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行法師:什麼是人生觀

什麼是人生觀

接著上次的話題,人的一生只有三次受教育機會:第一階段家庭父母的教育;第二階段學校師長的教育;第三階段單位領導的教育。這三次教育奠定了你的人生觀。在座的問一問自己受了幾次教育,是三次都有,還是兩次,或者只有一次?如果三次都碰上了,你就是一個幸運者,這一生你必然會成就。之所以我們沒有明確的人生觀,或者我們的人生觀健康,不正確,就是這三次教育都錯過了。hy,你解釋一下什麼叫人生觀

hy:我覺得人生觀說到底就是一個人的為人處事。

師:大家還有什麼觀點看法什麼叫人生觀人生觀這三個字怎麼解釋?

答:就是對人生的認識和看法

答:人生觀是一個人的人生目標價值取向,是我們從小到大形成的一種對人生觀念

師:出家人回答。出家人師父人天師表,如果沒有明確的人生觀,怎麼教導信徒

答:人生觀就是觀人生,認識自己,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給社會找到一個正確的發展途徑。

答:人生觀是一種正確人生態度方向,是對人事物的觀點和認識,是對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看法,一般分為消極人生觀和積極的人生觀

答:人生觀是觀人觀事,從大的方面講是確定一個人的總目標你想做成什麼事,並為這個目標努力。從微細的角度講,是無論你做什麼都要自己的觀點目標道德標准,並在這個過程中做到最好,做一個榜樣。對出家人來說,就是在修行做一個榜樣

答: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他的人生追求,他的人生觀我是管錢的,我的人生觀就是讓自己活得最值錢。

答:人生觀就是先了解自己,給自己一個定位,然後為社會貢獻,讓自己活得有價值意義

答:人生觀就是,你是什麼角色就扮演好什麼角色,幹什麼就像什麼。

答:人生觀一是要思考自己從什麼地方來,為什麼來到這個地球上;第二是要去哪裡,在這個星球上要做什麼自己的使命是什麼;第三點是如何去做,如何覺察自己的心動念和言行舉止,如何思考,如何說話,如何行動,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對這一都要獨立地思考,並形成自己的觀點

答:人生觀是一個人的人生目標價值定位。

答:人生觀是建立在對生命的了知上,在沒有找到自己的本性之前,我們都沒有真正活過。未知生,焉知死?只有了解自己的本性不生不死的時候,才能建立真正的人生觀

答:人生觀人對苦與樂、榮與辱、生與死的一種正確的認識和人生取向。

答:人生觀是一種生活態度

答:人生觀是一個人從小到大所受到的教育、所經歷的事情所住環境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觀點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

師:務虛的人回答得就務虛,務實的人回答得也就務實。有的人回答的聽上去很好,但不具操作性,無從下手,只能用來聽聽,賞心悅耳,就像很多策劃公司的策劃案一樣,策劃書做得很精美,洋洋灑灑幾萬字,可操作性只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有的人回答的不動聽,可是看得見摸得著,具有可操作性,他的路子是通的,必然會成功。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呢?因為有的人務虛,有的人務實。就像很多工作本來可以一步到位,但有的人要三步才到位;有的事情塊錢就可以做成,有的人需要三塊錢

這個問題的回答,充分顯示了每一個人在家庭學校單位里所受到的教育,也代表每個人見地、水平、為人處事的風格和方式方法。剛才講人生只有三次受教育機會,這三次教育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觀。有了正確人生觀會有正確世界觀

的確,人生觀包含了如何生存,如何生活,如何看待生命生死等一系列問題,但說到底就是「為人處事」四個字。首先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個性性格如何?有何興趣愛好?對社會的種種現象怎麼看?只有對自己對社會有了明確清晰的認識之後,你才能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定位之後你才知道如何取捨,取捨之後才知道如何行動,也就是如何去為人處事。

無論如何取捨,最終還是落在為人處事上。尤其是現在社會上千奇百怪的現象很多,容易干擾我們的視線,擾亂我們的心智,影響我們對人生的認識,從而影響我們的人生取向。為什麼有些人到五十歲還沒有明確自己的人生方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做什麼呢?這說明他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對自己對社會都不了解,對社會的種種現象也無從判斷,無法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相應地,在日常生活自然就不知道採用什麼方式方法為人處事。

身為出家人,每天來到我們面前信徒都會向我們講述社會上的種種現象好事壞事、正面的負面的、陰暗的陽光的,都會讓我們聽到,最後請我們教他們如何看待這些事,如何處理這些事。如果你沒健康正確人生觀就會誤導他們,讓他們不健康心理更不健康

比如社會上貪污腐敗的現象很嚴重,你要怎麼引導身邊信徒社會很多人自私自利,你又要如何告誡你的信徒?你要讓來到你身邊信徒從這種迷惘困惑中解脫出來,從而活得舒展、自如、灑脫、超越,不會因為這些社會現象悲觀失望,迷失方向,甚至放棄對自我努力,跟風從雲,隨波逐流。

跟風從雲的人在我學佛的圈子裡特別多,今天聽說這個明師很厲害就去追隨這個明師,明天聽說那個明師很厲害又去追隨那個明師,一生都在追隨明師,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你的心不定,就是釋迦摩尼佛來到你身邊你也一樣活在煩惱之中,用不上功。為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就確立了人生方向目標,一輩子朝著自己的目標奮不顧身地努力,無論遇到多少困難險阻都不動搖,甚至遇到再好的機會也不改變自己預定的目標和初衷呢?就是因為他的人生觀人生方向很明確,不會被人途中的種種境遇所動搖所轉變。

為什麼很多人確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卻沒有達成呢?因為在努力過程中出現的沿途風光太多,他被干擾和影響了,結果就像猴子玉米一樣,折騰了一生,最終還是兩手空空,什麼都沒有得到。因為他最初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明確,所以邊走邊改。如果你是這種人,在你的人生途中,你很容易被迷惑,被身邊的人干擾和影響,你聽誰說都有道理。因為誰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說話都有他的道理

問:在社會上辦事很難都要送禮,而且禮越送越大,有的人把腰包掏空了也辦不成事。對此現象,您是怎麼看的呢?

師:這的確是社會上很普遍的一種現象古人說,最大的送禮不是送金錢,而是送尊嚴智慧,也就是我佛門裡說的般若。為什麼有的人金錢事情還辦不成,有的人什麼禮都不送,一分錢不花,單憑三寸不爛之舌就能事情辦成呢?因為前者沒有智慧,沒有掌握送禮的技巧,不懂對方的真正需求,沒有滿足對方的需求。而後者有智慧,掌握了送禮的最高技巧,就是送尊嚴智慧語言能讓人得到尊嚴心理滿足;智慧為人指點迷津使人獲大益。而送禮物送金錢達不到這樣的效果。實際上人內心真正需要的不是金錢物質,而是他人的認可和尊重,是對方懇切地肯定自己的長處,指出自己的不足,為自己指點迷津,為自己提供一個發展發揮的空間。簡要地說,人在物質上得到滿足後,需要的是心理上的滿足和精神上的滿足,乃至靈性上的滿足。而送金錢是最笨最低等的送禮方式

社會畢竟是社會,需要靠事情來說明問題。古人講:「無德不久,無事不立,無慧不成。」「無德不久」就是沒有德行,你想讓事業長久持續地發展壯大是不可能的。「無事不立」,你沒有辦成一件事,沒有一點業績,在一團體一個單位里是無法立足的。要想立足,必須有所作為有所建樹,有業績擺出來給人看。即便在家庭里也是如此。那麼,如何做出業績呢?要有智慧也就是「無慧不成」。沒有智慧不懂為人處事,無論你付出多少,多麼努力事情也做不成。在家庭里,你從不承擔家庭責任。到一個單位你不單位創造效益,不為領導分憂,領導給你的事,你拿不起也做不好,你的存在還有什麼價值意義呢?我們佩服一些歷史人物,無非是佩服他們的德行他們的思想他們的智慧和他們為人類出了巨大貢獻

幾天我點評了男眾,過後有些男眾來找我說點評得很好。不管點評的是好是壞,是對是錯,我還是重復我的老話:這純屬我個人一家之言。你來到東華寺常住,追隨萬行,萬行就要把他看到的、感覺到的、意識到的都講給你聽。我經常說一句話:有能力不做是不負責任,看到問題不說是不忠。

大家不需要在意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人在二十歲的時候,總認為很多人在看自己,注意自己,總是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感覺。三十歲的時候開始關注社會,注意別人。四十歲以後你發現誰也沒注意你,你也沒注意誰,每個人都活在自我當中只管自己。五十歲以後該體驗的體驗了,該滿足的滿足了,該過把癮的也過足癮了,這時候才開始考慮為家庭、為社會盡點責任,做點貢獻,才表現得有愛心,開始學著做好事,學著付出,學著奉獻。到了六十歲,你才有資格含飴弄孫,安享兒孫繞膝的晚年對於出家人而言,則是安享內在的恬淡和寧靜,以及徒弟滿天下喜悅

我經常說一句話,佛教是水,我們出家人是魚,佛教沒有了,寺廟沒有了,魚怎麼存活呢?所以我們出家人不需維護個人的形象,只要維護好佛教形象寺廟形象,就維護了個人的形象;只要維護好佛教利益寺廟利益,就維護了個人的利益如果你只維護個人的形象利益,不維護佛教寺廟形象利益,最終你個人的形象、個人的利益也會失去。實際上我們個人的利益形象寺廟相比,跟佛教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

做事必須有結果,拿結果來說話。一個人做事有始無終,沒有結果,不能給人安全感,誰願意和他共事呢?做人要注重過程。做人既實在又很虛。做事則必須實實在在,不能有一點虛的成分。一件事你做成了就是做成了,沒做成就是沒做成。事情看得見摸得著,馬上可以兌現的。

人要成為全才是很難的,尤其是我們出家人你是會修,還是會講,還是會干呢?大家問一問自己,是想成為一個會說的,還是會修的,還是會乾的?你肯定會說三樣我都想要。作為一個人天師表,這三樣的確應該集於一身。實際上一個真正會修行的人一定會做事,一個會做事的人一定會認識自己。只有認識了自己,才能認識信徒發現信徒的問題,做好信徒工作。當信徒向你請法時,因為在做事過程中有真切的心得體會和感悟,你必定會言之有物,讓信徒心開意解,轉迷為悟。

信徒的問題不外乎身病和心病出家人主要是為他們解決心病也就思想的問題。來到我們面前信徒無非是想得到我們的點撥。如果你不會說,不會修,也不會做事,是很難信徒指點迷津的。

佛法的傳遞,一方面是靠自己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另一方面是靠語言來傳播。有時候言比行更重要,但最終還是要落在行上。現在人的越來越理性頭腦越來越冷靜,不容易被語言所迷惑。看一個人不僅要看他如何說,更要看他如何做,也就看他何為人處事。

一個能做事、能成事的人一定是一個不怕事、不煩事的人。沒有事情不找事,事情來了絕對不能怕。事情來了把它處理好就行了。今天處理不完明天處理,明天處理不完後天處理,直到把事情處理完為止。事情來了不能躲避,否則就是被事情轉,不是你處理事情,而是事情處理你。尤其是我們出家人成就,沒有事情來磨練你,你怎麼成就呢?

實際上修學佛法是最大的一件事,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你都怕事煩事,成佛這麼大的事你不怕煩嗎?世間上的事你都怕煩,你說你學佛不怕煩,那一定是假的,你不是真正在學佛,不知道什麼是學佛學佛是分分秒秒、時時刻刻都在自己的心動念做斗爭,和自己的言行舉止較勁。你能對外面的事情認真負責,有始有終,你對自己內在的事情也會認真負責,有始有終。你對內在的事情有始有終,在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也會有始有終。

有的人看到了問題不說,有時候沒辦法了才說上一句,對方不聽也就算了,不再說第二句。而有的人說一句對方不聽,他會說第二句,第二句不聽他會說第三句,直說到你改為止,轉變為止。這種風格的人一定會成事。你看到對方有問題說一句,對方不改,你就拉倒不說第二句了,那你為什麼還要說第一句呢?這說明你的心量不夠,乾脆你第一句也不說。既然我說了第一句,就要盯著你把這件事情做好做完,盯著你直到你改變,否則我一定會說第二句第三句。做事要麼別出手,既然出了手就大方一點,不能說:「我努力就行了。」你努力了沒有結果,有什麼意義呢?你努力目的是為了最後的結果。

看一個人平時為人處事,就知道他這輩子能不能成佛如果你是一個做事有頭無尾,不追求結果的人,那你學佛也不會有結果。很多修行人對自己要求很嚴格,每時每刻都在

道,不管外面的事,只要有地方住,有口飯吃,能修行就行。這種心態、這種精神很難得。但是如果把這種習性用到日常生活去做事,去弘揚佛法,那還是欠缺。有時候對別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對自己負責先要對別人負責,佛教眾生是一體的。為什麼說眾生成佛了,我才成佛呢?眾生都在地獄裡,你一個人成佛快樂嗎?

有些人做事雖然追求完美,但缺少章法,不知道從何下手,很容易被別人所干擾所轉。一個成事的人絕對不會輕易被別人的言行舉止所干擾,所擊垮。如果我這樣,今天就沒辦法在這個台上,沒辦法蓋東華寺,甚至連和尚都當不了了。儘管有很多人認可我,但也很多人詆毀我。別人詆毀你的目的無非是想讓生氣讓你改變初衷,想擊垮你,你怎麼能輕易中計呢?既然你確定了自己的目標,認為自己做的是對的,無論別人怎麼說,你都不應該動搖。為什麼別人三言兩語就能讓你改變初衷,放棄初衷呢?做事不僅要有明確的方向、清晰的方法,還要有冷靜的頭腦、理智的判斷,和堅定意志。人很容易被自己眼見耳聞的一切所干擾,所轉,因為所有的信息都來自眼睛和耳朵。如果你超越了眼根和耳根不被它們所轉,你做人做事就輕鬆了活得自在了,你也就解脫一大半了。有很多人詆毀我,說我壞話。但是,無論他們怎麼說我我還用心地做事。你越是在暗處盯著我,伺機扳倒我,我做事越謹慎。如果你不在旁邊盯著我,我可能會得意忘形,肆無忌憚。所以人家找你毛病挑剔你,躲在陰暗處算計你,從某個角度講是來成全你,成就你。你不應生氣,而應該更謹慎。有一天你成就成佛了,要感恩他,感恩這一類型的人。每一個成為佛菩薩眾生,都經歷了無數的磨難,這些磨難都是助道之緣都是成就我們的。

已形成的思想理論都有其固定的模式,千年萬年不會改變。比如學中國歷史,無論再過多少年,還是按唐宋元明清這個順序來學,歷史事件都有它清晰的脈絡。但是,有時候我們在理上明白了,為什麼在事上行不通呢?那就是沒有把理吃透,沒有把理融入血液中變成我們自己的東西。真正明白了理,在事上一定行得通,一定會得心應手。所以一個人明白了理就應該在事上下功夫,把心用在做事上,因為事和人直接相關,都是因人而生。而人是瞬息萬變的,你接觸的每一個人都在變化。所以理雖然不變,但做事的手法要根據不同的人環境而改變。

修行要體現在「用」上,這個用不外乎就是為人和處事。所以真正的修行必須體現在為人處事上。如果說你修行,但沒有體現在為人處事上,怎麼證明你有修行呢?

我們東華寺的女眾一直保持著一股正氣,特別注重自身的實修,對自己管理很嚴謹,做事很穩當,不多管閑事。實際上出家人除了修行,除了寺廟佛教,還有什麼事呢?佛教的事、寺廟的事就是我們個人的事。我們出了家,就和寺廟佛法融為一體分不開了佛法就是我們的命根子,寺廟就是我們的家。為什麼過去一些老和尚看到有人詆毀佛法,毀壞佛教就像自己的祖墳一樣?過去我也不理解,心想:這個老和尚,你修你的就是了,人家也沒傷害你,只是說佛教,說說和尚也沒說你,你管那麼多幹什麼?慢慢地我悟到了一個道理,有些事情看似和我們沒有關係,但仔細一想,我們和它是同一體的。雖然他說的是其他和尚,但其他和尚代表佛教代表了僧團。所以,儘管他詆毀的是佛教,不是我們個人,但也是詆毀我們。

女眾的嘴要嚴,不要輕易開口。一個團體裡面很多是非都是眾生出來的。古人講:「好人出在嘴上,好馬出在腿上。」我們是出家師父,更應該口上有德,不要輕易開口,說出去的話就要對它負責。看不慣的事可以自己去做,但不要在背後說是道非。尤其在僧團里,大家要管住自己的嘴,這個僧團才會清凈

女眾還要內斂,個性不能太張揚。儘管社會上倡導男女平等,但實際上很多事情是由男的拋頭露面,不允許女的來做,很多風光還是被男的佔去了佛門裡也是如此。所以女眾更應該注重自己的內在修為,在內功上下功夫

我們東華寺的女眾很努力,個個都是修行榜樣,我真的是打心底里喜歡你們。將來要把女眾下院設計得比男眾的還好,讓你衣食住行無憂,而且心靈無憂。只有心靈無憂,你們才會好好用心修行什麼都不用想。將來女眾道場好了,你們女眾也輪流做執事,給你們鍛煉的機會中國現在有十幾個方丈將來我們東華寺也要幾個方丈

台灣的幾大高僧在起家時,身邊的四梁八柱都是比丘尼。因為女人心態男人的好,名利心沒有男人那麼重,她們只要在衣食住行上有保障,精神上有保障,有一安穩環境修行就很滿足。但男的不一樣。所以無論什麼宗教教主都是男的。但是,不知你們是否注意過,宗教裡面所崇拜的偶像最終還是以女性形象出現,信徒崇拜女神、女菩薩。所以女眾更容易度眾生

大家一定要好好學習充實自己。我們東華寺一定要成為一個學習型的寺廟。你們要多和外面的人接觸,多向外面的人學習。今天的時代不同於過去,信息量非常大,如果待在寺廟什麼都不聞不問,你拿什麼來指點信徒?現在的信徒很有思想,來到我們面前提出一些問題,如果我們聞所未聞,是沒辦法為他們答疑解惑的。

過去社會的人無論什麼都要寺廟里來出家人請教、學習。可是今天我們出家人什麼都不懂,要向社會的人請教、學習。但是真正的大德高僧還是像過去一樣,學富五車什麼都懂,中國文化全都裝在他們的腦子裡。為什麼蔣介石退到台灣時,請走了一大高僧?因為他知道只要這批高僧在他手裡,中國文化就在他手裡。所以當時他用一架專機把中國高僧知識分子全部接到台灣去了

我們東華寺雖然建得這麼大,但為什麼我總感覺它很單薄很空,一個指頭就能推倒呢?就是我出家人的腦袋裡面太空了,每個人就像紙一樣單薄,指頭一捅就可以戳穿。好多信徒的素質都比我們高,我們怎麼教得了他們呢?可是我們又是師父不好意思向人家請教。好多人都有這種看法。這個現象在我身上不允許存在的。我是個實用主義者,你比我強,你身上有我可學的東西、缺少的東西你有過人之處,我就會向你請教。我非常推崇一句話:學在一人之下,用在萬人之上。你向別人請教只是一時不懂你不請教一輩子都不懂。向別人請教不僅不會丟人還會提升你的美德。

單純心是修道很重要品質之一。但所謂的單純心,是這顆心由單純變成了復雜,再由復雜變成了單純,這時候才是真正的單純。很多人的心根本就沒有打開過,那不是真正的單純。這個道理就如同像鄭板橋說的,聰明難,糊塗更難,由聰明變得糊塗更是難上加難。所以才說「難得糊塗」。

問:我是不是應該出家,想聽師父建議

師:聽我的建議?那我就建議你別出家出家必須自己拿主意,不能聽別人的,讓別人給你做決定。想聽別人的建議說明你自己心裡沒有確定。出家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年兩年,是一生中的大事,必須自己拿主意,自己做決定。

一個人到任何地方首先要學會適應環境,適應這個地方理念。如果你不適應或者不願意遵循這個地方理念就不委屈自己,你可以離開去尋找適合你的理念地方。我經常說一句話:人任何時候都不委屈自己,不要為難自己。適合你的地方很多。既然你喜歡這裡,就必須適應這個環境和接受它的理念環境不可能為了迎合你而改變,你只有改變自己去適應它。

一個人任何時候都要把自己敞開,不要遮遮掩掩,這樣交朋友做事都很輕松。跟人交往的時候,彼此要打開心靈,不愉快的事情都放到桌面上說,不要你猜我,我猜你。人是有思想的,需要經常溝通,敞開來溝通。為什麼我們東華寺每個月要開兩次會呢?就是給你們溝通的機會。甚至你們平時有什麼不開的事也可以直接找我聊。雖然你們都認為我很厲害很兇,但我講道理。儘管我很忙,沒有那麼多時間和你們聊天。但我最大的樂趣、最開心的事就是和你們聊天、看到你們的變化和進步。

當初讓我痛苦事情就是面對信徒。但是,當我認識到這輩子都要做這件事時,我馬上就轉變自己的心態。你當和尚,不面對信徒面對誰呢?不講佛法還能什麼呢?過去講,佛賣法,祖師賣佛,現在的和尚既賣佛又賣法還賣祖師你不僅要賣,還要把他們賣好,賣得漂亮,讓來到你面前的每一個信徒歡喜地滿載而歸。為什麼信徒會來到我們面前?他們求的是什麼?就是你能讓他們在心靈上有所觸動,思想上有所提升。所以他們給我們物質上的支持,我們給他靈性上的指導。

為什麼我要問你們什麼叫人生觀,為什麼我要強調人生觀呢?如果你人生觀還很模糊,甚至不知道什麼叫人生觀,你肯定很難面對信徒。因為信徒來到我們面前是說家庭的問題、社會現象、心裡的困惑。如果你有一個健康的、正確人生觀,當他們提出這些問題時,你馬上就能給他們解答,糾正他們不正確心態觀念

很容易看到社會家庭人性的陰暗面,而不去看積極陽光的一面。如果社會家庭人性真的都像某些人認識的那麼陰暗、敗壞,社會人類怎麼可能發展到今天呢?

幾乎每年都會有宗教大師說是世界末日。你們看有世界末日嗎?如果說天災人禍,哪一天哪一年世界各地沒有天災人禍呢?不是現在多了,過去也很多,只不過現在資訊發達,媒體的宣傳多了。如果你打開電視天天只看社會負面現象,那你就別活了,那些現象就把你的人生目標理想摧毀了。如果你真的相信佛法,相信一切唯心造,即便世界末日來了,只要人心都向佛,都好好修行,心不動搖,意不顛倒,整個宇宙磁場不就定了嗎?為什麼宇宙磁場會這麼混亂呢?不就因為我們的心太混亂,太迷茫,太動蕩嗎?每一個心靈磁場都是一台宇宙發電機,大家的心動得越快,宇宙也動得越快。如果大家的心很定,宇宙也會安定下來。過去說一個羅漢心靈磁場可以輻射、安撫五百公里的範圍。實際上何止五百公里。一個羅漢磁場宇宙磁場是融為一體的,是同步的,他的磁場動,整個宇宙磁場就動,他的磁場定,整個宇宙磁場就定。由此看來,所謂的世界末日是我們人為的。

人與人之間溝通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我們有些人心很好,但是一到外面去做事,就寸步難行呢?按理說好人好心做好事,應該行得通才對,可是為什麼你好人好心做好事卻行不通呢?就是因為不懂得如何與人溝通,不懂得如何為人處事。尤其是有出家人喜歡跟人爭論,反駁別人,證明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總喜歡在理上爭個輸贏。但是,一個人開口就反駁別人證明自己,這意味著他內心極其脆弱,極度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一個人如果真的很自信,任何時候都不需要反駁別人,擊敗別人。尤其是與人溝通的時候,你必須讓對方先闡明自己的觀點,不要人家一開口,你就把人家打回去。如果你觀點正確的,你對自己的觀點很有自信,無論別人的觀點如何,你只要在心裡笑一笑,按你的觀點去做就行了。人是物以類聚,你是什麼層次就與什麼層次的人溝通,不是同一個層次人是無法溝通,產生不了共鳴的。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所以佛教裡面才有大乘小乘才有羅漢菩薩和佛,才講一地菩薩不了解二地菩薩,二地菩薩不了解三地菩薩......

在我出家人身上最重要的是要反映出「品質」二字。能力差一點,學識淺一點都沒有關係。為什麼在家人會追隨我們,把他們的煩惱、心裡話毫無保留地告訴我們,向我們傾述呢?就是因為他們相信我們的品質,相信我們不會恥笑他們,不會亂說他們的是非出賣他們。所以當人家相信你的時候,你要做得更好,要為他們負責。

一個人一生當中很難得到他人的信任,包括我們自己也很難信任他人。事情讓我們碰上了,我們就要用心去對待去珍惜。不能說我學佛的人,看破放下了。何為看破放下時至今日有很多人不理解什麼叫看破放下。看破放下並不是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在乎,什麼都不做,而是放下所有的顧慮去面對去做,把事情提起來,扛起來,挑起來,去承擔,這才是真正的看破放下

問:為什麼我練動功,身體越練越痛?

師:有時候痛也許是一件好事,可能是裡面的暗疾在往外散發;也可能是練得太猛了,傷到了筋。剛開始做動功的時候幅度不要太大,我們的身體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如果幅度太大做得過猛,扭到筋,會痛好幾個月

問:為什麼我感覺自己(功夫)上不去呢?

師: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就是在進步。用功在某個階段會覺得自己進步很大,某個階段又會覺得自己倒退了這都是正常的。就像學手藝一樣,剛開始得很快,到了某個階段不上去了,覺得很難進步,甚至在退步,實際上還是在進步。這時候就停一停,突然有一你會發現自己有了一個突破和飛躍。

釋萬行2012.06.30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