覺很好的,認為自己很聰明的人有可能會用一百年去觀察,但實際上他就是一個最笨的人,對不對?

  這就說明我們的所智障還是很深的嘛,我們的分別意識,我們對自己太自信,其實實際上是一個錯誤,我們是用百分之一的腦細胞,在觀察一個百分之百的腦細胞的人。(眾一:他女兒悟性很高,昨天來了就表示要皈依。眾二:真的,我也得很驚訝,師父,因為我家裡那個佛經書我也買的蠻多了,平時也會看,但是我有一天發現她在看《金剛經》,我真的是沒想到,而且她看《金剛經》自己會去背,不是那種有畫面的《金剛經》,就是這種文字的,所以當時我覺得真的很驚訝,我說寶寶你這樣看也蠻好的,畢竟能夠從小觸點佛法的話,對自己的智慧或是福報是一種很好的)

金剛經是開發智慧的寶典

  對對對,就是呀,你看寶寶多好呀,你看,《金剛經》裡面意思你能明白嗎?裡面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明白那什麼意思嗎?(眾:連我都還不能明白)我們現在你看,我試著講一講你明白不明白,請問比如說你爸爸智慧狀態你爸爸有沒有智慧狀態?現在你媽媽有沒有智慧狀態?我們在講話是不是用我們智慧在聽?智慧在領受?是不是?請問那個智慧狀態有我相嗎?那智慧狀態有男相嗎?那智慧狀態有女相嗎?包括你現在在聽,請問你的智慧狀態有男相嗎?有女相嗎?有我相嗎?有人相嗎?有壽者相嗎?有眾生相嗎?有沒有那個相?人的智慧狀態它叫形而上的,形而上的東西是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的,對不對?

  形而下的東西你看這個茶杯,這茶杯杯子的相嗎?這叫形而下的,它是物質。但是你看這個茶杯,我叫它茶杯是不是方便叫它茶杯?我們中國人叫它茶杯上海人叫茶杯,北方人叫茶杯,對不對?那英語怎麼說?美國人叫它什麼?那又是一個稱呼了,但指的是不是就是這一東西?那現在我把它這個拿出來,這能不能叫茶杯?這能不能?(不能),我拿出一部份就不能叫茶杯了,對不對?我如果把這個柄子拿出來,柄子能不能叫茶杯也不茶杯。那萬一「啪」我一下子杯子掉了那時候還叫不叫茶杯?那請問這茶杯這個名字是真的還是假的?假的。是不是假的?從無形的,形而上的東西是無人相、我相、眾生相的。從形而下的這個東西杯子杯子,是名杯子,是世界上有個固定不變的杯子嗎?從宇宙誕生以來就有杯子嗎?沒有的。那哪裡來的?業力形成出來的。

  請問這是不是對我思想解脫?解放?我們的人束縛於外在世界,我們的人也困惑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佛把我們從外在物質世界裡解放出來,把我們從內在的這個困惑當中解脫出來,佛慈悲慈悲啊?你看把我們從物質世界裡面解放出來,我們是不是人很依賴外在物質?是不是?如果你有一個很漂亮茶杯,哪天摔碎了,你會不會很心痛?難受?更小的小朋友到街上看喜歡玩具爸爸媽媽給他買,他會不會放賴?會哭。甚至冰淇淋不給他吃,他哭啊,眼淚流的比冰淇淋還多,會不會

  這就是我們人心迷失在外在物質里,當我佛用智慧破了物質的這種外相,把我們的心從物質里解放出來的時候,你看,佛慈悲慈悲?從物質的這個狀態,有相中解脫出來,從這個形而上的這個當中解脫出來,無我相無人相無壽者相無眾生相,就是指形而上的東西。就我們現在聽,我們現在每個人都在聽,你們那個能聽的,你有我相有人相有壽者相有那個相嗎?沒有的。沒有男相沒有女相,對不對?

  佛菩薩化現到人間,佛菩薩就是成熟智慧化現到人間來的,所以有的人觀音菩薩是女的,你說觀音菩薩有男有女嗎?沒有的。就包括我們現在聽法了,這個狀態你這個智慧狀態它也是沒有男相沒有女相。《金剛經》聽明白了沒?就那個叫金剛,地球掉了太陽掉了銀河系掉了宇宙大爆炸,那個金剛還是堅固的,知道嗎?也就是我們人現在作為一種生命,活在了這個物質世界狀態,活在了一種低級狀態里,這就成了我們生命最大的困惑。

  但是每個人我們都有做佛的資本,因為每個人佛性都是在的,所以學佛是一個自我拯救,自我生命的升華,世界還是沒變,但是只要你學佛,你開智慧了,世界卻變了,在你面前變了,在別人面前還是沒變,懂不懂這就是金剛經》。我講這個懂了沒有?

  (眾:師父,我來分享一下,那是我出國,有可能對有些師兄有幫助,我呢以前也是文字執著,我是在去年才真正的開始就是說,一發不可收,我讀了《金剛經》的時候,就覺得金剛是堅不可摧的,但是我們人智慧可以把金剛切斷,而且呢我以前就是執著於看一些佛經的書。突然有一天呢,這些我不太看,我意識到我們要實修,在實修狀態之中,比如你打完座,你再來看《金剛經》,悟解又不一樣。而且呢有一我在讀到一本是說佛陀涅槃的時候,?就問祂:佛陀您馬上涅槃了,您能告訴我們,哪一點好處佛陀是說佛法根本就不存在,因為很多人說《金剛經》或是《父母難報恩重經》所有的經呢,所有的經只是在,比如現在向您請教問題,你就及時施這些世間跟我們回答,這也是叫佛法。所有的《金剛經》,所有講的小故事,是根據每個人層次每個人的的次第,每個人智慧而善巧方便,而講的。後人就把祂講是佛法,所以我以前也是看了很多少書,突然我最近一直是打座,我每天打座,我以前看一些經書的時候,我是不明白,但是我打完座以後,我眼前就層次高了,突然忽然開朗,就不執著了,就是說突然覺得《金剛經》說一切化為泡影,一切就是說智慧的金剛,切斷金剛。所以呢我說我學佛可能會對那些文字比較執著,書讀的越多是越看越喜歡。像我以前也是,就喜歡做調查,所以我覺得經書一定要實修,實修之中,你禪定之中,空性狀態無我狀態,真的就能感覺一些,再看那些,就豁然開朗,就是活在當下,不是說執著現在過去未來,就活在當下。這就是學佛的一些分享,不知道對不對啊)

  對呀,你這個我們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當一個經書你讀讀它的真諦就會顯現出來,你會領悟到,你領悟到真諦的時候,你就用心去品味,你生命被這個真諦,被佛的智慧去感染,所以你的生命就開始不一樣了。而且不是說我讀懂了這本就不需要讀了,就好你吃了一個饅頭,獲得了一個饅頭的營養,但是下次還是需要繼續的,吃中飯,吃晚飯,明天再吃早飯,明天再吃中飯。所以要做功課,對不對?

  然後你《金剛經》里讀了一遍,第二遍、第三遍,十遍、五遍,還是需要去讀,每次讀你獲得它的營養,源源不斷的給予你智慧的源泉,對不對?所以是要這樣的。是要在這個經典當中,就像你前面講的一樣,包括我們今天的對話啊,我們這樣的也是不拘一格的,但是整個過程當中你比如說有人如果以後,你再來看這個文字的話,他也會得到啟發。但是他跟現場是不一樣的。所以佛法還是需要有家人弘揚並引領大家的。反過來來說這個社會上出家人沒有了,佛教就沒有了,佛法就沒有了,不存在了。所以出家人的數量多少,質量好壞就是關係到我們人類的一個文明程度

  我們今天在研討這個問題是很高級的,大學也沒有研討這個東西的,所以那你想想看,如果社會上研究這個課題的人越多,這個社會文化力量越強,感染力就很大。一個人帶著這種心境你想想看,那肯定是祥和、美麗的,一個人處在智慧狀態里,是不一樣的。

  現在這個社會反過來做個證明好了,出家人佛法少,大家研究佛法的人少,那就大家幹嘛去了?去抽煙,明明知道抽煙不好,但是大家擺脫不了煙草的危害,對不對?喝酒明明知道誤事,但是大家也被它困惑了,吃喝嫖賭。現在我社會上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甚至前天我看到成都還搓麻將比賽,三十萬人參加,你想想看好了,我們中國過去沒有這種情況的,只有這個時代會有,三十萬人參加比賽搓麻將你說那能搓出什麼智慧來呢?搓出什麼真諦來嗎?就是很無聊啊,你看,這就叫玩物喪志了,沒有志氣了。

  一個社會變成這樣了嘛,非常大的一種危機感潛伏在裡面,全民上下大家都學佛,打座,讀經,然後洋溢著這種智慧喜悅氣息,人與人之間都是生命最好的東西互動,那你說這是完全不一樣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