瀨戶內寂聽:心經修習課:不煩惱的活法——一個今天勝過兩個明天,活在當下方能無悔

2.一個今天勝過兩個明天,活在當下方能無悔

   重要的是當下,大家都想當下活得幸福吧?都想不留遺憾地度過每一天吧?都想活得無悔吧?那好,那就你把目光投向自己腳下,好好地審視一下自己。

  兩千五百年前,釋迦尊師在尼連禪河旁的大菩提樹下坐禪,十二月八號那天凌晨,在閃爍的啟明星下面開悟了。隨後,釋迦尊師把自己所悟傳播給人們,開始了行游生涯。他第一次說法,是在一個叫鹿野苑的地方——那地名今天依然如舊。聽他說法的,是以前和他相識的五個修行僧。

  釋迦尊師的第一次說法,又稱「初轉*輪」。所謂「法」,就是佛教佛法。把佛法比作車輪,去轉動這個車輪,意思就是釋迦第一次把自己所悟告訴了自己以外的人。就在這一刻,佛教生了。此前釋迦的思考,還不能稱作佛教,只有當釋迦把自己所想第一次傳播給別人時,我們才能說一個思想、一種信仰生了。初轉*輪的意義就在於此。

  聽釋迦首次說法比丘——也叫「僧伽」,是五個人。五個志向相同的夥伴、五個同志。他們覺得釋迦得很道理,於是聽講的人就越聚越多,從五個變成了十個,後來又變成了一百個。這種眾多僧伽在一起聽講的場所,也稱僧伽

  有了聽講的僧伽,接著就有人給這些僧伽蓋了房子,以便讓他們能夠不受日曬雨淋安心地聽講。我想,這房子大概是當年像洛克菲勒那樣的大富豪或是王室什麼的給蓋的吧?房子名字叫作「伽藍」。這,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寺的雛形。

  我們現在懂得什麼叫「寺」了。所謂寺,就是那些志同道合的僧伽講法、學佛經修行地方。講的內容主要是:什麼是人生,人為什麼會死,為什麼活著,為什麼會老,為什麼會生病,為什麼有那麼多煩惱死後世界是什麼樣的……由此可見,寺不僅僅只是我們想像中的去喝甜茶、去舉行葬禮、去做法事地方。寺的最初意義是,它是僧人夥伴們、同志們聚在一起思考、學習、切磋經文修行道場我之所以把自己的寂庵命名為「嵯峨野僧伽」,就是想建一個回歸到本來意義的寺。

  釋迦開悟了。他悟到了些什麼呢?悟到了十二因緣,即這世上一切事都是因果使然。

  大家身邊開著櫻花,可這些櫻花絕不是突然綻放的,要不就是當初從哪兒飛來了花種,要不就是有人從別處取來種子種上的。花種生根發芽,樹苗一天天一年年長大,這才有了開放的櫻花。除此之外,土壤里還得有養分,還得有陽光的照射,還得有雨露的滋潤,這一因素疊加在一起,才構成了櫻花綻放的「緣」。就是說,任何事,一定是有原因的,都是「緣」作用的結果。說起來並不復雜,釋迦苦行後悟到的就是這個。他覺得,可以用因緣道理解釋世事的一切。

  兒子不聽話,是母親嬌生慣養的結果;想把女兒送進好學校,可就是考不進,這是因為父母的腦袋本來也就那個樣。知道了這些原因就不生氣了,就不會焦躁不安了。

  這么說來,佛教講的,也不是什麼多麼深奧、多麼遙不可及的大道理。它若是告訴我們:你去了那個世界,能去個好地方你還可以坐特等艙去——它要是對我們說這些,我們反而會聽不明白。因為,沒見過誰是去過那兒又回來的,我也沒去過。我要是哪天去了,一定發個傳真什麼的回來,告訴大家那兒是什麼模樣。 總之,今天弄不明白的事,你再怎麼想來想去也沒用,去了那個世界到時候再想也不遲。重要的是當下,大家都想當下活得幸福吧?都想不留遺憾地度過每一天吧?都想活得無悔吧?那好,那就你把目光投向自己腳下,好好地審視一下自己。釋迦正是這樣教誨我們的。所謂佛法,就是審視自己,看清自己,然後再想想,這樣一個自己該怎麼做,能做什麼。佛,就在我們每個人自己心中明天發生什麼事,我們不得而知。別說明天,就是今天傍晚,不,哪怕是一小時後會發生什麼,我們都不得而知。過一會兒突然一顆炸彈在我身邊,大家得一起去死也說不定。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當下活得無悔。人,只要是實實在在地活著,誰都會心生煩躁的,只要當天能釋懷就行了,別把它拖到夜裡睡覺時,更不要拖到明天,一個一個地把它解決掉。只要做到當天活得不留遺憾,可以睡個安穩覺,那麼,就算哪一刻突然倒下,也不後悔。難道不是嗎?

  「還有件事沒做」「對那個人我還口氣沒出」「那人還欠我錢沒還」——像這樣想來想去,就不可能死得安然。「沒寫完的稿子堆成山,天天被人催,乾脆今天晚上死了拉倒,省得一次次給人解釋。那好啊你就死了吧!」——我就是這樣對自己說的。總之,我們只有從自己身邊的事做起。佛教就是這樣教導我們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