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清法師:萬物無常

萬物無常
    前一陣我們學習了《金剛經》。《金剛經》是大乘經典,是很高深的經典,我怕大家學著學著飄了,連根都沒了,所以,今天要讓大家學習一部實實在在的經典,即《法句經》。這部經被認為是小乘經典,是佛弟子自我修行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它給我們很多層次讓我們逐步逐步修。所以,這部經其實更契合我們,更實在,更實際。當然《金剛經》也適合任何人,但它的意義非常高深,我怕大家學歪了。
    《法句經》也是分成很多品,今天給大家講第一品:無常品。依然是挑出一些重點給大家講。
    修行的人,首先要看清楚和明白的,是「無常」,要有無常」觀。要知道,任何事物都是無常的。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才能有緊迫感。大家翻開經文第三頁看這幾句話:「是日已過。命則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這幾句話,在寺廟裡面每天的晚課都要誦到。明代的幾位高僧,將佛經里的一些精華匯集起來,編在了寺廟的早晚課中。晚課快結束前,要迴向,這幾句話就在迴向的時候用。
    人的壽命是有限的,過一天,就會少一天,而不是多一天。就像魚池裡的水,只能是逐漸減少,不會隨著日子的流逝多出來。這就是人生無常。《莊子·內篇·大宗師第六》中有這樣一段話,非常經典:「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吁(左「口」右「句」音xu)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成語「相濡以沫」就是從這段話中來的,此外「江湖」、「相忘於江湖」也是從里來的。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泉水乾涸後,裡面的魚擱淺在了陸地上,它們很友愛,互相蹭來蹭去,讓自己身上的殘留的水珠濕潤對方的身體;又互相用唾沫餵養對方,盡量延續對方的生命。能這么互相關愛、互相照顧,是很好品德,但在莊子看來,這隻是小道!它們如此費力,但卻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還不如在大江大湖裡誰也不認識誰。
    莊子的是大道。在人道中,相互幫助、相互關愛、相互溫暖,是很美好的,也是必要的,但這種幫助能持續多久?能解決多大的問題?其實都是有限的。人只有在獲得解脫大道以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且,一旦獲得了大道就不需要那些互相之間的小恩小惠了。
    但是,在獲得大道之前,人還是應該學習魚的精神,相濡以沫,做好小道;而在有能力體悟大道之後,則要舍小道取大道。但如果大道還沒有「抓」到,就把小道扔了,那也是很可怕的。這就是大道和小道的關係莊子是很了不起的,他是道家代表之一,他的思想是非常超然的。
    現在再回到此前講的四句經文。我們每天睡覺前,都要想想這四句話,這樣才能有一緊迫感,更加發奮地學道。近代高僧凈土宗的印光大師就在自己的房間里掛了一個大大的「死」字。死是個大問題,不能逃避,逃避也沒有用,必須面對它。印光大師貼這個「死」字,就是直面死亡、時刻警醒的意思,和前面四句經文的用意是一樣的。佛教中還有幾句話:「每當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
    大家沒事,可以常到三兆火葬場看看,這有利於解決人生的許多問題。我們廈門有一個人,老婆天天和他吵架。吵得太久了,他受不了了,有一天,他就帶著老婆到火葬場參觀了一圈。回來後,果真有幾個月不吵架了。
    平常,大家總是避諱談死,其實只有正視死,正確面對死亡,才能珍惜生。知道生命無常,終將老去、死去,才能懂得:人生最大的意義莫過於以有涯之生成就無涯道業!
    所以,大家要記住這四句話,經常以這四句警策自己。
——據法清法師2007年6月30日開示整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