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法師:人往高處走,我往低處溜

人往高處走,我往低處溜

  回頭看看,沒學佛前真地很苦。上了十幾年的學,學的都是如何拚命去分別,如何打破頭去競爭,如何創造所謂的自身價值,如何獲得別人甚至於全社會的認可。一句話,如何出人頭地。

  大家都是這樣,以超過別人為榮耀,以獲取名利、地位和財富人生目標。殊不知,你超過了別人,你很榮耀;可別人呢,豈不是很痛苦?你擁有了優越的地位和財富,你的目標實現了;可別人呢,豈不是都要來給你打工,而心懷郁悶?

  問題是,當多數人都很痛苦都很郁悶的時候,就算你成功啦,你又如何高興得起來呢?人家又怎會輕易地讓你高興呢。

  ——這就世間法「競爭機制」的癥結所在,多數人必然是郁悶而苦惱的。少數成功人士呢,嘿嘿,也未必就快樂。因為,壓力是相互的,有壓制就有反彈,誰都脫不了干係。

  所以呀,還是佛法最妙,如世尊所開導:「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因為,「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

  關於如何才叫做「知足」,緊接著,《佛遺教經》裡面是這樣說的:「知足之人,雖卧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為知足者之所憐憫。是名知足。」

  佛陀所說的「知足」,幾乎沒有底線,僅就物質層面來說,即便是家徒四壁,躺卧在地上之時,也應該知足也可知足知足安樂。「雖卧地上,猶為安樂」嘛。

  ——這話要是聽懂了,誰會不慚愧呢!

  如今這個時代,倚仗著對於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整個人類社會生活條件相當不錯。即便是窮人,基本衣食也不難獲得。可是,有幾個人會知足呢?有幾個人懂得利用這大好時機去修行,去升華自己的身心呢。

  在這時代修行,其實不算難。無論出家與否,只要您肯放下,全身心地修行,您肯定有飯吃,有容身之所。多年前,我曾參觀過陝西秦嶺清風山的一個茅棚區,七、八位出家在那裡住山,各自建了一間小房子,間隔很遠,絲毫不會相互影響。其中,有一位修行,根本就不曾剃度過,他就行者修行,好多年了,也同樣會得到有緣人的普同供養也能衣食無憂

  雖然很簡陋,大體能夠衣食無憂,不就該知足了嘛,不就該好好專心修行了嘛。還要折騰什麼呢

  曾有不少人勸我接個寺院,或者建一個「自己的寺院」,他們說,人要往高處走呀!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嘛。我不肯。偶爾動搖了,再仔細思量一下,還是不肯。為啥?就因為,我不可以耽誤自己,不可以辜負自己。一旦有了這個事兒,習經坐禪可就沒空了,無聊應酬可就沒完沒了啦。縱然能夠一步步名利雙收,那又有啥意思呢。

  盡管人家都爭著往高處走,我寧願往低處溜,溜到哪兒算哪兒。我選擇地方,就一個原則:有比較充分的空間,分內的事兒我會盡力,其它時間請別打擾我,待遇不計較。

  實際上,由於「雞頭太多,目前佛教界最缺的就是「鳳尾」。所以,像俺這種骨灰級「鳳尾」,還是比較受歡迎的。隨便在哪裡,謀個閑差都不算難。再加上人緣不錯,這日子混得可謂是沒模沒樣有清閑

  ——哎,有清閑就好,咱別無所求,知足了。

  還是要感念佛陀三寶恩德,感謝僧團還存在,感恩沒家的好處,感激六親不認的超然家風,那肯定不是一輩子形成的,咱得把它繼續「溜」下去。

  一邊「溜」,一邊隨力學修經論,一邊隨分宣揚教法。拍拍胸脯,上要對得起大覺世尊,下要對得起芸芸大眾,更要對得起自己的發心。豈不聞初心不退」,將來必定「成佛有餘」么!

  看準了,就不要再動搖。別人爭著往高處走,隨他去,咱不隨那大流,咱正好就順著地勢往低處「溜」吧。這是在遵從佛陀的教誨,也是咱的知足

  不必非要卧在地上,也不必刻意受苦,有了最簡單生活,就應該知足生活知足了,精力多用在學修上,心靈又怎會不富足呢。

  人往高處走,我自知足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