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祥法師:公案禪機 參、識性起修 二、公案 — 除妄想心 7.揍止妄念

(一)公案本文

雪峰問鼎州德山宣鑒禪師曰:「古人斬貓兒意如何?」(識起迷情於南泉普願禪師斬貓兒事,亟待了知其意雪峰又起情見矣!)

德山禪師乃打趁。(古人斬貓兒干卿底事?心浮動亂攀緣,能不挨揍!)

師卻喚曰:「會麽?」(汝了解為師禪機否?)

曰:「不會!」(未具道眼,當然不識。)

師曰:「我恁麽老婆也不會。」(為師婆婆媽媽,對汝求好心切,你卻不會!)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修行者首當斷絕外塵緣,證入外空。所謂外空者即對外塵境如色、聲、香、味、觸、法等境,能如如不動,亦即古德所言「舍識用根」,只用根門頭對諸境緣,眼空無我無我所,則無色法,亦無聲、香、味、觸、法等外法。

之後,行者當證入內空。內空者,即六根入六塵後,即能做無我無我所。「無我即是無心王相應,「無我所」即是善惡、順逆分別想。讓六識了知其塵境後,無第六意識分別其境之意識想,即能做無我無我所。行者對一切外境,只能以眼、耳、鼻、舌、身等根對外塵境,不能起心動念地入分別妄想境,這是修行的第一步。

再者,為證入內外空,所謂內外空者即是內外法空。而所謂「內外」系指六根入六塵後,起六識心後無我無我所,無內外諸法。亦即當六根入六塵等十二入時,起第六意識分別想後,內心能不執境緣,練習六根入六塵不黏、不執、不著心念有之,但卻不讓妄想念續之,此者謂證得內外空。

有些修行者,天生定力較好,能對日常見聞覺知諸事,無所執著,能不加以分別善惡、順逆,只是一味坦然視之,此等行者修禪較能入。若對所見所聞,自有一看法,又喜歡發表自我見解,見日常事、物,常有己見,對於懂、不懂之事亦很喜歡詰問,此等人修禪較為辛苦,因妄心不曾停止故。

2. 釋題

公案「揍止妄念」者,即是禪師對初機行者,或喜歡在見色、聲、香、味、觸、法後,均常生其心者,當給於當頭棒喝,阻止其面對見聞覺知時打妄想的心。

如果修行的人常常為一切法來執著、來產生戲論,如何能修得好?修解脫是在舍一切法,不是在了解理論,理論縱然懂得,但對境不能無黏,也沒辦法解脫。我們的清凈體性要能證得到,就是要舍一切法才能見性,舍一切法是對色、聲、香、味、觸、法這些塵境沒有第二念,也就是說,看到了後不起第二念,聽到了後沒有第二念想。

開悟者的心是很敏感的,如中陰身一樣,其心比一般人敏感9倍之多,所以你看到的、聽到的,更會接著續念,起胡思亂想的念頭相應。在初機修行時,若不能控制自心,如何能在悟後執杖牧這頭野牛?人家講一句中規中矩的話,你就馬上轉為黃色的笑話,這種人若是修行者,其功夫是差太遠了。如果你能練得一句話聽了後,不隨之起第二念,那就有定力了。

為了要證得內外空之境,不能看到什麽不懂就要發問,問了後有時跟你解說,你更會起心去妄想禪師做法是:不如打死你的心讓你回轉入空、無執之境地,是為「揍止妄念」。

3.  語體文解

雪峰他還沒有入道位(開悟)以前,跟德山良 禪師學法,有一雪峰看到一古公案,在談殺死貓兒的事,修行人本是戒殺的,為何普願禪師卻把貓兒殺死呢?因而心很不以為然的就參問:「古人斬貓兒意如何?」

話說普願禪師有一天外出,叢林中養有一隻貓,東、西兩廂的人突然爭奪起這隻貓,這邊說是他們養的,那邊說是他們養的,雖然都是修行人,但為了這隻貓,兩邊人馬大動干戈,吵來吵去的。我們知道不管出家、在家,還沒成就前,都是在學習,所以道場里也為了一隻貓,大家爭來爭去、水火不容。

剛好這時候,普願禪師從外頭回來,看到這種境況,就把他的鞋子脫掉,拿起放在他的頭上,然後就對大眾說:「你們東、西兩廂的人,如果有人能夠講出我這動作的意思是什麽?那這隻貓就派給他那一邊。如果沒有人能說一個道理來,我將把這隻殺了。」最後兩邊人馬,沒有一個人知道禪師意旨,能說出禪師為什麽把鞋脫起來放在頭頂上?當然這隻貓兒終被殺掉了,因沒有人能站出來講話,普願禪師看這樣,就把這頭給它殺了

這個公案後來有人說禪師把鞋放在頭頂上,表示顛倒之意,在罵你們真是顛倒妄執,才在爭此貓。鞋應該穿在腳底下,怎麽放到頭頂上去?這不是指大眾起顛倒妄想心,才會去爭一隻貓。

楞嚴經》言,人有兩種顛倒,一種是「眾生顛倒」,我等先與眾生結緣,不管是結善緣、惡緣,與人相處時結了眾生緣,之後又起「世界顛倒」。前者為輪迴的根本因,後者在等待時間(世)與空間(界),當世界顛倒因緣成熟而去受報出生。

世界顛倒」指時間到時,你當生於何空間?即你因緣感召要出生到哪裡?欲界、色界、無色界?我們迷失後所造的業,眾生顛倒在先,再有世間顛倒在後,所以成為叄界眾生,永在六道中輪轉。若我們體性清凈,能悟而不迷,住空不執的話,即不會有輪迴種性的,凡夫都是起了種種的顛倒妄想才會輪迴之苦

亦有人言頭上放了鞋,也就是在頭上安腳,有個不清凈的東西拿到頭上去,到底表示什麽意思?是否指頭拿到腳底踩,頭殼壞去了?反正禪師意旨如何,很難去理解的。

但也許你見此公案後,不能「無所而生其心」,說這位禪師怎麽可以殺生修行人是不犯殺業的。若禪師修到心入空無的話,無殺之心而殺等於不殺,為什麽?他是藉此教化大眾,也同時滅此貓兒的業報身,讓它結束此業報身而超脫,所以說殺等於沒有殺,禪師清凈心度脫這隻貓,講起來此貓是因禍得福的。

因這「殺貓」是個實際戒律事,在修行的人看來是蠻嚴重的事情,所以這個公案一直在爭論不休。雪峰看到這公案,對這件事一直搞不懂,就拿出來問德山禪師。我們按語說這個事情緣起於現象界,是世俗裡面的一件事,他欲要了解普願禪師斬貓兒的事,倒底是為什麽?這就犯了修行者的大忌,見後有所黏,心不能釋懷。

德山禪師乃打趁。這時候德山禪師拿起棍子就揍他,不用話語回答他,就動杖打他。我們開頭已經講了,在公案里頭,只要提到與修行境地無關的事,或提一些無意義的事,就要被禪師打罵。不談己身修行境界的事,談其它的都是妄想,也是戲論。修大乘佛法的人,不能夠有戲論,不管講「空」到「有」,或講「有」到「空」,談來談去都是妄執、戲論。

如果修行的人,常常去執著一切法,去產生戲論,如此是沒有辦法證得解脫的。我們要舍一切法才能見性,舍一切法是對色、聲、香、味、觸、法等塵境,只有了知其境,而沒有第二念。看到了什麽,沒有第二念;聽到了什麽,沒有第二念。如果你能練得,聽到一句話後,不起第二念,那麽待打開本來後,你的心是很敏銳的,但由於你於初機修行時,能將粗心調得很好,不會有執著、戲論等事,即能修證到,把這敏感的心去掉。

例如看到一個小姐走過來,你馬上心想說:「好漂亮!」她走過來本是跟你沒關係的,只是路過而已,交叉時空相錯而已,偏偏你一看到就起念頭,住境馬上就有第二念,然後第叄念就來了你不會學習說,我看是看了漂亮也好、胖也好、..,看了看了,不起第二念、第叄念。這個是蠻難的,為什麽我的心那麽會攀緣?本是攀緣習慣了。

普願禪師斬貓兒跟你有什麽關係雪峰師去抓來問,表示這句話他看進去了,所以禪師要揍他,揍他有揍他的道理,揍完了就問:「會嗎?」為什麽你問這句話會被打?會挨揍?你了解了我揍你的禪機嗎?

雪峰師說:「不會!」這時候雪峰師大概剛開始修行不久,禪師看他根機不錯,所以用這種比較激烈的教法,希他能早日成就

德山禪師說:「我恁麽老婆也不會。」

禪師如果對一個人很積極的逼著他、督促他、吆喝他,表示看上這個人不錯,念他是一塊材料,所以才婆婆媽媽地教化他,碰到機會,考試考到不對的就要揍他。所以我們按語說:為師婆婆媽媽,為汝求好心切,汝卻不會。當然德山禪師主要還是要斬斷他的執著,斷他對公案的掛礙、執著,不要在此上面花心思,要把攝受回來。所以你在修行時,看一件事、碰到一句話,起了一念、二念後,馬上就要警覺,不能亂用心,馬上把它攝受回來。

妄想事情是沒幫助的,對修行者更是錯失。就說今天發生一個比較煩惱事情,你放不下,一直在那裡想。不會因為你想,或者思考一些解決的方法事情就會改變得順一點。不會的,這件事情還是隨應該現的業相在現。禪修的人對這種境界,不要去執著,台語說:「時來時擔當。」時節未到時,不須去用心意掛礙。境界若來,你才面對它看你當下起什麽心意念,當下清凈心去反應,心的靈通妙用就現出來了

若心亂糟糟,想了一大堆,如果這樣的話,你要講什麽,那樣的話,你要怎麽做,想了半天,甚至好幾天把它寫下來,對策有好幾十條。真來的時候,幾百條、幾十條根本都用不上,也許沒事,也許根本就不來。我常說修行人要「活在當下」,事情來的那當下,我坦盪盪的面對它,沒有這些支支節節的牽扯事,當下空!寂滅,一切靜止時,靈通就來了

雪峰師現下應在舍一切法,去除執著體性妙用,本來具足,不用學習。學習的過程中,若不是你本來的東西,要拋棄,若你的垃圾不拋棄,會留一些妄想執著,是不會修得好的。你的舊東西太多不去,一切的妄想障礙自性,故一切的執著都要拿掉。

這個公案「揍止妄念」,主要是雪峰師拿跟他修行境界沒相關的公案來參問,所以挨禪師的揍,揍他亂攀緣。學此公案,當自省身心,是否有此毛病,不然所知不真,還要執著,造業有份,怎成道業?

( 85 年 7 月 9 日 講於 法爾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