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齋
仲尼雲:「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心,在佛教的法度中,乃是一種大小乘急望處理停當的主題;所謂「道」之修養,建立於「心」的作用,變化,反應等諸般事理之上,否則,是說無道可修!
色,受,想,行,識五蘊之作用,變化,反應等諸相,其內涵若邪,若左,若煩,若雜,幾乎盡皆魔境;動輒不能自己,極至喪身失命,何以故?猶趙州八十尚且行腳,只為「心中有物在」,倘若心中無物,我想諗禪師早已捧草鞋安於禪床之內角了!
因此,佛法中以五蘊教人,標「皆空」之旨,擷作用,變化,反應於識性之中,無執著,無得失,衷實猶虛,確然自在,見取「法爾如是」,立大體大用;則於色識異同,為色之主宰,立究竟色境,進而色即是空,空不異色,住色之解脫地!即受、想、行、識,悉皆如是。仲尼謂道以「虛」,猶如老子之謂「無」,較佛陀之「究竟解脫」,其境界深度,相差甚巨且遠;蓋仲尼與老子謂道,於事理未能徹底解決,而得圓滿功德之結果,僅只「心齋」而已。或問:「何謂心齋」?莊子人間世篤,仲尼曰:若一志,無聽止於耳,而聽之於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