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比索取更快樂(一)
(2011-09-14)
青春期綜合征
※※:好一點。
釋寬見:那已經是好的開始,也許一會兒就一點都不煩了。有什麼問題要問的嗎?
※※:現在,爸媽說我幼稚,我自己也覺得自己跟小孩似的。我媽剛才過來的時候還說:你想想自己為這個家都做過什麼。她這么說的時候,我心裡特煩,感覺好像我為這個家的貢獻為零似的,就一棍子打死了。我確實做得挺少的,自己想想,比我姐姐當然做得少。我也發現到今天可能也就自己的那點事,因為我有姐姐弟弟,感覺自己就是夾在中間,我弟弟從小到大我媽就寵著。
※※:兒子嘛。然後,我姐上了大學特別懂事,我爸就是看重她,老大,拿著出去撐場面。我感覺自己什麼光芒都沒有,我爸老是說好像特別愧對我似的,我四歲的時候有了弟弟。
釋寬見:被奪走了寵愛。
※※:對。因為原先我是我們家最小的,大家都特別特別寵我,尤其我爸,特別特別喜歡我。後來有了我弟,我爸倒沒事,我媽特明顯。我剛才跟您說的,是我爸那麼說的,他以他的思想來猜測我是那麼想的。
釋寬見:他覺得對不起你是吧?
※※:嗯,對。那天還哭了。中考、高考的時候他都沒陪在我身邊,我媽陪著我,他可能心裡也挺過意不去的。我高三的時候談戀愛,那個男孩對我特好,感覺就疼我一個人似的,我那時就老說他給我的感覺我爸都沒給過我。其實不是,是因為可能在我看來,爸媽給我們的愛是要平均分給三個人的,不專我一個人,而那個男孩給我的感覺是只喜歡我一個人。我特喜歡這種感覺。
釋寬見:說明你醒悟得比較早,你還是個挺明智的人。這個世界上並非只有你一個人,對吧?
※※:嗯。我們倆高二暑假開始好的,一直好到高三畢業,去年十二月份分手的,心裡一直比較焦慮,挺難受,因為是初戀。然後放假,從一月份開始接觸佛法,一月份其實特迷茫,自己特想走,不想在北京呆著,後來就是阿姨信佛,她帶我信佛,慢慢找到信仰。
釋寬見:皈依了嗎?
※※:皈依了。那段時間感覺自己真的有變化,二十多歲了,該做點應該做的事,別再那麼幼稚。五月份開始吧,又有點較勁,感覺了不斷那段感情,挺煩的。那男孩也找我,但我們倆已經不可能像原先那種單純的感情了。兩個人都有變化。他已經不上學,在社會上接觸的人都太復雜,帶著他也已經變了。
釋寬見:明智一點就不要再糾纏進去。
※※:可是,有時他一跟我聯系,心可能會軟吧。也有他的原因,就覺得自己干什麼事都特背、倒霉。
釋寬見:怎麼個背?
※※:比如去買個西瓜,特結實的塑料袋都破,西瓜掉地上就摔裂了,一連串特別倒霉的事。把我媽的車給撞了……我爸媽肯定說:「你怎麼開車的呀,都一年了怎麼還這樣啊!」好像我多差似的,我就不願意說。之後特煩,一連串的事,干什麼,什麼不順,再加上就感覺那男孩最近有點什麼事。其實我早想來了,該清靜清靜,也感覺自己特別較勁,沒有剛皈依時思路那麼清澈,現在特渾濁,又比較迷茫。有時就感覺全世界就我一個人,特孤獨,沒有一個依靠。
釋寬見:我很理解你。你這個病吶,叫做青春期綜合征。一般像你這個年紀,大多數已經工作了吧?
釋寬見:但是,你還在上學。所以說事實上,還是屬於青春期綜合征。什麼意思呢?因為畢竟還沒有自己獨立,像你這種症狀,隨著工作,以後慢慢會減輕。但這種減輕並不是一種主動的減輕,主動的減輕就是你要自己能把這個問題認識清楚。
給予比索取更快樂(二)
(2011-09-14)
釋寬見:你現在就是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希望證明自己的價值,也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比如,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認同,希望得到社會上其他人的認同。
可是,現在很不穩定,不像大人,從年齡上講你不是小孩。大人比較穩定。穩定是什麼意思?他能接受現狀,不會一驚一乍,不會很容易被眼前的事造成情緒的波動,對自己已經基本上定位好了。比如,一個大人看見姚明、劉翔這么成功,不會幻想:哎呀,我要是他就好了。你現在看到一個人很不錯,會想:啊,我要是他就好了。會不會有?
※※:嗯。
釋寬見:成熟的人一般就不這樣,因為你不可能是他。為什麼像這個年紀的人容易崇拜偶像?成熟以後一般就不會,因為你不可能是他。如果參加勤工儉學,去實際做一些事情,會有好處。
你掙錢了,可以給爸媽買個什麼東西,不用總是伸手跟他們要錢。還有一個,就是人活著不要老是希望別人給予,包括給予認同。一個成熟的人知道自己是誰,他不會在意每天活著的目標就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同。打個比方,我們跟很多人在一起,我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同,認同我是一個比較優秀的、不錯的、挺可愛的人,是吧?希望別人願意跟我在一起,是不是?我也希望成為眾人矚目的中心,一講話別人都豎起耳朵來聽。其實這個就是還沒有成熟。
我告訴你,這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所以就會自然扭曲自己,變得希望能夠去適合別人的口味。我要想得到別人的認同就會琢磨別人希望要什麼,然後,我把自己變得像他要的東西一樣,對嗎?
打個比方來講,如果你要是不小心,有一天迷路了,走到某個地方,這地方沒有人,只有一群狗。你不怕狗,那是唯一的生命,沒有其他人。久而久之,除了狗以外就是你,你慢慢就融入到這個狗的集體當中去,也沒有把狗當狗了。狗也沒有把你當不是狗了,既然跟狗在一起就要遵守狗的規則。狗的規則就是,牙齒比較長的是老大。再有,大家比較喜歡吃屎,如果要按照人的習慣去做的話,狗肯定不甩你,因為這不是好狗,好狗是四條腿走的,兩條腿走路太醜陋,做狗就得四條腿走。
你很想得到這一群狗的認同,怎麼辦?所以就改變自己,也四條腿走路,跟他們一起吃屎,然後把牙齒磨得尖一點,這其實就是不成熟的表現。如果你是個成熟的人,你就知道我們活著並不是為了要順應,也叫隨大流,隨波逐流。
給予比索取更快樂(三)
(2011-09-14)
人活著的意義
釋寬見:我們活著要做什麼樣的人?你要多讀聖賢書。讀過《弟子規》沒有?
※※:沒有。
釋寬見:我送你《弟子規》吧,該做什麼樣的人。孟子說:「雖千萬人勿往矣。」聽說過這句話沒有,以前高中有這篇課文的。「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自反而說,雖千萬人勿往矣」,看過沒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說,雖千萬人勿往。」孔子說過,最大的勇氣是這樣的,自我反省後,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正確的,即使對方是一個身份低下的人,我也會感到畏懼和羞恥;但反省後,確實自己的行為正確,即使對方有千軍萬馬阻攔,我也能勇往直前。這就是修行人的有所為、有所不為。
而你現在很容易受環境的影響,好在沒跟一群狗在一起。聽懂沒有?要向聖賢學習。如果是不正確的,別人都吃屎我也不吃。但如果你只是希望得到別人認同的話,跟著一群流氓,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要是碰見一群狗,你又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釋寬見:正義感挺強?你現在沒有分辨能力。有些時候不會像我說的這么明顯。你不讀聖賢書,怎麼知道什麼叫正義感。你現在思想和人格還沒有定型,正是關鍵時期,要把自己人生的方向看清楚。這個時候,你遇見什麼就很容易受影響,所以孟母三遷,要把自己遷到一個環境好的地方。你要多跟有理想、有志向、有智慧的人在一起。「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覺其香。」沒聽說過?就是如到了花室當中,久而久之,花室很香,自然就會沾染花的芬芳,你身上就有花的香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入到花室當中,久而久之就聞不到香味了,不是沒有,是因為自己身上也帶了這種香味。
你要每天去賣肉的地方,渾身就是腥臊氣,自己也聞不到,為什麼?自己也渾身都是這味道,你就聞不到了。所以,你現在是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時候,找一些書,都是適合你的,把我那些書也好好看看,要讀聖賢書。
《覺海慈航》、《了凡四訓》給過你吧,現在很關鍵,這個年齡段一定要多跟好人在一起,多讀好書。《了凡四訓》,了解並改變人生命運,看這本書。你現在還好,基本上是一張白紙,因為還沒有完全定型,就像一個陶泥一樣還可以捏。等再過十年就很難捏動了。再過十年的話,你就形成自己的一種思想了。
《弟子規》教你怎麼做人,過去是兒童啟蒙讀物。要找一個好的環境,像你說的那個小男孩,不要再來往了,他的思想已經被染污,要跟他接觸,很快就跟他一樣。記住,人活著不是希望別人要給予我們什麼,這個不是人生的意義。人活著的意義就是我們能給出什麼。我們能給予別人什麼,給予這個社會什麼,給予這個宇宙什麼,給予眾生什麼——這才是人活著的意義。為什麼要叫你多讀聖賢書,《地藏菩薩本願經》讀過嗎?再繼續好好讀,家裡有沒有,一定要好好讀。看地藏菩薩怎麼做的,向這些菩薩學習。
還有,要加到學習群里去學習。你這個年齡段,正是樹立自己人生觀世界觀的時候,現在的學習非常重要。
你剛才說的其實都不是問題。弟弟出生,你沒有那麼多的寵愛了,我覺得是個好事,否則的話你更長不大。在家裡受到寵愛最多的人,往往會最沒出息。為啥?他習慣了別人給予他,習慣了接受,不習慣付出。這樣的人往往是沒有出息的。所以你很幸運,逃脫了。當然,你姐姐嘛,她是老大,老大確實有老大的好處,它的好處在於什麼?是因為下面有小的,她不可能跟小的搶東西,不能跟小的去爭寵,就會有一種責任感。你現在也要學會這種責任感。因為有這種責任感,所以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如果你是最小的,那我有理由要最大的:蘋果我要最大的,什麼什麼我要第一個拿,菜我要第一個吃。那就不對。
你看,《弟子規》教怎麼做人,弟子規弟子規,就是做弟子的規矩,做學生的規矩,做兒女的規矩。人按照這個做,將來就是有出息的。所以說,你一直希望向別人證明些什麼,想得到別人的認同,但是又很習慣於接受,習慣於別人給予你,很多人都是這樣。
你現在二十幾歲,想想看,如果是三十歲、四十歲還這樣子,可不可怕,要付出,要給予啊!二十歲你這個樣子很可愛。到三十歲還這個樣子,你就不是可愛了,而是可悲。
給予比索取更快樂(四)
(2011-09-14)
學孔融,讓梨
釋寬見:你不需要去爭寵,要學會「孔融讓梨」,把寵讓出去,這才是本事。爭寵說明我們很幼稚。把寵讓出去,這才是你的本事。孔融三歲就知道讓梨了,所以能成為小孩子學習的典範。
三歲就懂得讓梨,我們現在還想爭梨。覺得弟弟把你那個梨搶走了,是嗎?實際上是這個樣子,只不過此梨非彼梨也。
※※:可能還好。因為我弟從小在市裡上學,我跟姐姐從小到大一起生活長大。
釋寬見:那你老搶你姐的梨。為什麼說孔融厲害?孔融三歲,上有大下有小,有一天拿了三個梨,給他們三兄弟。父親逗他,來,你先挑一個吧。你猜孔融挑什麼梨啊?挑個最小的梨。他爸爸就問他:「你為什麼挑最小的梨?」「弟弟比我小,我比他大,我應該讓給他。」「哥哥也比你大呀!」「哥哥比我大,他的胃口就大,所以他要吃大的。」你看沒有,他總是學會讓出去,把好的東西讓給別人,這樣的人就是了不起的人。
你爸不是很欣賞你姐嗎?我讓出去,替她高興。佛法講「隨喜」,你替她高興,也能得到她的功德。你說:不要緊的,姐姐確實很棒。發自內心為她高興,你的人格就閃光。你想想看,如果你是你爸,比較喜歡老大,老二呢,不但不嫉妒,還很替姐姐高興,你說老爸會不會改變對你的看法?哇!孔融第二啊!
但是,如果老爸喜歡老大,老二特別嫉妒,總是撅著個嘴,心裡悶悶不樂,老爸當然也會察覺,哎呀,很愧對。但事實上會覺得,哎,孩子還是不太行啊。你有孔融的勁就好了。不要嫉妒,不要小心眼。聽懂沒有?心胸要大一點。世界上並不只是你這兩姐妹,我跟你講,多了去了。看看,汶川地震,多少人生活條件比你差得多,你有沒有想過。街上討飯要飯的,缺胳膊少腿的,想過沒有。你就跟姐姐弟弟比,眼光忒短淺了。
釋寬見:原先不是還好,是因為隱藏著。爆發說明什麼?說明有這個種子。你沒有這個種子會爆發嗎?以前還好是說明什麼?種子沒發芽。就像冬天一樣,冬天的大地,你看真乾淨,萬物都枯萎了,是不是。那是不是真乾淨,啥都沒有了,一到春天怎麼樣?全發芽了。說明什麼?地底下有種子。冬天看不見而已。所以你現在必須要智慧,要讀聖賢書。要有一種大的心胸,要學會不要嫉妒,不要小心眼,不需要去跟別人爭寵。要學會去給予別人寵,都希望得到別人寵,為什麼不能給別人寵。
打個比方來講,誰要能對你好,你是不就覺得他很好?那你希不希望別人覺得你好?誰對你好,幫助你,給予你,你是不是就覺得這個人很好?
※※:嗯。
釋寬見:那你希不希望別人也覺得你好?
※※:希望啊。
釋寬見:怎麼辦?你就應該對別人好,給予別人吶!要付出,要服務。明白了沒有,想想看,你為什麼會對他好?因為他能給予,他能總是付出,總是服務,那這樣的人是不是我們效仿的對象。你希不希望別人也認為你很好,希不希望別人認同你,怎樣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同?
※※:對別人好。
釋寬見:對啊!付出、給予、服務。不要小心眼。比如說,這里有個蘋果,你們倆人都想吃,都很渴了。然後,她說,你吃吧,我不要緊的。你會覺得怎麼樣?
※※:不好意思。
釋寬見:然後呢?
※※:我應該讓她。
釋寬見:會覺得這人很好。會不會覺得很願意跟他交朋友,會不會很認同他,怎麼樣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同?
※※:對他好,付出。
釋寬見:對。再比如,你們兩個人考試。平時都差不多,經常你拿第一,他拿第二;或他拿第一,你拿第二,都是這樣。然後,這次考試,你拿了第一,老師就表揚了你,他不但不嫉妒,反而祝賀了你,你會覺得怎麼樣?
※※:人挺好的。
釋寬見:是不是很願意跟他交朋友,覺得這人真不錯。所以,當你看見別人成功的時候,你應該怎麼樣?
※※:替他高興。
釋寬見:對,替他高興,你就能得到他的認同,也就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同。因為你心胸寬廣。如果你還是犯小心眼,嫉妒,「有啥了不起,平時還不如我呢!」別人都會這樣子來鄙視你。如果你成功了,別人這次沒成功,你並沒有驕傲,你說其實我學的不如他,這一次是僥幸而已,平常多虧他的幫助我才有今天這樣的成績。如果能這樣子,周圍人會怎麼看你?
釋寬見:不居功自傲,不洋洋得意,學會照顧到別人的情感。這樣的人怎麼可能不得到別人的認同呢?如果說,你經常犯小心眼,別人考了第一,你在這里發牢騷。你考了第一就覺得,嗯,他不行吧。知道怎麼樣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同了嗎?再一個,做好事不要求回報,對人好不要求回報,你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同。比如,跟同學在一起上課,有一天你正好沒橡皮了,他借橡皮給你用。以後每次見到你,他就提起那一塊橡皮,你覺得怎麼樣?
※※:煩不煩呢。
釋寬見:是啊。可是他從來也不提那個橡皮了,你覺得這人怎麼樣?
※※:挺好。我應該回報他。
釋寬見:對了。越不求別人回報,別人就會越認同你。越求別人回報,抵消掉了,煩不煩。我借了你橡皮,還覺得你煩不煩啊?做好事一定不要求回報,包括我們對爸爸媽媽,對姐姐弟弟,對其他人。對別人好不要求回報,越求回報你越可憐。不求回報人人都誇你,一求回報,煩不煩啊!結果好心還得不到好報。為啥,不能怪別人,因為你老求好報,你煩不煩啊你?借你個橡皮就是我爹啦。
你就是很希望得到回報,得到別人的認同。記住,只管好好去做,不要求回報,不要求別人認同你,認同不是求來的。不管姐姐弟弟,或者爸爸媽媽有沒有認同你,他們認同,你也不要驕傲;不認同,你也不要覺得他們欠了你的,或者覺得自己心裡頭很堵得慌。
給予比索取更快樂(五)
(2011-09-14)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釋寬見:你周圍的人,有成功的就替他高興;有失敗的,就去安慰他,這樣的人就是有出息的人。不要給鼻子就上臉,有點小成績眼睛就看天上去,不正眼看人了。稍微有點小打擊,簡直天都塌下來。
※※:要對別人好,不要求有回報。要懂得付出,不要一味索取。別人成功要替別人高興,不要羨慕別人。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不要要求別人對自己認同。
釋寬見:只有這樣子,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只有這樣子才能得到一個明智的、有意義的人生。給予比索取更快樂,為他人服務而不要求回報,也不要求別人的認同,不要嫉妒,不要小心眼,總是能夠為別人著想,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樣的人誰不喜歡,這樣的人誰不誇,這樣的人誰不願意跟他在一起呢?這樣的人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人。否則,頂多是一個行屍走肉而已,來到這個世界上,對這個世界沒有任何的意義,只是消耗了一大堆能源,成為這個世界的寄生蟲。何去何從,你的選擇是什麼。
回去把這些好好整理一下,寫成一篇日記,好好地梳理自己的思維,梳理清楚,把它寫下來,當你有困惑的時候,當你腦子亂的時候就看這個。
釋寬見(對提問者的母親):孩子挺好。《佛海心滴》這本書里頭也有很多你這個年紀的人提的一些問題。孩子沒有問題,只不過是因為這個年齡段,比較敏感,但她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你們對她也是干著急。
釋寬見:你媽真的很愛你啊。你看為了你,專門帶你到師父這兒來。
釋寬見:你們現在坐下來溝通溝通。不要光嘮叨。你就記住,不要光想把你的意願強加給她。哦,女兒,我是你媽,我講的得聽,你得這樣,你得那樣……這不是一個正確的溝通方法。
※※的母親:這樣不行?
釋寬見:不行。打個比方來講,你像她這個年紀的時候,爸媽跟你這么說能接受嗎?她也二十幾歲了,而且她這個時候很敏感,希望能夠得到爸爸媽媽的認同。對她應該以誇獎為主,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有一點,對孩子不要過份寵愛,要讓她去幫你們做事,有什麼事要找她去做。
※※的母親:她不樂意啊。
釋寬見:不是她不樂意,有原因的。你要讓她認識到她的重要性。你就說:「你能幫媽媽辦件事嗎?」你要讓她覺得她能幫你。你說:「辦的什麼事啊,這么差勁。」她幫你辦了,在辦的過程當中,你要鼓勵她,誇獎她。辦得真好,感謝你,她就有幹勁了。
干件事,不滿你的意。「啊,你看,叫你干件事,這么點簡單的事都干不好!」沒辦過嘛,對不對。跟你一樣,你都幾十歲了,那麼有經驗,哪兒能跟你一樣啊!她只要去辦,就是好事。辦的過程中,如果有些地方沒辦好,你也說「不要緊的,你已經努力了,吸取教訓吧」,對不對,她就有幹勁了,下次更願意干。
如果你讓她辦件事,馬上就把她積極性打下去了,她下次還給你辦?孩子為父母服務積福報,懂孝敬大人、長輩有福報。
釋寬見:你錯了。這不是你說的事。這話你說不行,別人才能說。你看書上說了,你得對我好。能這樣說嗎?這話是別人說的,不是你說。我說可以。我說「你要尊重師父,書上寫的」,我能這么說嗎?這話不能我說,是別人說。但是你可以去做。
再一個,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樣她就會越來越有自信。孩子是父母的幫手嘛。剛開始沒經驗是正常的,讓她做,做不好不要緊。其實不是為了讓她做,是為了通過這個做的過程鍛煉她,融洽雙方的關係,借這么一個由頭才好跟她說話,才好跟她溝通,否則不就有代溝了,這就是個媒介。
給予比索取更快樂(六)
(2011-09-14)
代溝原本不存在
※※:愛。
釋寬見:其實你女兒也很愛你。愛父母,愛姐姐,愛弟弟。也是現在沒找到方向。有時候父母望子成龍,就著急,因急反而生亂,想她一出馬就跟超人似的,一點錯誤不犯,可能嗎?允許犯錯誤,做得好不好,那是一個經驗問題,做不做是態度問題,她只要做了,你就要鼓勵她。你說:「哎呀,媽就你一個寶貝女兒啊!你去幫我做個事吧!兩個寶貝女兒,幫我做件事吧!哎呀,謝謝你,可幫媽大忙了」。她一聽高不高興,你媽這么說,你高不高興?她做完之後,你啥反應也沒有。好,那你自己做吧。
※※的母親:是。
釋寬見:其實現在父母會教育孩子的也不多,大部分都不會教育孩子。
※※的母親:好像代溝太深。
釋寬見:錯了。代溝本來是不存在的,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我們不懂得方法,它就成了一條代溝。打個比方來講,這里有台電腦,你要會玩電腦,跟電腦之間就沒有溝。對不會玩電腦的人,可不就是條溝嘛。就是因為我們不會,所以才有溝。不會電腦的人,電腦擺在這里發獃,開都開不了;會電腦的人一按這個開關,不就開了嘛。你不知道開關在哪裡,就是把它敲碎了,它也不開。會開的,你看,一按這個按鈕,啟動了。
溝,就是你不知道按鈕在哪兒,對不對,所以你急壞了,使勁敲,怎麼還不開?你敲碎了也沒用啊!這就是所謂的溝了。會的人就沒有溝。人與人之間也是。剛才我教媽媽打開女兒這個溝。
我再教女兒打開媽媽這個溝。溝是雙方的,你媽不知道你的按鈕在哪兒,其實你也不知道你媽的按鈕在哪兒。到你媽這個年齡,她對兒女這種愛,天然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愛能勝過父母對兒女的愛,父母可以說一切都為了兒女,不求任何回報。但是,你媽愛兒女,她這種愛是如此強大,強大到了你難以接受的程度。這種愛,她會表現出愛嘮叨。記住,當你媽嘮叨你的時候,你媽又開始愛你了。所以你要習慣媽媽的嘮叨,接受媽媽的嘮叨。你聽媽媽的嘮叨,有助於舒緩她的心情。不僅僅是媽媽的問題,女的很多都愛嘮叨。到你媽這個年紀就會更厲害些。所以她愛嘮叨,是一種發泄,舒解她的負面情緒,嘮叨完之後她就快樂。你想不想讓別人快樂?你要想快樂,就得給別人快樂。剛才你記得吧?你想不想快樂?
※※:想。
釋寬見:你想快樂的話,就給別人快樂,這是因果。我教你一個給媽媽快樂的方法,就是聽她嘮叨。有點難度啊,但是我告訴你,這是最簡單又不花力氣的,讓別人得到快樂的方法。你心煩的時候不是也想找個人嘮叨嘮叨嗎?有沒有?
※※:有。
釋寬見:那你希不希望這個人煩你,別說了別說了,煩死啦。希不希望聽到別人這樣的反應?她其實什麼也不用說,只要你講完了,其實你就高興了。對不對?你媽這個年紀尤其需要這種嘮叨。我告你啊,女人之所以比男人長壽,就是因為她會嘮叨。
你要理解你媽媽,你媽的嘮叨就是因為她愛你,所以當她嘮叨的時候,你要做這樣的思維,媽媽又開始愛我了。
第二,這就是最簡單的給別人快樂的方法,何樂而不為。你只需要坐在這里聽就行了。當然對媽媽,我又要說一句,不要嘮叨。年輕人最怕嘮叨。好話說三遍就叫嘮叨。說得越多,別人逆反心理就越強。尤其他們這個年齡,還是逆反心理比較強的時候,青春期綜合征其中一個就是逆反心理,剛才沒說到。但應該很快會過去。嘮叨之後就會逆反,正確的我也逆反。
所以第一點,跟別人打交道,要學會找自己的問題,不要找別人的問題。如果你找自己的問題,那麼雙方之間的問題就可以解決。如果你找別人的問題,雙方之間的問題能解決嗎?再一個,什麼叫找自己的問題?你不要說:「你應該干什麼,你還沒做到什麼。」你應當說:「我應該干什麼,我還沒有做到什麼。」這就叫找自己的問題,不要找別人的問題。這樣,雙方之間就不會有溝了。雙方之間為什麼會有溝?就是因為我老說你應該干這個,你不應該干那個,溝就存在了。如果你說,我應該干什麼,我什麼還沒有干好。溝還存在嗎?記住啊,對所有人都是這樣子。這就是智慧。
(對母親說)我為什麼說你剛才講的錯了呢?「我也跟你講,要孝敬爸爸媽媽你才有福報」。這個問題錯在哪裡?這是找她的問題,你是讓她干什麼。你應該說:「我不應該嘮叨,我應該考慮到你的感受。」還有溝嗎?所以剛才這個話,你為什麼錯了?因為你在找別人的問題。「你應該要為父母服務,這樣增長你的福報,結果你還沒有這樣干,你太不應該了」。這是找別人的問題。這個話要是女兒說,就很對。
(對女兒說)你說就很對,你說:「我應該為爸爸媽媽服務,這是增長我的福報。」
我們經常把說的內容搞錯,顛倒了。尤其我們學到的佛法是給自己用的,不是給別人用的。學雷鋒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你看,你要學雷鋒啊,你要毫不利己,專門為我呀!這樣行嗎?你應該對自己說,我應該毫不利己,專門為你們啊。這樣說就對了。學到的這些道理是用在自己身上的,不是用給別人的。一定記住這一點。所以千萬不要用師父說的這些話去要求別人,師父告訴你們這些東西是要求誰的?
※※:自己。
釋寬見:對,每個人都是要求自己。師父今天教了你們兩個方法。教媽媽如何去開啟女兒的開關;教女兒如何開啟媽媽的開關。其實問題很簡單,但是很重要很關鍵。
你很有福氣,二十歲就皈依了佛門,遇到了佛法。這是很大的福報。你看你今天學到的東西,你媽媽也是第一次聽,她比你晚聽了二十幾年。如果你抓住這個機會,將來會很快超過你的母親。你媽當時沒有那個福報,但是現在也不晚。所以你應當很慶幸,這些道理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聽得到的,誰會跟你講這些?所以要好好珍惜,這些話要真正認識到了,會改變你的一生。
我看到一個非常有前途的孩子和一個非常慈愛的母親。是不是要跟母親表示一下?擁抱一下。
釋寬見:阿彌陀佛!很棒很棒!悟性真的很高!你看你才學了一小時就有這樣的悟性,你以後要繼續學下去會怎麼樣?所以,這個世界很寬廣,聽懂沒有?好好學。阿彌陀佛!吉祥如意!
(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