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依止法——意義來自需要

依止法——意義來自需要

  從走入佛門到整個修學過程,始終離不開知識指導。在四法行中,也是以親近知識為先。因為有善知識的指導,才能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對於出家者來說,依止法的建立還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第一,感情的需要。一個人離開父母家庭世俗感情進入僧團,剃髮出家,雖然身份改變了,但在他尚未得到佛法受用之前,還是需要有感情上的寄託。否則,心是不容易安住的。有和尚作為依止師,建立一種類似於父子的感情聯系,對於多數初出家者,也是安心道業的必要條件之一。

  第二,學法的需要。出家,首先要培養僧格,在這階段,需要依止師的悉心教導和監督。就像初生嬰兒,離不開父母的哺育,也離不開父母的保護。而在獲得正見階段,更得益於善知識的指引。先是由聞思獲得正見,然後,還要通過禪修將此落實於心行。這是一種用心技術,在實踐過程中,更需要師長耳提面命。所以,修學的整個過程都不能缺少依止。能夠得到一位具格善知識的指導,不僅是修學捷徑,還更有安全保障。如果僅僅靠自己摸索,靠所學的有限教理去選擇、去判斷,可謂困難重重,這正是很多人不走彎路原因所在。

  第三,傳承的需要。依止善知識,能使佛陀教法得到全面的繼承。佛教不只是言教,也包括身教;不只是理論,也包括實踐。其中,實踐部分需要靠師父弟子間的直接相傳,不是文字可以完全承載的。就像古代很多傳統工藝,也是由師徒間的代代相傳得以延續,如果這種關係中斷,某些工藝就可能因此失傳。佛教中的一些實修技術,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未能流傳至今。佛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正法能否住世,不在於寺院的建築有多麼堂皇,佛像有多麼庄嚴也不在於藏經樓中供奉了多少經書典籍,而在於有沒有修行正法的人,有沒有傳承正法的人。所以,依止法直接關係佛教健康發展。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