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從奉獻中來。
答:從愛中來。
師:你做的一切讓眾生受益,讓眾生歡喜,你就有福報;你做的一切讓眾生起煩惱,就是在造業障。為什麼你做的事讓眾生起煩惱呢?你的選擇出了問題。比如最近讓每個人上台講開示,有的人講得比較好,還拿著稿子;有的人根本不會講,還不打稿不準備。講得不好,大家不歡喜,不贊嘆,不願意聽,你何來的福報?如果你很用心,做了充分准備,怎麼可能講不好呢?當我們心生歡喜、贊嘆時,你的福報自然就來了。以後每個人講課之前都要准備一份提綱,也就是列出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如果把講的內容全部寫出來照著念就沒有意義了。我第一次講開示時也准備了提綱,要講的具體內容都在腦子裡。一個人沒有準備就上台,那是對台下所有人的不尊重。
修行有方法,學習也有方法。客堂讓大家講開示,而且每個人至少要講兩個晚上,為什麼定這個制度呢?就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促進大家多看書,多查資料,多學習。機會來了我們一定要把握好,一次兩次做不好還情有可原,三次四次還做不好就說不過去了。
現在這十幾個沙彌都才二十來歲,只要努力十年,個個都會超過我。既然做我的徒弟,第一重要的就是承受力。承受力就是格局,就是心量。智慧和能力是第二位。我也有很多缺點,但大家來到東華寺要學我的優點,不要學我的缺點。我們都這么年輕,應該一起學習,一起鍛煉,一起做事,一起進步,一起成長,一起弘法,最後一起衰老,一起死亡,這難道不是一件很幸福、很浪漫的事嗎?人這一生最幸福的就是能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成長,一起做事,一起死亡。
一個人努力兩三年,他和別人的差距就像一條裂縫;努力五年,就拉開了距離;努力十年,就是天上人間,天壤之別了。但又有幾人能一鼓作氣,默默無聞地付出十年呢?通常都是努力一二年、三五年,不見效就泄氣了。一個人才哪裡是三五年就能成就的?那些大師和專家在自己的領域裡,哪一個不是幹了一二十年,甚至一輩子,最終才成了專家和大師?你僅僅看了幾本書,跑了幾個寺廟,還沒有實現自己的願望,就開始斷言自己根器不好,和這個法門無緣,和這個師父無緣。請問:對這個師父你了解了多少?這個法門你修了多少?對這個團隊的文化你又深入了多少,了解了多少?
過去出家人蔘訪一個叢林,至少要在這個叢林里修法三年,然後才能繼續參訪下一個叢林。可是今天的出家人不是這樣,到處參學,到處參拜明師,一年就參訪好幾個寺廟。就憑你這么浮躁、這么散亂的心,怎麼能說明你有修行呢?我們的首座和尚一口氣在東華寺住了十一年,在無知的人眼裡他沒有修行,因為沒有出去參過學。而有的人一年跑十個廟,參訪過十個大師,在無知的人眼裡他很有修行。一個身心都不能安定下來的人,如何入道?談何修行?
什麼叫做道?各行各業的潛規則就是道。你能遵守叢林的道,天下所有的道你都能遵守,都會運用得很好。今天你當和尚,能遵守和尚的道;明天你做了生意人,也必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生意人,因為你也會遵守商道。無論哪一個道都要靠人去做,就像一個團體的規矩是靠人來立,靠人來執行的一樣,一切的一切都是圍繞著人在展開。我們學佛、修道、做功德都離不開人,離開了人,功德福報無處得來。
一個人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取決於他對團體、對社會的貢獻。一個什麼都沒有做的人,何來的價值?沒有價值又何來的意義?所以學佛的人特別注重「四無量心」——慈悲喜舍。這四個字放到東華家風里就是「修道先發心」。做到了慈悲喜舍,說明你發心到位了。
出家人在西方國家被稱為傳教士。什麼是傳教士?就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引導人類的靈魂健康地成長,而且引領著社會向前發展。傳教士是走在社會最前沿的人,所以在西方國家很受尊重。
在佛門里,一個優秀的法師是精通五明的。何謂五明?把世間和出世間的學問歸納為五個方面,稱之為五明。前四明——醫方明、因明、聲明、工巧明為世間的學問,最後一明——內明——為出世間的智慧。世間的四明我們一明都沒有掌握,又如何獲得出世間的內明?數量還沒有累積起來,如何達到由量到質的轉變和飛躍?數量的累積確實需要一個時間的過程。大家都是從二十來歲開始努力,三十年後才五十多歲,佛門里有句話,「和尚六十方啟用」,六十歲之前都是修學的階段。東華寺的硬體在全國來講應該是最好的了,我們所缺的就是佛學知識和智慧。
一個修行人要耐得了孤獨和寂寞。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學會享受孤獨和寂寞。一個大成就者的心中是沒有孤獨、寂寞的,他視孤獨、寂寞為人生至高享受。比如今晚在座的有兩百多人,我就要考慮到這兩百多人的感受,照顧到這兩百多人的情緒,把自己分成兩百多份,所以今晚我就是一個四分五裂的人。等共修結束就剩我一個人時,那分出去的兩百多份收回來了,我又成了一個完整的人。
有幾個人能達到欣賞孤獨、寂寞的境界呢?多數人工作之餘都是在家裡看電視、喝茶、聊天、煲電話粥,要麼找幾個人一起所謂的「論道,修道」,實際上往往是在一起說是論非,不幹正事,不務正業。
共同的信仰使我們走到一起。我們都這么年輕,又有這么好的環境,應該好好利用這個環境來學習,成長。能在這么好的環境里學習,大家無量劫前都修了一定的福報。每個人沒有入道之前所受用的,都是自己過去積累的福報,都是在吃老本。如果用蓄電池來打比方,我們都是沒有和電源接通就開始使用的蓄電池。這些電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原來就蓄好的,也就是我們先天帶來的、過去世積攢的福報。除非你得道了,就等於你學會了充電,你的插頭就可以接通宇宙這個總電源,這時你才會獲得充足的、源源不斷的電,你想為誰充電就可以為誰充電,想把力量給誰就可以給誰。
我經常和幾個沙彌說:「你們幾個的智商都比萬行高,只是你們沒有萬行這么多的學習時間和閱歷。如果你們像萬行一樣努力上二十年,再加上你們先天的智商,個個都會超過萬行!就我這么笨的人今天都能當「大師」,何況你們,個個當大師都有餘!三十年做一件事,哪有做不好的?我們缺的不是信心,而是耐心和毅力。既然決定當一輩子的和尚,為什麼不做一輩子的計劃和打算呢?實現理想唯一的保障,就是付諸行動和努力。
報佛恩的具體體現就是普度眾生,做佛菩薩的工具。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報四重恩。我們在娑婆世界索取得越多,擁有的越多,身上的光就失去越多。你喜歡什麼,你身上的光就跑到什麼上面。比如你喜歡蘭花,心想著蘭花,你的光就分一些到蘭花上;你喜歡金銀首飾,你的光就分到金銀首飾上。你想到什麼,心存什麼,你的能量,也就是那團光就流向什麼,就分出去一部分。如果娑婆世界的一切你都不喜歡,也就是你的六根一塵不住,你身體的能量瞬間就會充足。為什麼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有用不完的力量呢?因為他的六根不住在六塵上,他的力量就不被六塵所分散。當六根的力量充足了,靈性的力量就會更加充足。
世俗的愛好太多,所謂的習氣、業障太重了,就是導致眾生輪迴的原因。輪迴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世俗的愛好。可是每次輪迴,我們又養成了更多的習氣,於是很難再回到源頭,很難再回到我們的本來面目。如果一個人能守住自己的六根,守好自己的本位,不僅自己解脫了,身邊的人也解脫了,誰都不會管你。當別人不管你的時候,你不就解脫了嗎?不就變得高貴了嗎?當你需要別人管的時候,不就被某種力量束縛了嗎?一個高貴的人是不需任何力量來管束的。為什麼我們需要規矩呢?因為我們還沒有達到高貴的層次。所以我們需要管理者,需要規章制度來約束規范我們的身心。所以修道人對世俗的一切都不能執著、留戀,世俗的嗜好越多,越難與高境界相應。
為什麼學佛先講「無我」呢?不知道大家怎麼理解「無我」?做不到無我,就不能和領導相應,不能和自己的信仰相應,人天合一的境界就更不用想了。我們之所以不能與身邊的人溝通,不能與自然溝通,就是由於我們的我執太重,真我被牢牢地束縛起來,和宇宙隔絕了。
這段時間聽大家講課,我心生歡喜。盡管大家講得不算精彩,但我知道很多人都很用心地講了。不上台講,就不會發現自己欠缺什麼。創造這么好的環境,就是為了讓大家能面對面更好地交流。人不可以缺乏思想,缺少交流。如果缺乏思想與交流,人的心理成長就不健全。我們這里這么多年輕人,大家一定要多互相交流,互相學習。
釋萬行201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