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法師你說燒香,他可用最真誠心,甚至都可以不燒香。為什麼世俗的人,經常會聽到說,某某在廟里,發了願,然後實現了,我一定要到這個廟里上高香,然後去還願?
宗舜法師:我是這樣理解的,作為一個凡夫,我們要正視自己是一個凡夫的現實,也就說本來一些形式上的東西,似乎我們都是可以通用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個我們大家都念的很熟悉。往往念的時候,都會有一個觀念,既然所謂的四大皆空,應該是把所有的形質都廢棄掉才對。我覺得很多事情不是非此即彼的,而且我們應該要很清楚的看到,凡夫心有一個最大特色,就是喜歡攀援執著,他就像一個溺水的人,他手裡一定要抓住一些東西,他才有安全感。如果你不給他一些形式,你不給他一些條條框框,他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就會懷疑說,他對自己信心不足,我們說有自信是佛,你當下能夠承認嗎?很多過去的祖師,都是用這個來問,你能不能夠有一個是佛的擔待。要肯定自己是佛,要有這樣佛的擔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我們更多的時候,看到自己很多的弱點,他需要說,藉助一個外在的力量,來幫助他去,讓心裡得到一個平衡和滿足,所以我覺得針對普遍的一個心態來說,在一些正確引導之下,通過一些佛教傳統的宗教儀規,它是可以達到幫助我們凈化身心,能夠幫助我們實現修行目標的,所以我們不能夠排斥的。剛才凌老師說到香的時候,是不是我們就要廢掉傳統的儀規嗎?沒有。而且剛才凌老師一再說,我們正兒八經,在寺院里頭燒香的時候,非常慎重,還要唱香贊,通過觀想,把自己的香,從心裡變成廣大的雲,就是香雲,遍滿了法界,其實是我們外部的形式和內在的心性修為結合在一起才能發揮作用。
至於你剛才說的還願,這個就更加有意思。我們每個人,都會在佛前去許願。常常有人問我說,法師,我應該怎麼去許願?我說沒有什麼特殊的要求,你就在菩薩面前,把他當一個親人,你把你心裡的想法,對他直接表白,你怎麼想,你怎麼要求的,你如實去傳達就可以。他說那要念什麼經文嗎?有沒有一些固定的詞語?我說沒有,你就把你心裡的願望向菩薩說出來就可以了。他說法師,我在這個寺廟里向這個觀音菩薩求了,我將來是不是明年、後年,或者實現這個願望以後,我再回到這個寺院里給他燒香,向他還願呢?
凌海成:我倒是覺得,不必有這么多顧忌。我們許願與還願,都是直接對著佛菩薩,只要能夠通達到佛菩薩,就可以了。不要執著於某一個地方,這是我們一種世俗的考慮。
宗舜法師:而且從佛法的角度來說,我們今天討論這么多問題,它其實最核心的部分,是我們用什麼樣的態度,去求得佛菩薩的加持?還有,我們怎麼做佛菩薩才歡喜?就是說因為我們有的人,是因為說要跟佛菩薩溝通,希望實現某種願望,我去買了供品,給寺院捐錢,給菩薩燒香。他其實有的時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是一種做生意的想法,他是跟菩薩做交易,拿點香,拿點水果,去賄賂菩薩,滿足一下我的一些私利的想法。其實我們講,真正的燒香,開光,點燈,其實更多是說藉助這些形式,激發出自己內心的光明,學會像菩薩這樣慈悲,然後把自己自身的修養改變。這個改變了自己之後,這就實現了真正學佛的目的。同樣你是一個善良的願望,在這個菩薩面前許願,你將來沒有辦法回到這個寺院,那可以用你實際的行動,比如說去做慈善的事業,去做公益的事業,這個功德就不是單純說向寺院里捐點錢,或者到這個寺院去燒香這樣做,哪怕你到寺院里去做一點義工,為寺院打掃一下,掃地,去洗碗,做一點最基本的事,它都是有功德的。而且甚至我們提倡的,所以我們必須要把燒香、開光、點燈這些事情本意要知道,然後要把這件事情,更多跟自己結合起來,而不是跟菩薩有關聯。這些東西,是在幫助我們修佛,我們要用它來做對我們學修有一定的幫助。
主持人:說到幫助和對自身有利益的事,各種媒體上,經常就看到,甚至在西藏,有一些千年古剎里頭,也會有一些號稱自己是活佛,你來了以後,要不給你看手相,要不給你像模像樣的搞個什麼類似儀規,告訴你有病,然後給你拿葯,都是幾天幾天,兩個療程就好,真的有人會上當。
凌海成:這個事,有一句俗語,叫做師傅不怪,徒弟不拜。當然這話不是特別好,特別土。但是現在什麼呢?因為信眾希望自己的師傅是有神通的,越有神通,他覺得越能夠給他自己很多幫助。
主持人:不是,其實剛才說的都是假的,就是他裝扮成那樣,給你看相,又給你葯……
凌海成:就是因為他迎合了這樣,被迎合的人也有一個說法,叫佛頭佛腦。佛頭佛腦他分辨不清,什麼叫正知正見,所以不行,這不行,哪不行,一聽人家說點什麼,信得不得了,五體投地,這種人,就是上當,他沒有正知正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