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3 悟演法師的講義
《善念》
初學佛法的人,他用功的重點在於「生善念」,而不完全是在止妄念。要求一個初學佛者不起妄念是不可能的,凡夫俗子,五穀雜糧眾生誰沒有起心動念?重要是讓他真正的發菩提心,出離心,而生善念之心。我們的修行不能麻木狂熱,不能狂熱於宗教情感的追求,更要理性,要改變現在這種俗氣,也就是說修行要有宗旨。比如說,你要有你修行法門宗派的一套完整文化理念,絕不是麻木追隨;要有目標:我學這本經、念這個咒、念這佛號,需要按什麼次第的方法?達到什麼樣的效果?我們學佛修行的最後方向一定要明確,是什麼?是求生西方極樂凈土。不是光求現實的人天福報,作為我們學佛的人,心要踏實,每一步都要踏踏實實去實踐,不能馬虎,不能急於求成。修行的過程就是你證悟佛法的最好時機,隨緣不等於隨便,隨緣更多的是一種智慧,是一種恆順眾生,因緣而致的智慧。
作為一個初學佛法的人,無論你是出家或是剛進門的居士,你肯定首先要刻意的去努力,就像你生病了,這個葯很苦,你又不愛吃中葯盡管很苦,但是你必須要強迫自己去吃。也就是說,初學佛法的人,必須要有刻意的努力,把身心融入進去,不是光用腦袋想,身心融入十分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夠突破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現在很多人,無論出家人或是居士普遍存在一個現象,學佛修行到一段時間就自己覺得自己可以自修了,觀眾生的過、觀寺院的過、觀法師的過,讓自己孤立而存,孤立而居去修行,其實這裡面存在一個危機,因為一切眾生和一切境界都是我們修行的法門,你忽視了這個境界的對治,憑你自己的觀想去思維,你永遠解不到這個套。因此,在這漫長的修行路中,要有一群人一起走才能安全、穩定和長久。除非你真正是一個善根、慧根尤為深厚的人,你徹底放下了,就想一個人靜下來,到深山樹林或某個地方穩居而修,就是想達成佛意,明心見性,你有這樣的功夫也未嘗不可隱居,但一般的眾生,一定要多學習,多參訪,要善用生活中的一切境界。安排功課給大家,就是想讓大家在修行生活中明確修行的目標而不走偏路,且不放逸。其實在修行的道路上方向不明確、無人指導或鞭策,是很容易走偏路的。
愛憎分明,很多人說我做人堂堂正正,愛憎分明。大家怎樣看待愛憎分明四個字?用佛法的理念去看,愛憎分明是對還是錯?用佛教修行的層面上怎樣去解釋愛憎分明?其實愛憎分明這四個字也是以自我為中心,以自我為出發點,所以愛憎分明是世俗人在生活中個性的特點,並不是我們佛教徒所倡導的,佛教徒所倡導的是慈悲喜舍而不是愛憎分明。只有慈悲喜舍才是真正的無我為出發點,因此對一個修學佛法的人來說,是需要去完善的,因為愛憎分明是以自我為出發點,而佛教是重於以慈悲喜舍無我為出發點。
現在無論那個學佛的團隊,還是那個寺院,乃至世界那個小團體,家庭,所有人的心都特別浮躁,浮躁的心遇到的境界就特別多,遇到的煩惱就特別多。為什麼煩惱多呢?因為他內心不凈,太著相計較,佛法就是教我們怎樣把心向內圓,把心回收進去,守住它,靜而不動,這是一種很智慧辯證的社會方法論和世界觀。我們必須要看好自己的心,他吃飯是他的事,他不吃飯,餓了也是他的事,你不能代替,所以你去說他就沒有意義了,也是古人的一句話:「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因果各人了。」其實,這是一句很清凈無為的生活理念,不是一種消極,但是這句話在我們現實生活的當下,很多人的層面上都是消極。作為一個學佛的人,你看到問題,看到他人過失,你應該怎麼辦?應該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完美它,去補充它,去提升它,這是你唯一的出路。你去分別他,計較他,去說他,你就是在造業,比不懂佛法的人的業果更大。在這世間,沒有誰可以幫我們,師傅我也幫不了大家,佛陀入滅已久,也幫不了我們,能夠幫我們的就是依託佛法的這顆菩提心,用佛法來調伏自己,來自己幫自己,這就是辯證理性的學佛關係。很多人等待時機的到來,等待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來接引,而忽視了當下清凈的修為,這是白廢功夫,這是浪費生命。只要我們調伏好我們的心,你的心改善了才能夠清凈,你清凈後才能改善外境。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相由心生,命由心改。」道理所在。世間的一切本是無常之法,曾經聽聞佛法者,都是有福德的人,戒律上有說,方圓四十里內有法師講經說法處,必須往聽,要專心去聽,把自己的心吐出去聽,去接受洗禮,來增長自己的福慧,所以導致很多居士乃至師傅們,錯誤理解以為聽到一些東西就能夠求生西方,就能夠開悟,偏偏錯誤了解了祖師大德承傳下來的法寶,聽經聞法是一種方法和手段,最重要是你要把心吐出來,不帶有個人的成見和思維,虛心接受,辯證取捨,實修當下。聽了經文那麼多,知見永遠提升不上去,這就是所知障,所知障一升,障礙就升,境界就越多。你們不難靜下心去想,接觸那麼多居士乃至師傅們,還有很多人帶著人去聽經聞法,發心是好,結果如何?重在表相的功夫沒什麼用,你把經文背得滾瓜爛熟,人家該障礙你還得障礙你,業力來了,你沒法檔。如果你有功夫就可以抵擋,你就可以鎮守得住,一個道理。因此學修要並進,不能脫離,不能起分別,法無高下,眾生平等。不是那一位法師高就信那一位,每個人修行的法門不一樣,我們作為學佛的人,我們就要以虔誠心、恭敬心去接受,去學習來修正自己,不是分別。
所以師傅我一直在講「心」,這就是所有的修行,聽經聞法、持咒念佛、參禪打坐、做義工,都是修正內心,不是做表面的功夫。你做得再多,嘴巴那麼壞,照樣是迴避不了你的業障因果。因果必然還是來,你還沒有通達佛法的時候,你隨意的講解經文,不能如法透徹講解佛經,誤導眾生,這是斷人家的法身慧命,這也是會有因果的。因此,我們不要隨便宣說,要謹言慎行是十分重要的。
我們學會了一些道理後,不要指望別人怎樣做,而是我們看可以怎樣做得更好,你就ok了,你就不斷壯大了自己的修行。如果你祈盼別人要怎麼樣,你的希望是好的,但是希望越大,失望越慘,你的最勝方法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智慧去了脫這個東西。因為你知道這個東西是你的緣,你就要了,不要借他人之手,借其它的因緣去做,要有膽量去突破人生無常,把佛法快樂地應用到現實的生活中間,所以佛法是很積極的。佛法八萬四千法門,殊勝的東西都給予我們,如果你不能救自己,是你沒有福報,是你自己沒有智慧。現在很多學佛的人,盲目狂熱的宗教追求,顛覆了自己的理性宗教情操,才會走偏,所以面對社會歷史上存在發生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冷靜去分析,任何東西都要回到佛教的法性原則「三法印」,只要我們頭腦清凈,不偏不倚就不會走偏。一心、一師、一法、一道場,依法清凈修,很簡單,不要把自己折騰得半死。現在很多人不斷去拜名師,拜完這個就拜那個,拜來拜去,攀比這個師傅那個師傅,最後惹來一身煩惱。不只沒有恭敬心的生起,反而生起誹謗的心,造業的心,就是給自己挖掘墳墓。我們依師而修,是依法不依人。出家人的本位是荷擔如來家業,努力提升自己。在家居士也是荷擔如來家業,護持正法眼藏,培植福德資糧,求生西方凈土。所以居士是護持,是白衣,不可干預僧團的事,這是毀戒,這樣做會為自己自造障礙,帶來煩惱。作為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是看自己,不是觀過,請記住,要贊嘆人家的功德,遇到不如意的人事,我們要迴避、沉默、拼棄,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完美它。如果所有的佛教徒都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佛教就很清凈,出家人從這個廟跑到那個廟,居士從這個廟跑到那個廟,從這個師傅拜到那個師傅,沒有嚴謹的依師依法傳承,就會導致到社會流弊,很可怕,因此,我們要把佛教的這些流弊拉起來,釐清自己的思路,不要被外界紛擾,所迷惑,不要亂了自己的分寸和心,你才能保持自己的清凈修為的相續性。比如像我個人,我的責任是傳播佛法、宣講教義、傳承佛教藝術文化、方便結緣、服務大眾。當你對自己的修行定位很清楚的時候,你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煩惱,煩惱來了,也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把自己調整到最佳的狀態。總而言之,修行是修自心,一師、一法、一道場,精進積極而修,借一切境界去修持,這才是大丈夫之行,絕不是消極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