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諭法師:夏雨清涼解要 八

夏雨清涼解要 八

苦我最先甘我最後

今天和大家講修福、惜福之道。多多貢獻大眾貢獻大眾才是度化眾生菩薩行。凡有事情,苦我最先,甘我最後,苦的事情,我最先擔下來,不要逃避;好的事情,甜的事情,大家先享受。要有這種精神才是菩薩精神

大家知道惜福,少吃少用,那是消極的;多貢獻那是積極的。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老比丘眼睛看不見了他說我這個針,引線引不上,誰做個功德給我引這個針?佛說,我做功德,我來引針。佛給他引針。大家就說,世尊,你功德圓滿了,怎麼還需要做功德佛說功德怎麼會有多的?大家知道,功德會有多的。等到大家命終之後,你獨來獨往,那個時候,你依靠什麼呢?就是你平時所修的功德。要是平時沒有功德那就慘了。

我說一個實在的事情給大家聽。以前有一比丘,這個比丘好像不太聰明,苦的事情,他搶著做,誰做什麼工作他說,我幫他忙!不管臟,不管累。大家給他取個名字獃子有什麼事了,找獃子來做一做!

有一天早上吃飯了,大家說,獃子怎麼沒來啊?走,去看一看。去到他房間,看見他披著衣,右脅而卧,在床上躺著對他說,吃飯了!用齋了!你還躺著幹什麼?他說我不吃了,我要走了。問他,你走了上那兒去啊?再和他講話,他不講了。過去看一看,已經斷氣了。你看這種人值得我們修學,值得我們學習。無疾而終,一點兒病痛不受,逍遙自在希望大家都盡量修習,盡量貢獻!千萬不要學有一般人,說,都叫我做,我吃虧那他是大傻瓜將來沒個人依怙。大家千萬記住──苦我最先,甘我最後。

大家不相信你看,要是有不知道貢獻的人,太聰明的人,終究有大苦臨頭。

謙受益滿招損

大家學戒、學經,一定要會歸德行,會歸道德。沒有實德,不叫沙門

怎麼表現出來?大家平時要謙恭和藹。易經上說,謙受益,滿招損。大家一定要謙虛。

出去講經,也是這樣。凡有人上台講經,大家一致擁護,不可存校量之心,所謂「一佛出世,千佛護持。」

菩薩都有謙虛的德行,無盡意與觀世音,同樣都是菩薩,無盡意為推崇觀世音,屈自己,崇別人,供養觀世音

又如維摩詰,是十地菩薩彌勒,是一生補佛位菩薩彌勒為推崇維摩詰,便屈己崇人,說我不敢去問疾。其實他是一生補處菩薩那是他的謙德。

有一句話,大家要記住──謙謙君子君子人是謙恭和藹的,處處行動表現和藹。

謙恭和藹,要有節度,不可太過度。講「禮」,一定要有「節」。譬如說,給自己的師父寫信,或給自己的師父寫信,應寫上某下某法師。一般法師,稱法師就可以了。

南亭法師說過,對自己剃度師,要搭衣頂禮。其它人,可不必搭衣。如果是上一輩老和尚來,為恭敬也可搭衣。

再一項,師父面前,不可與同輩互相頂禮這是簡單的禮節。

培養道人

今天和大家講,培養道人心。

末法時期,不管外面怎樣,我們不圖名、不圖利,不鬧大派頭,不圖世間榮耀,老老實實地持戒念佛學佛的戒定慧學佛的經律論。

人說為法忘軀,我們能學法學律,於願足矣!

要看見外面的大派頭、大榮耀,起羨慕心,不可以的。要把它看淡。我們總覺得修道人不應該妄求。人家求名求利、求大派頭、求世間榮耀,他們去求吧!我們不夠資格。希望大家記住,不求名不求利,不求派頭,老老實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念佛人,默默無聞的學佛人。老老實實地念佛,老老實實地學佛,忠於佛的戒定慧、經律論為主,這叫道人心。心不可旁騖,看見外面的情景,心動了,不可以的。

我們無道無德,今天能夠疏食可以果腹,粗衣可以蔽寒,於願足矣!還求什麼呢衣服雖然不好,也冷不著不著,應該知足

各人深深體驗自己道德有幾分啊!能接受這些供養已經是登天的享受了!所以希望大家培養道人心。

道人處下不處高

希望大家持戒念佛惜福利生。修道人處下不處高。佛說過,高者必墮。老子也說過,修道如水,大海處下,才成其為大。

不可要求處處比人家高,要名要利,名利二者絕對要不得。我活這么大看得太多了,不管是大人物小人物,都在最鼎盛時墮落下來的。

大家千萬不要處高,修道如水一樣,大海在最下、最低,才成為大海

道人不可要求享受,須是要求修功德,斷業障。不可要求享受,享受損大家福報

譬如說,這次給我房子,是因大家再三要求,看你孝心不好勉強、違背你們,但,也不敢獨住,管叫它「會議室」,會議室是什麼?就是將來我們的「羯磨堂」,作羯磨的地方

所以房子蓋起來以後,我題為「蓮鄉」,也就是我歸故鄉的地方。會議室,要鋪地磚;佛堂,要鋪地磚。我住的地方,不要鋪地磚,就水泥地已經很好了。房間擺設,舊東西就可以,不可做新的。我用的架子,慧修釘的,就很好用了千萬不要富麗堂皇。

大家記住,修道人要處下,不處高。

大家要發心,願一切眾生得離苦,我受疲勞。

心愈下道愈高

出家人心愈高,道愈下。心愈下,道愈高。

大家記住,心必須要下,道才能增高。如果心高的話,道低落了。印光大師說,看一切眾生皆是菩薩,唯我印光實是凡夫。所以,修道人心不可高,心要下,道才能增高。

所謂心高,是我慢。心下,是沒有我慢。你們有很多人,我慢心重,不知道這障道之法。

我慢有兩種,人我執、法我執。人我執,生煩惱障,障涅槃。法我執,生所知障,障菩提

如果根據八個識,分別有三量,現量、比量、非量。現量,是第八識前五識,都是現量界;比量,是第六意識;非量,是第七末那識。所以,非量無一是處,皆是邪慢。如是落入非量,就造惡業了。

佛說一切法無我無我所,執著我我所,皆是非量。三塗之眾生,皆是非量界的眾生

所以大家如果產生我慢,在佛道就沒有成就了。從今以後記住,心愈下,道愈高;道愈高,心愈下。如果心高生我慢的話,是惡道眾生

忠厚與聰明

今天和大家講──忠厚與聰明

忠厚為體,聰明為用。如果一個人專用聰明,很危險。專用聰明,好比一把利劍沒有劍柄,很危險。

一切事業成功,成功在忠厚,不成功在聰明

什麼原因呢?一切事業的成功,要靠苦幹、實干,才得成功。忠厚的人,可以苦幹、實干;聰明的人,不會苦幹、實干。遇到事情,觀望、取巧,是聰明的人;避重就輕,是聰明的人。所以事業的成功,在於忠厚,不在聰明

同時聰明的人,多是不重道德。因為沒有道德緣故,凡聰明的人,差不多前途多乖。只知道用聰明,不能利益眾生;忠厚可以護持常住說法、利生。聰明的人,因為他取巧的緣故,沒有真誠心,所以不能護持常住也不說法,不能利生。縱然說法利生,皆是假的。所以只知用聰明的人,不吉祥世間法也說過,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

所以大家要忠厚。如果是忠厚又聰明聰明而忠厚,可以算是一位僧才。這是為人處世的道理希望大家切實檢點,使自己的修養一天一天進步。

慈悲喜舍

謙受益,滿招損,修道人應該謙恭和藹。

別人有長處和功德,應該起隨喜心,讚歎助成。助成別人的功德,就是無量功德。千萬不可對別人的功德起觀望心,觀望其成敗。尤其不可起嫉妒心

菩薩慈悲喜舍,大家要知道。

如果一念嫉別人的功德,嫉別人的成就惡報你自己受。

希望大家檢討自己,磨鍊自己。

除我利人

遇到事情,不要考慮我,先考慮人,此為菩薩眾生。一考慮人,有兩種心:一、慈心、二、悲心。希望大家切實修行

人和人相處,臨頭的問題是利害,有利害則起爭執。我不起,則無事,此為菩薩眾生

考慮別人,叫眾善奉行,是度人、利他、福具足;不考慮自己,叫諸惡不作,是自度、利己,慧具足

看你們都「我」心太重。我怕你們起「我」心,才規定不串寮。自己在寮房,起我心還沒現行;一串寮,就起我心(懊惱或歡喜),六塵所對皆是我。

菩薩住深山,不見人,除我心。大家能有地方修道,為什麼不好好修?這是大家的福報(大福報)。

大家都很可憐,自己找麻煩若不自找麻煩,要怎麼清凈,就怎麼清凈,甚至可以清凈到西方極樂世界

怎麼能享受這種清福?不起十惡業、不起貪瞋痴、不起貪、不起我就得到。

大家記住:要除我,為別人,這是菩薩眾生的心腸。菩薩大慈大悲的心腸,如父母要有天下眾生父母的心腸。

*  *  *  *  *  *  *

為人處世,不管在家、出家,遇到強梁之人,我們讓他三分;遇到軟弱之人,我 們敬他三分。和平相處。這樣,就家庭和平社會和平世界和平

△遇到事情,不要先想我,要想對方──這樣作,他過得去,過不去

△不管別人對自己如何,自己一定對別人好,則可以改變惡的報應

因緣不同,不管好因緣、壞因緣,總結善緣。

△一切是因緣,離開因緣有一切,因緣是自己造的!不結惡緣,是上智(不受苦);已結惡緣,要懺悔(以後再不結惡緣)。結惡緣,懺悔,可減輕。惡緣之結,在不如實知。常說是非者,即是是非人。教人,不如感人(感能化故)。教用智,感化用德。一切是是非非產生於「我」,心好就變了,一切唯心造。

眾生忍法忍。

佛說道人的性,如調柔金。忍的功德最大,初修是忍,久修成定。忍有兩種眾生忍、法忍。對眾生要忍讓柔和;對一切法要忍,不為其所動。眾生忍可以結善人緣;法忍可以結善法緣。善的人緣,可得無量福;善的法緣,可得無量慧。久久修習,福慧漸增,有一天福慧圓滿成就無上佛道。大家千萬不要起我慢心,我慢心就把福慧功德破壞了。我慢心一起,不能柔和忍辱,生忍、法忍皆沒有,福慧不得成就佛道不得完成。過去所造的惡業,要至誠懺悔,對佛菩薩至誠懺悔。你們都知道,懺悔,要對僧眾懺悔,現在我們辦不到,唯有對佛菩薩至誠懺悔懺悔過以後再不犯。如果懺悔以後再犯,惡性不改,要知道,縱經百千劫,業果報不失。大家要起戒懼心。

*  *  *  *  *  *  *

△要體會人生,不要求如意。不如意時,正好領略人生,享受人生,體會其中滋味。「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餓三分,飯正好吃;冷三分,衣正好暖。最安樂時 ,是忙過以後,可以休息之時。大家要好好體會人生,領略人生

肆、趣解脫

《一、脫離惑業》

學佛法要求解脫

學佛法,要求解脫味。什麼是解脫味呢?沒有煩惱,是解脫味。沒有業障,是解脫味。所以大家不要妄起煩惱、妄造業障,不得解脫味。

如果廣說,凡是系縛眾生的,不得出離,不得解脫味;沒有系縛,出離生死皆是解脫味。

貪瞋痴,不得解脫味,所以大家要斷貪瞋痴;殺盜淫,不得解脫味,大家要斷殺盜淫;妄語惡口綺語兩舌,不得解脫味,大家要斷口四過。

再說起來,得解脫味者,沒有疾病。再說深一點,得解脫味者,不老、不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解脫味。無生法忍,是解脫味。大家念阿彌陀佛,因地解脫,命終以後往生西方,果地解脫都是解脫味。

出家學道,在家學佛,應該追求解脫味。這個解脫味,介紹大家一本經,上面講很多──大般涅槃經。

或者有人說:「古德講無縛無解,你怎麼講得解脫味呢?不是說,沒有縛沒有解嗎?」不錯,大家要分清楚,那是在凈法邊說。有縛有解,在染法邊說。

如果在清凈法邊,說有縛有解,壞法性;如果在染法邊,說無縛無解,壞功德。壞法性,不得智慧;壞功德,沒有福報。福慧兩足,不可偏執。佛有無功德,度無量眾生,如果沒有解脫,怎麼會獲得?佛法常住,如果說有縛有解,怎麼能會法性?

大家記住,禪宗說無縛無解,從凈法邊說,法性上說;有縛有解,從眾生邊說,度眾生自然有縛有解。

譬如經上說,佛以一大因緣出現於世。什麼是一大因緣呢?願一切眾生成佛。如果沒有解脫功德,怎麼能使眾生成佛?大家要深入佛法,不可偏執

清凈

不管修行什麼法門,要心清凈佛寺中有一樣要做,就是心清凈。如果大家心清凈,和佛法相應。不清凈,你修什麼法門都是假的。

心怎麼清凈法呢?心要沒有煩惱自然清凈。大家有煩惱沒有?你可知道什麼是煩惱不高興、瞋恨心是煩惱。高興、歡喜心也是煩惱。總而言之,起心動念就是煩惱。如果你是清凈的人,心不會動,這就佛法

煩惱有幾種呢?煩惱廣說,有無量無邊。略說,有十種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綺語、兩舌、惡口、貪、瞋、痴,要知道十惡業,是十種煩惱清凈的人念佛的人要戒除他。

微細講,十種煩惱從那來?他從我念來。大家我執太重,一定生煩惱

佛法無量無邊,下手功夫,在你自心清凈自心清凈就是十惡不犯,十惡不犯最起碼出三界,了生死。再深的講要破我執破了我執破了無明破了我執可究竟無上菩提

我們學佛有一條路線,第一個十惡業不犯,起步了。第二個人我執、法我執戒除,可以成佛。所以說這條路一直到成佛

記住!心清凈清凈心產生有幾個方向第一個對一切眾生要起大慈大悲心。順我的眾生,要起大慈大悲心。第二個對違背我的眾生,要起柔和忍辱心。第三個就深了,慢慢十惡不犯,去我執,求無上菩提。大家能記住,能做得到,保證一輩子受用無窮。千萬不可計較人我是非如果你與人計較,你沒一天心放得開,那你天天從煩惱中過。

*  *  *  *  *  *  *

△修與不修,證與不證,自己知道,別人也看得出來。煩惱輕了沒有?是非心輕了沒有?名利心輕了沒有?計較人我是非心輕了沒有?輕,自己知道進步了,別人也看得出來。

恭敬一切

大家對一切法師、一切眾生,要起恭敬心,不可生我慢心、貢高心。

什麼叫恭敬心呢?所謂起恭敬心,並不是對善、惡不分明,那叫愚痴,不是真正恭敬

所謂恭敬心,對善明善,對惡明惡,對是知是,對非知非,可是沒有貪瞋痴心。

不以貪心,對一切眾生法師不以瞋心、痴心,對待一切眾生法師這叫恭敬一切。成佛之道,從此上去。

雖然恭敬一切,知善知惡;雖然知善知惡,恭敬一切。希望大家堅持戒律,養自己的慧命。

什麼是慧命呢?慧命者,法身也。大家談到法身,都知道,法身者,無性為性,無相為相,諸法實相。對這個法,一切心不住著。對善知善,不住著;對惡知惡,不住著。

怎麼不住著呢?沒有貪瞋痴心,為不住著。雖知善,對他不起貪瞋痴心,於親平等。雖知道是惡,於惡不起貪瞋痴心,於冤平等這叫冤親平等

不起貪心、瞋心、痴心。不起貪心、瞋心,則冤親平等;不起痴心,則自心清凈這是你的法身,你的慧命。命終以後,不管你到那一道,它始終跟著你。有一法身慧命,它永遠跟著你,使你得到利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