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定法師:幻生幻滅即是不生不滅──謹以此文紀念幻公

幻生幻滅即是不生不滅──謹以此文紀念幻公

超定

來去平淡的人

幻生老法師圓寂快三個月了,每想到未能參加他的告別式,送他最後一程,內心不免有遺憾之感。幻公臨命終時,我在德州佛教書院講「空義的起源與開展」,沒有來得及看他最後一面,而他荼毗之期,我已飛到新加坡,在演公的紀念堂,以「從中觀思想辯二諦空有」為題,為諸學員六天的講解。事實因緣如此,理智的深思,四大本空,色身幻生幻滅,送與不送,都是如幻如化,隨順如幻的因緣,能送就送,不能送又何必強求而徒增苦惱呢?幻公自知無常已至,預立遺囑:「往生後不登報,不發訃聞,不收奠儀,不收聯幛,不收花圈、花籃,不請人封棺,不說法舉火。平平淡淡地來,平平淡淡地去,度過平淡的一生。」真是人如其名,來也平淡,去也平淡來去之間,一生都平淡這就是吾公對「幻生」一名註解,也是他夫子自道,自我一生的素描。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夢幻的人生,沒有什麼值得計較和執著的。但這絕非消極的人生觀:凡事不用認真,馬馬虎虎,得過且過,游戲人間吧!在師友的心目中,幻公是一位最細心,最用心的人二十齣頭的青年僧,即被長輩委以重任,主編「人生」、「海潮音」。他精研玄奘大師的歷史,在中央日報副刊,發表史學考證的文章;在佛學院,專講因明唯識學。如此的深厚學養,豈是泛泛之輩,籠統佛性,顢頇真如的講經法師所能望其項背;幻公的一生,看似平淡,沒有世俗多姿多彩、轟轟烈烈的功名成就,但他在佛法中的真修實學,從幻生幻滅的緣起,體驗不生不滅的空性;藉多病的幻軀,長養堅實的清凈法身。這樣的積學無限,精進不已的平淡人生,委實永遠值得後人懷念和學習!

生滅不生滅是一?

佛說三法印:無常無我無生。偈雲:「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佛法的常道,觀世間無常,發出離心,修四諦緣起法門,終於解脫生死,達到涅槃寂滅的境界大乘佛法興起,直觀無常生滅的當體即是不生不滅,知苦而不厭,發菩提心,於無量阿僧只劫中,廣修六度與四攝的悲濟行,最後福圓滿,究竟成佛

修學佛法的目的是舍離生死此岸,到達涅槃彼岸生死界是生滅法,生滅法如幻如化;涅槃界是不生滅法,不生滅法真常妙有,非如幻如化。依般若經說,這是佛陀的善巧方便,為初學者作如是次第分別。對於久學的菩薩,即直指:生死如幻如化,涅槃如幻如化,縱有一法勝於涅槃,也是如幻如化。故此,中論頌言:「涅槃世間,無有少分別,世間涅槃亦無少分別;涅槃之實際,及與世間際,如是二際者,無毫釐差別。」

生滅法如幻如化,道理很明白,人人都懂得;不生不滅涅槃法,說它也是如幻如化,多麼難解而令人感到惶惑不安!學佛既為出離世間,趣向涅槃,結果得來的是涅槃世間,無有少分別,都同樣地是如幻如化,未免太令人失望!曾有念佛信徒問我:「念佛、求佛、見佛、生西方是我學佛最大的願望。但金剛經卻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甚至於明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那麼我還要繼續念佛嗎?五濁惡世娑婆界,多憂多苦,如幻如化;發心修行,辛辛苦苦地念佛,好不容易才到達西方的安樂國,最後得來的也是如幻如化的虛妄相。」我安慰他:不要半途而廢,一心念佛,凈念相繼,凈業成就往生凈土這是如來金口所宣,念佛成佛,凈因凈果,真實不虛。中觀思想世俗假名有,勝義畢竟空。依世俗世俗極樂世界的依正庄嚴,如凈土經論所描述,絕非美麗的謊言;即使是如幻如化,也不子虛烏有龜毛兔角之類。至於畢竟空中,絕諸戲論,毫無想像的空間,何況語言文字!」

生滅不生滅,看來似乎相反,但龍樹菩薩大智度論里肯定地說,二者其實是一。這是從緣起性空的深義,直探無常生滅涅槃不生不滅的原意,打破世間與出世間界限,會通三法印與一實相印,平息大乘小乘對立之諍。依名相解說生滅,生住異滅,是有為相;無為是不生不滅的。但約空性說,有為性空,無為性空;有為實性即是無為,不是離有為外,另有實體的無為。有為生滅,無為不生不滅,也即如上所引的,生滅如化,不生滅不如化,乃為初學者的方便說;究竟說來,生滅即是不生滅。貫通此無常生滅涅槃寂滅的差別而為的是空。常空、我空、生死空。如觀色等五蘊,若色若心,身心諸法皆是念念無常無常故苦,苦故無我無我即空;「空即是無生無滅,無生無滅及生滅,其實是一,說有廣略。」無我,人無我、法無我無我即是空,人空、法空。無常者,常性不可得,是謂常空。涅槃無生無生即無滅;無生無滅,是謂諸法實相──空性。由此可見,無常無我無生,同是空義的內容,即一而三,即三而一,不過開合、廣略之別而已。

依二諦明生滅不生

二諦,一般解說有:凡聖二諦與事理二諦。凡情所有的常識境界,名世俗諦;聖智所知的特殊境界,名勝義諦。這是凡夫聖人差別,分世俗與勝義,名凡聖二諦。聖者離惑證真,悟入諸法空性,是勝義諦;即真而不礙俗,回到現實世間,與常人一樣的知因果,明善惡,辨是非,只是不像凡夫自性妄執,是謂世俗諦。

部派佛教里對二諦有不同的看法:一、約四諦言,前二諦是世俗,後二諦是勝義。這是「俗有真實的說出世部所主張。二、大眾系等即認為:前三諦是世俗,唯一道諦是勝義。三、一說部的見解:唯一切法空非我理是勝義諦,四諦皆是世俗攝。四、一切有部自宗是主張:事理二諦,世俗唯是假名施設,空無我才是勝義,所以四諦皆有世俗與勝義;事相的施設範疇,皆名世俗諦,勝義是絕施設,不可安立的。大乘空有二宗,中觀肯定:世俗假名有,勝義畢竟空。唯識從三自性分別;遍計與依他為世俗,但以遍計執性空,而依他起是自相有;圓成實性,空卻遍計執而顯的實性,空而不空。真常思想世俗皆空,勝義妙有。大乘三系的二諦空有分別,大意如此。

至於本題的生滅不生滅,淺顯地說,生滅世俗諦,不生滅是勝義諦。如緣起定律:「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緣起內容無明緣行,行緣識,乃至生緣老死。這一緣起的流轉門,即緣起生滅,是世俗諦。反之,「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即行滅,乃至生滅即老死滅。這一緣起的還滅門,即緣起的寂滅,是勝義諦。約大期生滅義,眾生的生而後死,死而又生,生生不已的現象,總名為生;聖者滅盡苦因苦果,無始以來的生死,到此為止,未來不再受生死的流轉,是名為滅。簡言之,「無明所覆,愛結所系」的生死界是生;生死更無緣,愛盡涅槃的聖境是滅。生者因緣生,起惑造業,生死不息;滅者因緣滅,惑業不起,如油盡燈滅。生者必滅,終歸於滅,滅才是最後歸宿。實則,諸法從本以來,無生無滅,如大海本性寂靜,因強風而起波浪;今風平而歸浪靜,還原於大海本性。是故,生滅如幻,如幻的生滅即是不生不滅

中論頌開宗明義,直示緣起的八不中道,以此能善滅諸戲論。據實而言,單一不生不滅,即能顯中道,離諸二邊,絕一切戲論。不生不滅,實具二諦,不僅勝義而已。從緣起性空的中觀見,勝義諦中自性畢竟空,生無自性,滅無自性通達生滅自性空,即悟入第一義諦。世俗諦中,緣起如幻有;有生死、有涅槃、有凡夫、有聖人、有四諦、有三寶、有善惡、有業報…。此世俗假名而無勝義自性假名有與自性空,世俗有與勝義空,二者相融而不相礙。換言之,有者空中之有,依空立有,名如幻假有;空者有中之空,依有明空,名勝義空。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謂空有無礙觀。生滅,於勝義諦中,絕無自性,是故不生不滅;於世俗諦中,緣生緣滅,同樣是無生滅自性可得。故此,不生不滅,不但勝義諦中如是,世俗諦中亦復如是。本文「幻生幻滅即是不生不滅」,即為闡述世俗與勝義,空與有不二的中道義

幻生不生、幻滅不滅、乘願再來吧!

今天是農曆年初一,四眾弟子集合在大雄寶殿,稱念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梵音嘹亮,響徹雲霄,現前居於兜率內院的幻公,您應該聽見了。在稱頌彌勒贊偈之前,先唱「龍華三會願相逢,演說法真宗」。靜心冥思一生補處的最後身菩薩,降生人間龍華三會,說法眾生的盛況,多麼令人神往!幻公以他慎密的頭腦,卓越的智慧,研究唯識及其思想史,弘傳瑜伽大乘的經論,為教內一位難得的善知識。近幾年來,應學眾之請,在他自創的能仁精舍,開講成唯識論和雜阿含經論會編。希望有人發心整理成書,不久會有一部『幻生法師遺著』出版。幻公數十寒暑的研究成果,已於十二年前親自編成『滄海文集』三大冊,計一百十餘萬言;另有二十萬言,以搜集不易,尚不在文集內。幻公一向體弱多病,胃病、心臟病,大病小病不離身。但為法忘軀的精神,實為其他健壯者所不及。他的精心傑作,篇篇可讀,字字珠璣,是可傳世的法寶。在幻公圓寂後的初旬,後學應妙林雜誌主編凈明學長之約,草成「看似無情有情」一文,以告海內外師友:幻公化緣已畢,親近彌勒慈尊去了。今依中觀義,匆匆完成此稿。既然生也如幻生,滅也如幻滅,惟願吾公乘願再來,度如幻眾生吧!

歲次甲申(西元2004)年正月初一

寫於山腳丈室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