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行四攝,利他奉獻
為了凝聚人心、攝受眾生、開發智慧,佛陀提出了四種方法,指導人們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係,這四種方法被稱為「四攝法」。
1. 布施攝,指以不懷任何回報的心向眾生傳授真理與施捨財物。布施,不光是指錢財、物質、醫藥的財施與拔濟怖畏的無畏施,還有法施,即知識道理的教導、方法技術的傳授,或是講說佛法勉勵怯弱者,使他們身心健康,能憑自己的能力自給自足,甚至有能力幫助他人。
2. 愛語攝,指依眾生的根性而用其能接受的言語來導正其不正的行為,令其生起親愛之心而依隨菩薩行道。「愛語」並不是說一些諂媚、奉承、虛偽、言不及義的語言,而是要講說佛法讓他人受用。例如,讓人了解慈悲、向其解說戒行、告訴他如何忍辱,使眾生心安而明義理,生生世世受益不盡。
3. 利行攝,指行身口意善行利益眾生,令其生起親愛之心而受道。也可以說是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及時付出心力、減輕他人的辛苦、利益他人,這就叫作「利行」。
4. 同事攝,指親近眾生,同其苦樂,令其同沾利益,因而入道。「同事」行不但是對各種領域、階層的人,講說他們熟悉的話題、語言,還能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並感同身受,如此才能親近眾生同其苦樂,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如果做到了以上四點,在動機、語言、行為方面多加檢點,處處克服自我中心,替人著想,那麼,我們又何愁沒有一個好的家庭關係、人際關係、社會關係?
在生活中實踐「布施」,可以建立起個人對社會的奉獻精神,從而控制現實生活中貪婪的佔有和自私的慾望。
在生活中實踐「愛語」,帶動社會大眾形成生活中的語言藝術,說話如春風拂面,會給人生活的勇氣和希望。真正做到了「語言美」,現實生活中互相爭吵、漫罵、惡語等現象就逐漸減少。
在生活中實踐「利行」,不分事情的大小,不計勞動報酬,只要是對別人有利益的事就毫不猶豫地去做,從而建立起社會大眾盡職盡責的敬業精神,那麼,現實生活中對待工作馬虎了事、敷衍搪塞的現象就不會存在。
在生活和工作中實踐「同事」的要求,就能在彼此間建立起同甘共苦、互助互惠的氛圍,現實生活中家庭、同事、鄰居、領導與被領導間的糾紛和矛盾就會得到緩解,大家能夠和睦相處、互惠互利。現實生活中的互不信任,謀取暴利,欺騙別人錢財等現象也就沒有了產生的根源。
總之,社會大眾如果能將「四攝法」運用到生活工作中,通過「布施」建立起對社會的奉獻精神,通過「愛語」養成語言的藝術,通過「利行」培養起對社會盡職盡責的敬業精神,通過「同事」樹立起同甘共苦、互助互惠的共享精神,那麼,人與人、人與自我之間的矛盾就能得到化解,社會也一定會逐步走向祥和安寧的和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