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教的和學的都要到位

教的和學的都要到位

  佛教的每部經論,都是為了幫助我們獲得某種見地。而每種見地的獲得,又會涉及到很多方面。作為法師,必須將這些問題逐一吃透,進而了解其中的內在聯系,這樣才能把修學原理介紹給學生使他們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也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完整地接受法義。接受之後,才談得上運用。否則,佛法再好,也是在經典中,在殿堂中,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但確實有些老師,甚至連書本上的道理還不曾理順。如果連這點都沒做到,能給學生什麼?只能是些似是而非道理就像沒煮熟的菜一樣。學生吃了自然會消化不良,甚至因此厭食也未可知。學了中觀學了唯識,但只知道些名相,對於其中的修行原理,不甚了了;對於法義和人生關係,更是一無所知。這樣的情況,在佛學院中可謂比比皆是

  除了我們自己修學不力之外,很多時候,和老師沒把道理講透也有關係事實上,不管多深的道理,如果理解透徹,一樣可以講得簡單講得直接,講得明了。很多道理之所以難懂,主要在於表現方式復雜,而不是法義本身有多難懂。當然,這也涉及到文化背景的問題,不論是印度的論典,還是中國古德的註解,都體現了當時的文化特徵和表現方式。我們今天接受起來,自然會有一些隔閡。所以,佛法也面臨現代化的問題。所謂現代化,就是把佛法用此時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來詮釋,用此地最容易紮根的方式來繼承。如果僅僅是照本宣科,很多時候可能是雞同鴨說,台上的那個說得天花亂墜,台下的那些卻聽得昏昏欲睡,彼此根本無法接軌。

  我們還要檢討的是學了這麼多佛法,究竟在自己的相續中產生作用了沒有?對生命存在的迷惑和煩惱能否解決?如果做不到的話,佛法你有什麼用?有不少學佛者,包括佛學院學生,學歸學,但所有問題依然故我,迷惑還是迷惑,煩惱還是煩惱所學的這些,似乎只是為了得個文憑,為了寫寫文章,為了滿足某種精神需求,甚至只是為了多一些玄談素材,這和學佛是完全不相應的。因為我們只是在現有的心靈系統中增加了一點佛法知識生命本質並未因此有任何改變。如果自己在學佛過程中沒有受用,卻要給別人講這些道理,可能產生共鳴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你是在轉述一些概念而不是親身體證的經驗,不是心田中流露出來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