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見法師:《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一 4 五趣唯心造

佛說十善道經》講記一(4)
——改變人生命運的秘笈

四、五趣唯心造

「由是故有諸趣輪轉」。由於每一個人所造的業是不同的,所以才有了諸趣的輪轉。趣就是道的意思。六道也叫六趣,所以有六道的輪回。諸趣是指五趣或者六趣,也就是六道。五趣構成了我們生命層次五種類型,就是眾生五種類型。在五種類型里,把天道和阿修羅道放到一塊兒來講,所以稱為五趣。天道眾生人道福報要大一些,他的處境在五趣里頭就是最好的。其次就是人。三惡道是最差的,一道比一道差,地獄眾生生活處境是最差的啊。

這種六道輪回都是由於造的業力不同而導致的,所以有情生死輪回主要是緣於我們的心念,因為你心的造作,起心動念然後去造作善惡業力,所以佛教講「萬法唯心造」,但這個唯心所造跟我們講的唯心主義不一樣。佛教既不是唯心主義,也不是唯物主義。一般西方哲學講的唯心,所說的心是一種固定不變的精神實體,作為第一性的存在,它具有永恆不變的內涵,是神的代名詞。而佛法所講的心不具有永恆性。另外,西方哲學所講的這種心,它能生萬物又不其他的東西所生。而佛教講的這個「心」就不一樣了,這個「心」是因緣而起的。《成唯識論》中說:「眼識九緣生,耳識八緣生,鼻舌身三識七緣生,意識五緣生。」心不是實有的,也是無自性的。佛教為什麼不叫唯心也不叫唯物呢?因為我們一般所講的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是把「心」跟「物」分開來講的,兩個是絕對不一樣的,而佛法里講「心」跟「物」是一體,不能分開。總之,佛教認為:心不是獨立的、客觀的存在,不是單一的,不是固定不變的,心與物是相互依賴地存在。所以佛教所講的這個「唯心」跟我們一般西方哲學所講的「唯心論」是不一樣的。

接著佛講:「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這是在龍宮講法佛說龍王你看,與會的這些大眾以及大海當中種種的這些眾生啊,「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形色種類一不一樣嗎?佛告訴他,聽法的除了大菩薩比丘以外,還有這些魚、蝦、螃蟹鯊魚、金魚等海里的眾生大海當中的眾生形色種類千差萬別,一不一樣呢?

「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都是由善業和不善業所導致的。從三門來講,業力造作無非是通過三種途徑來造的,哪三種途徑呢?身業、語業、意業。打個比方,我們動了一個念頭,比如說我想害一個人,我想做一件壞事兒,這算不算造業啊?造了什麼業啊?意業。然後我就罵他,就造了什麼業啊?口業,也叫語業。我罵他還不行,還不解恨,我就開始動手打他,這是造了什麼業啊?身業。這樣身語意都造作了。這時候是以意業為先導,如果說你心裡沒有對他惡念你不能付諸語言與行動,所以所有這一切,它的根源都在眾生的心所造下的種種業所導致的。

有生為魚、蝦啊,還有菩薩比丘,這些都是由於造不同的業所導致的。意業會不會傷害人呢?比如我心裡頭對你惡念表面上滿臉堆笑,你可能不知道。一般來講這種意業是不容易感覺到的,不過一個修行成就的人,他的意念經過訓練,就可以直接作用到人的身上了。

佛經中有一個記載,在古印度有一國王得罪了一個仙人,這個仙人是外道的,生起了嗔恨心,一怒之下就把國王城市給毀了。仙人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力量呢?靠的就是意念,因為他意念下了一場冰雹,就把整個城市給毀滅了這就是意業所致啊。當然我們佛法當中講的修行不可以隨意起心動念去傷害別人,傷害別人都會造下惡業啊。國王因為得罪了仙人仙人這一時之快,互相冤冤相報啊。仙人把這個城市給毀了,造下了殺業。由此而見,世界的千差萬別都是於心念的不同而導致的,由於我們心念的不同所以導致了行為的不同,這就導致了世界的種種的差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