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誠法師:感悟人生 第七講 從內心深處尋找苦樂源頭 三、生命真正的價值

三、生命真正的價值
  一個人如果僅僅是獨善其身,不管別人、不顧別人、不理別人,心量很小、心胸很狹隘,那麼他的人自然就有問題,不會圓滿智慧慈悲力量也會很弱,生命意義就會很渺小,更不要說有什麼終極目標有什麼成佛願心
  1.來寺廟意義
  從世俗意義上面來講,放棄我們個人的一些比較渺小、有局限性的認識,是一般人很不容易接受的。比如說我們到寺廟裡面來學佛,從北京城裡坐一兩個小時車過來,回去又要一兩個小時,我們在這里聽聽經、聽聽法、念念經,大家交流交流,如果是不學佛法的人很難理解我們來到寺廟里的意義。不學佛法的人,他更希望周末不要出門,同家裡親人團聚、吃飯,或者大家一起去做一些事情。不學佛法的人,不容易體會學習佛法的人的那樣一種心情、那樣的發心,以及所作所為的意義,更不用說出家了。因為出家更是長年累月不跟家裡在一起,到寺廟里邊來,和很多原來不認識的人在一起。也就是原來大家是很不熟悉的人,到廟里邊越來越熟悉,反而變成一家人。原來的一家人出家後反而不在一起,在一般的常理上,是很費解的,也不容易被接受。
  到了寺廟裡面,因為佛法攝受,因為師法友和合增上的團隊,大家彼此之間比自己的親人還親,見面都高高興興、歡歡喜喜,內心沒有障礙,沒有什麼疙瘩、隔閡。那為什麼大家會這樣呢?因為大家來到這里,發心清凈目標也很清楚,就是要修改自己的習氣毛病,要很好發心,要培養好的習慣
  大家都這么認識了,都來查找自己的問題,對治和克服自己內心裡的問題,自然而然外在的一些行為就不會去計較,外在生活差一點、好一點也不會去計較。大家不以物質條件的多少、優劣作為標准,而是以內心當中的成就作為標准。這樣的標准跟自己在家裡面不一樣。自己家裡的一個標准就是子女父母、或者父母子女好,總是要給他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用的,總是在物質上面著眼,至少這方面是主要的。當然,一家人如何相處,也講一些道理,但這些道理都是簡單的。
  在廟里我們所聽到、所傳播的道理是不一樣的,廟裡面的是更究竟、更圓滿、更全面的。我們是以所有的人類、所有的眾生為我們要面對的對象,並且這些眾生都是平等的,冤親平等,沒有仇人大家都眾生都是佛弟子都是一樣的,都有習氣毛病都有問題,都有煩惱,都是在修行。我們只有建立這樣的一些觀念,建立這樣的一種佛法知見,才容易做到「兼濟天下」 ——也就是過去講的「小善獨善其身,大善兼濟天下」。
  2.拓寬自己的生命
  我們從無始以來,不斷地生死輪迴,從無始生死輪迴鏈條上面來看,每個人都只是這個鏈條當中的一個環節、一個階段而已。也就是說,在家的父母兄弟、姐妹這樣的人關係僅僅是今生今世的。比如這世你的父母生了你,父母去世以後,也可能再投胎,再生到你家裡面,可能就會變成你兒子兒子。也就是我們在生死輪迴過程當中,都曾經互為父母。所以《梵網經》裡面講道:「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就是把所有的人都當成、看成自己的父母。如果我們從無限生命來看待、來推演,這樣的一個命題是能夠成立的。
  從無限生命、無有窮盡時空來認識自己的生命,或者僅僅從一生一世來認識自己的生命,或者只是從今天、眼前這樣一個境界上來認識自己生命意義價值,得出來的結論和答案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應該要從更長遠、更寬廣的境界來認識自己生命價值意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