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安法師:《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講記 第六講

第六講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們來繼續學習《一切如來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請看經文:【爾時世尊前路不遠,中至一園,名曰豐財。於彼園中有古朽塔,摧壞崩倒,荊棘掩庭,蔓草封戶,瓦礫埋隱,狀若土堆爾時世尊逕往塔所】。這是講佛在應供的路上,到了豐財園。一般情況下,佛都是在接受施主供養後才講法,今天在應供的路上至豐財園就宣說了寶篋印經法,此經的興起因緣很特別,表明此法殊勝無比,救眾生苦難最急,所以佛在應供的路上就宣說了此法這一經文從字面上簡單的解釋為:【釋迦牟尼佛在往前走不遠的地方,到了一座名叫豐財的園;在豐財園當中,有一座古老朽壞的塔,塔已經摧壞崩倒了,種種的荊、棘和爬蔓的草掩蓋住了塔的庭院和門戶,塔被破碎的磚瓦掩埋起來,看上去像土堆一樣。這個時候,佛直接走到塔的地方。】這隻簡單的表面意思。我們前面講過,經有「湧泉」的意思,所以經文字字句句都有無量的深義;此經全體是佛境界,全顯如來藏性,所以更深一層的意思是:【爾時世尊前路不遠,中至一園,名曰豐財】「前路不遠」表我們的佛性時時刻刻在我們六根門頭放光,只是我們不認識它而已;一旦修行開悟,才知道佛性就在面前。像唐朝龍潭崇信禪師,跟隨天皇道悟禪師出家幾年當中都沒有得到師父一句半語的法要。他有一天向道悟禪師說:「師父弟子跟您出家已經多年了,可是一次也沒有得到您的開示。請師父慈悲,傳授弟子修道的法要吧!」道悟禪師聽後回答道:「你剛才講的話,好冤枉師父啊!自從你跟我出家以來,我時時都向你傳授修道的心要啊。」崇信禪師說:「弟子不知道您傳授給我什麼!」道悟禪師說:「你端茶給我,我喝;你捧飯給我,我吃;你向我合掌,我就向你點頭。我何嘗一日懈怠,不都在指示心要給你嗎!」崇信禪師聽了,當下頓然開悟。這樣的禪宗公案很多,確實我們能動能看能聽能說,都是佛性妙用也就是這里的【前路不遠】;【有古朽塔】表明此寶篋印經法過去佛就已經宣說過,今釋迦牟尼佛又要宣說,說明此法眾生利益廣大無邊,所以過去現在諸佛一再宣說,乃至未來諸佛亦要宣說。由此可知,此法是三世諸佛之心要,眾生離苦得樂慈航,我們能值遇此法實在是無上的福報!「豐財」是表我們的自性有豐富的法財,就是《華嚴經》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也是六祖惠能大師講的:「何其自性本來具足」,佛果地的智慧德能相好我們本來都具足,就是【豐財】;【於彼園中有古朽塔,摧壞崩倒,荊棘掩庭,蔓草封戶,瓦礫埋隱,狀若土堆】「塔」代表佛意,也是代表我們的佛性,「摧壞崩倒,荊棘掩庭,蔓草封戶,瓦礫埋隱」代表我們自性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被種種的煩惱掩蓋住了,也就是華嚴經上說的「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狀若土堆」說明我們背覺合塵,煩惱做主,所以輪迴六道,做苦眾生。「爾時世尊逕往塔所」表佛徹證真如自性
  【於時塔上放大光明,照耀熾盛,於土聚中出聲贊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今日所行極善境界。又婆羅門,汝於今日獲大善利。」】這一句簡單解釋為:【在這個時候,塔上放出大光明光明照耀的非常熾盛,在土堆中有聲音讚歎道:「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你今天所行的是極善境界婆羅門你今天將會得到非常大的善妙利益】,再深講一些,佛放光目的就是利益眾生,「塔上放大光明,照耀熾盛」表諸佛徹證自性,從體起用,廣利一切眾生。【於土聚中出聲贊言:「善哉!善哉!】在這里兩個「善哉」,表示讚歎到了極點。諸佛出世的目的有一個,就是希望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圓滿成佛。而寶篋印經法能廣度一切眾生,大暢諸佛眾生的本懷,所以一切諸佛都來讚歎「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今日所行極善境界這是十方諸佛釋迦牟尼佛作證明。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是佛的別號,有別於其它的佛名。「釋迦」是能仁的意思,「牟尼」寂默的意思。這個名號的意思是說佛能夠慈悲的教化一切眾生,而心卻是寂然不動的。所以能仁是慈悲寂默智慧,佛是慈悲智慧圓滿聖者。另外,這個名號也是以被教化眾生的根機來立的,佛看到我們這個世界眾生太缺乏慈悲心,所以名字中用「釋迦」;看到我們煩惱太重,所以名號當中用一個「牟尼」。【今日所行極善境界】「極善境界」就是宣說寶篋印陀羅尼經法。「極善」是說善到極點了,什麼樣的境界才是「極善」呢?當然是佛的境界菩薩境界功德還沒有圓滿,不能稱極善。由此可知,此經確實是佛全體果德的境界,我們眾生不一定能完全相信,所以一切諸佛都來讚歎證明,我們看到這里,要生起信心啊。這樣的讚歎證明,經文後面還有,在佛講完寶篋印陀羅尼的之後,十方諸佛又是讚歎證明。讚歎一方面顯示出此經稱佛本懷,一方面來幫助我們生起信心,我們要清楚啊!【又婆羅門,汝於今日獲大善利】,這是諸佛婆羅門的讚歎和授記,在下面經文當中就有【其婆羅門遠塵離垢,得五神通】,這就無垢妙光獲得的善利。其實不僅如此,因為有無垢妙光的祈請佛應供,所以才有佛講寶篋印經,一切眾生才能得到此法的無邊利益,那麼無垢妙光所獲得的善利就不僅僅是「遠塵離垢,得五神通」了,而是「大善利」,將來必定能很快的成就佛果就像《無量壽經》上阿難尊者看到佛現稀有的瑞象,那是以前沒有見到過的,於是請問佛是什麼原因,這樣一問就引出了佛說《無量壽經》,所以佛讚歎阿難:「汝今斯問,勝於供養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布施累劫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功德百千萬倍。何以故?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所以,我們要清楚啊,是「大善利」。
  再看下面:【爾時世尊禮彼朽塔,右繞三匝,脫身上衣,用覆其上,泫然垂淚,涕血交流,泣已微笑。當爾之時,十方諸佛,皆同觀視,亦皆流淚,各所放光來照是塔。】這段是說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頂禮朽塔,右繞塔走了三匝,並且脫身上衣,用來覆蓋在塔上,傷心的流下了眼淚眼淚和血交在一起,佛哭完後又微笑起來。此時,十方一切諸佛,也共同觀看,也共同流淚,並且每尊佛都放光來照寶塔
  我們說過,佛的一舉一動都是有密意的,在這里佛的舉動確實很不尋常!「爾時世尊禮彼朽塔」釋迦牟尼佛也頂禮寶篋印塔,佛是究竟圓滿尊貴的,為什麼還頂禮寶塔呢?因為寶篋印經法是諸佛心印,從此心印出生一切諸佛,所以佛也頂禮寶塔。像《心經》上說:「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提」,《金剛經》也說:「一切諸佛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另外,佛都頂禮寶篋印塔,可見此寶篋印塔的殊勝功德,是最高最上的,我們要珍惜這樣的法啊,一定要好好修持千萬不要空過!
  「右繞三匝」佛不僅頂禮此塔,還繞塔三圈,可見佛對此塔的恭敬。佛這是以身說法,來告訴我們此塔的殊勝功德,我們要信受啊。「脫身上衣,用覆其上」佛把自己的衣服蓋在塔上,這是表塔與佛身是無二無別的,我們見塔就等於見佛;供養塔就等於供養佛,尤其是寶篋印塔,代表的是一切諸佛
  「泫然垂淚,涕血交流,泣已微笑。」佛流淚時,是淚血交流,顯現的是極難過的樣子。我們要問,佛是斷除一切煩惱的,為什麼還流淚、微笑呢?要知道,佛的流淚與我們一般凡夫的流淚不一樣!我們傷心難過才流淚,我們是被煩惱所牽;而佛沒有任何煩惱,只是現一個樣子而已。就像鏡子裡面的人一樣,我們哭他也哭,我們笑他也笑,樣子一樣,但我們有心,鏡子裡面的人無心,只是樣子而已!佛也是這樣的。佛為什麼要現這個相呢?後面的經文,佛把原因告訴我們了:「我若滅度,後世末法逼迫之時若有眾生習行非法,應墮地獄不信三寶,不植善根,為是因緣佛法當隱,然猶是塔堅固不滅,一切如來神力所持。無智眾生惑障覆蔽,徒朽珍寶,不知採用,以是事故,我今流淚,彼諸如來,亦皆流淚。」佛這是在為我們一切眾生難過啊!像當年佛在世時,魔王波旬看到佛度了很多人,心裡很難過,他也來見佛,請佛趕快入涅槃,佛也答應了。魔王告訴佛:「等你滅度之後,我要破壞你的佛法。」佛笑笑說:「佛法真理真理決定不能破壞。」魔王說:「到末法時期,我派我的魔子魔孫出家,都披上袈裟,做你的佛門弟子,來破壞佛法。」佛一句話不說,也流淚了,這是佛悲憫我們一切眾生的苦啊!「泣已微笑」,佛又微笑了,因為佛今天終於機緣成熟,可以宣說此寶篋印大法了,此法能普遍利益一切眾生經文當中都說的很清楚,佛是在為我眾生而微笑!佛對我們真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啊!
  「十方諸佛,皆同觀視,亦皆流淚」表示佛佛道同,不僅是釋迦牟尼佛一尊佛,十方一切諸佛都是一樣的心,都是眾生流淚。「各所放光來照寶塔」表明此塔總攝一切諸佛智慧功德
  【於時大眾驚愕變色,互欲決疑。】這個時候,與會的大眾內心都很驚愕,面色也有變化,彼此相互之間都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來決斷心中疑惑。這表明此法是佛境界大眾不能明了,所以「驚愕變色,互欲訣疑」。
  再看下面的經文:【爾時,金剛手菩薩等,亦皆流淚,威焰熾盛,執杵旋轉,往詣佛所,白言:「世尊!此何因緣,現是光相?何如來眼流淚如是?亦彼十方諸佛大瑞光相現前?唯願如來於此大眾解釋我疑。」】
  「金剛手菩薩」,又名秘密主,在密宗的地位很高,手持金剛杵,是八大菩薩之一,與觀音文殊合稱為「三族姓尊」。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文殊菩薩代表智慧,金剛手菩薩代表力量。諾那祖師講:「金剛手菩薩,是大勢菩薩之忿怒像。又大勢菩薩,是阿彌陀佛之心所變化,故為阿彌陀佛化身。修金剛手菩薩法,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簡單言之,能具足威權,制服諸魔外,消滅一切地水火風空所生諸災,一切所求,無不如願成就,命終時直生西方凈土。因金剛手菩薩,是統轄一切金剛護法,輔助阿彌陀佛普度眾生故。」不過也有認為金剛手菩薩普賢菩薩的,像黃念祖老居士說:「從密教來看,普賢大士就是密教的初祖----金剛薩埵。金剛薩埵也就是金剛手菩薩摩訶薩。在《聖無動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羅尼經》說:「此金剛手是法身大士,是故名普賢。」所以金剛手就是普賢。又《五秘薩訣》說:金剛薩埵者,就是普賢菩薩異名,也叫做一切如來長子,也叫做大阿闍黎。」其實,佛菩薩有無量無邊的化現,這都是應我們眾生機緣顯現的。像我們都知道印光大師大勢菩薩化身,在《金剛棒喝》上我們看到有人問宣化上人:「有人說印光法師大勢菩薩,是不是?」宣化上人回答中就說:「誰都可以化誰的身,菩薩境界不是凡夫所能測量的。」所以我們也不要覺得不一樣,總之,金剛手菩薩不可思議的大菩薩,他的證悟與諸佛無二無別,只是應眾生機緣顯現菩薩形象而已。像觀世音菩薩早就成佛了叫「正法如來」,但他又示現為菩薩輔助阿彌陀佛度化眾生,金剛手菩薩也是如此,早已成佛了!
  【爾時,金剛手菩薩等,亦皆流淚,威焰熾盛】上面經文我們可以看到,是十方諸佛流淚,而大眾卻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在這里金剛手菩薩等「亦皆流淚」,這就代表金剛手菩薩諸佛心,證悟與諸佛是一樣的。「金剛手菩薩等」表明與會的還有很多像金剛手一樣的大菩薩,並且還有很多金剛手菩薩的法眷屬。「威焰熾盛這就與佛放光是一樣的。【持杵旋轉】,金剛手菩薩形象就有右手持金剛杵,金剛杵是十方諸佛菩薩賜予威力灌頂的標誌,這個金剛杵有多重呢?在《佛說如來不可思議秘密大乘經》中就提到:當年釋迦牟尼佛住世時,一天金剛手菩薩和很多大眾集聚在佛的身邊。阿闍世王看見金剛手菩薩手持金剛杵,心裡就想:「菩薩右手持的這個金剛杵,到底有多重呢?」金剛手菩薩知道他的心念,就告訴阿闍世王:「這個金剛杵也輕也重,為了調伏傲慢者,所以就顯得特別重,而在謙虛者面前顯得特別輕。」金剛手菩薩把金剛杵放在地上,然後讓阿闍世王試一試,可阿闍世王使盡全力,金剛杵也絲毫不動。於是就生起稀有尊重之心。本來他以為自己很有力氣,因為他帶領軍隊打仗時,神勇無比,能降伏很多軍隊,但居然舉不動金剛杵;於是他就讓帝釋天主試試。帝釋天主以前與阿修羅作戰時,輕而易舉可拿起修羅王的大車,但竟也動不了金剛杵。帝釋天主又請的目犍連試試,目犍連尊者在佛聲聞弟子當中是神通第一,能把大海放在手掌上,轉動三千大千世界就像一般人用手指轉動金錢一樣輕松,可還是沒有辦法移動金剛杵。所以目犍連就生起稀有心問佛:「金剛手菩薩有大力量能夠持金剛杵,他的力量父母所生力量呢,還是神通力量?」於是佛回答:「父母生身的力量是有限的,而菩薩神通是無盡的,我如果開示的話,人天都不能明白!」然後佛讓金剛手菩薩自己舉一舉金剛杵,金剛手菩薩左手很輕松的舉了起來,然後拋向空中轉了七圈,又用右手接住了金剛杵。於是大眾都生稀有心,都來頂禮讚歎金剛手菩薩。然後由阿闍世王請法,佛開示菩薩修十法能獲得這樣的勝力,這十法是:一者、菩薩寧捨身命,終不舍棄無上正法;二者、於一切眾生,作謙下想不增慢心;三者、於彼劣弱眾生,起愍念心不生損害;四者、見飢渴眾生施妙飲食;五者、見怖畏眾生施其無畏;六者、見疾病眾生施藥救療;七者、見貧乏眾生惠令滿足;八者、見佛塔形象塗飾圓凈;九者、出歡喜言安慰眾生;十者、見彼負重疲睏苦惱眾生為除重擔。菩薩若能修這十法就能獲得如是的勝力。我們也要隨學啊。
  【往詣佛所,白言:「世尊!此何因緣,現是光相?何如來眼流淚如是?亦彼十方諸佛大瑞光相現前?唯願如來於此大眾解釋我疑」】金剛手菩薩到佛跟前,問道:「世尊啊,這是什麼原因現出這樣的光相,為什麼如來要這樣流淚呢,為什麼十方諸佛都現大瑞光相呢?希望您能在大眾中解釋我的疑惑!」「唯願如來於此大眾解釋我疑」從這里我們看到,實際上金剛手菩薩對於事實真相很清楚,不然他為什麼像佛一樣也流淚呢?「於此大眾」這分明是金剛手菩薩代與會疑惑大眾請法啊。此法全體是佛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竟,唯有像金剛手這樣的大菩薩才懂得請法。「解釋我疑」金剛手菩薩沒有疑惑,示現疑惑,代眾生請法,這一句所講的就是菩薩四攝法中的同事攝!
  【時薄伽梵告金剛手:「此大全身舍利積聚如來寶塔,一切如來無量俱胝心陀羅尼密印法要,今在其中。】
  從這一段開始,進入到此經的「正宗分」,正式的講寶篋印經法。
  薄伽梵,是諸佛通號之一,譯為「世尊」,就是佛十號具足德行圓滿,為一切世間所尊重!薄伽梵的意義是「出有壞」,所謂「出」,是出離有寂二邊;所謂「有」,據佛地經論卷一載,薄伽梵具有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六種意義;所謂「壞」,是指佛陀具有摧壞四魔的功德,《菩薩地持經》中說:「壞一切魔力,名婆伽婆。」在這里是指釋迦牟尼佛。
  【時薄伽梵告金剛手】佛告訴金剛手菩薩,就是在告訴與會的大眾,就是在告訴我們一切眾生,金剛手菩薩是我們的代表。【此大全身舍利積聚如來寶塔大眾看到的是「狀若土堆」,而佛卻說這是「大全身舍利積聚如來寶塔」,這是佛眼所見真實之相,是集聚諸佛如來全身舍利的大寶塔。【一切如來無量俱胝心陀羅尼密印法要,今在其中】「俱胝」是量詞,譯為千萬,或者億。「心陀羅尼」就是心咒,母音老人講:「密咒是佛和菩薩禪定中將自己的心化的符號」,佛的心咒裡面有佛全體的果地功德。【密印法要】佛果地的功德眾生很難明白稱「密」,我們持咒佛果地的功德在我們心裡就是「印」。「法要」就是法的精華,是佛無量劫修行成就的果實。這一句是說,一切諸佛如來無量無邊的果地功德都在寶塔當中。
  【金剛手!有此法要在是中故,塔即變為重疊無隙如胡麻子俱胝百千如來之身】金剛手啊,因為有這樣的法要在塔中的緣故,所以塔就變成了重重疊疊沒有間隙就像胡麻子一樣無量百千如來之身。由這一句我們可以看出來,佛的心咒與佛本身是無二無別的,麥彭仁波切說:「應將密咒受持為聖尊」,我們要有這樣的正見
  【當知亦是如胡麻子,百千俱胝如來全身舍利之聚】應當知道,也是像胡麻子一樣有無量無邊的諸佛如來全身舍利的聚集。這一句是說,此塔就等於有一諸佛的全身舍利。現在佛的舍利被全世界都視為稀世珍寶,我們很難得以在家供養舍利,但只要供養寶篋印塔,就等於供養一切諸佛的全身舍利,可見寶篋印陀羅尼塔的殊勝
  【乃至八萬四千法蘊亦在其中】,「八萬四千「不是具體的數字,而是形容無量無邊的意思。這是說諸佛無量無邊的法門都在寶塔中,由此可知,寶篋印經法確實總攝一切法門。後面的經文也有與此相同的地方
  【九十九百千萬俱胝如來頂相亦在其中】「九十九百千萬」也不是具體的數字,是無量無邊的意思。「如來頂相」是佛三十二相的第一相「無見頂相」,佛在世時,游化到波羅奈國,有東方的應持菩薩,想看到佛頂,他上升了恆河沙數那樣多的佛土,仍然看不到。佛的境界不是菩薩能夠測度的。佛是最尊貴圓滿的,「如來頂相」代表尊貴當中的尊貴殊勝當中的殊勝。這一句是說,無量無邊的諸佛如來的頂相都在塔中,也說明塔中有諸佛殊勝功德
  【由是妙事,是塔所在之處,有大神驗,殊勝威德,能滿一切世間吉慶。】因為有像這樣的奇妙之事,所以此塔所在的地方就有大神驗,有殊勝的威德,能滿足一切世間的吉慶之事。因為此塔代表一切諸佛諸佛圓滿殊勝的威德,是世間殊勝福田,所以供養寶塔就有不可思議感應,能滿足一切善妙的願望。「一切世間」說明不僅僅是我們人道十法界統統包括在內,佛、菩薩、緣覺、聲聞這是四聖法界,還有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這是六凡法界十法界的「吉慶」都可以滿足。「吉慶」就是吉祥喜慶之事也就是善心善願。佛的願的希望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快速成佛,此塔能滿願,經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塔對眾生利益菩薩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此塔亦能滿願;緣覺、聲聞雖是小乘,但此塔代表一佛乘法也能令他們回小向大成就佛道六道眾生都希望離苦得樂,此塔也能滿願。經文當中都有,處處可見「滿一切世間吉慶」之文在這里我們要提的是「吉慶」,我們必須是吉慶的善心善願才可以滿足,若是希望塔滿足自己的惡願,那是顛倒妄想印光大師在一函遍復中也開示我們:「倘仍存不善之心,雖能稱念,不過略種未來善根,不得現時感應。以佛菩薩皆是成就人之善念,絕不成就人之惡念若不發心改過遷善,妄欲以念佛菩薩名號,冀己之惡事成就者,決無感應,切勿發此顛倒之心也。」所以我們要清楚,自己的存心和願一定要與善相應才可以
  【爾時大眾聞佛是說,遠塵離垢,斷諸煩惱得法眼凈】在佛講完上面所說的話的時候,與會的大眾聽到佛這樣的說法,都遠離了塵垢,斷除了種種的煩惱,得到了清凈法眼。這一句是總說,下面是分別來說。「遠塵離垢」是遠離了塵垢塵垢煩惱的總稱,煩惱能夠污染我們的清凈心,所以稱塵垢。一般多指小乘初果斷八十八品見惑而得正見,稱為遠塵離垢,得法眼凈。但這里是總說,所以這里的「塵垢」「諸煩惱」包括的就很廣,不僅僅是見惑,也包括思惑,塵沙惑,四十二品無明惑。「法眼凈」不僅是指小乘初果見道的法眼,也包括菩薩法眼。下面我們分別來說!
  【時眾機異,利益亦別。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及菩薩道、阿鞞跋致、薩波若智,於如是事,各得其一】
  這是說與會大眾分別所得到的利益!「時眾機異,利益亦別」,大眾佛說的法是一樣的,但得到的利益卻不相同,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大家的根機不一樣。確實如此,我們在佛經祖師大德的傳記開示當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一起學一樣的法,但有的人開悟了,得到利益了;有的人沒有得到太大利益。這都是宿世的善根今世的對法的態度不同的結果。一方面,確實有些人過去生修得很好,根機很利,今世聞法很快就相應了。比如六祖惠能大師,在二十四歲的時候,一次給小旅店送柴,聽到客人念《金剛經》,他就聽,當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有所悟,於是去黃梅拜見五祖求法惠能大師不認識字,只聽了半部《金剛經》,但見五祖時就能說出「人有南北,佛性何有南北」的話,在寺院勞動了一段時間又說出「阿那自家日生智慧,未審再做何物」的話。後來聽五祖為他講《金剛經》就大徹大悟了。六祖學法的時間不長,但水平早就超過了在五祖身邊的神秀等人。這都是根機不同的結果啊,與宿世的修行有關!另一方面,根機的優劣不僅要從前世修行來說,今世對法的態度很重要。我們末法時期眾生煩惱業障深重,根機都不是太高,今世修行能不能獲得成就,主要看我們對法的恭敬心如何,印光大師講「欲得佛法實益,需向恭敬中求」若有恭敬心,能好好的身體力行,在現前就是利根之人。像我們凈土宗八祖,明朝蓮池大師出家後到處參訪,一次去拜訪辨融大師,師曰:「你可守本分,不要去貪名求利,不要去攀緣。只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蓮池大師受教而退,同行的人大笑說:「這幾句話,哪個說不出千里而來,還以為有什麼高妙處,原來不值半文錢。」蓮池大師說:「這個正見他好處,我們渴仰企慕,遠來到此,他卻不說玄說妙,凌駕我們,只老老實實,把自家體認過,切近精實的功夫,叮嚀開示,故此是他好處。」蓮池大師著實遵守辨融大師的教導,不曾放失,獲得大成就,成為一代祖師對於同樣的開示,蓮池大師同行者的態度完全不同,所以獲得的利益就不同。所以,我們要向蓮池大師學習啊!
  下面是【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這是聲聞乘的四果,與會的大眾有的證得了須陀洹,有的證得了斯陀含,有的證得了阿那含,有的證得阿羅漢果。「須陀洹」譯為「入流」,斷除了見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而入聖人之流,不會再退轉為凡夫,最多七生天上,七返人間就能斷除思惑證阿羅漢果,出離三界。所以初果聖人還沒有出離三界,但比天道眾生要好,為什麼呢天道眾生,縱然是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也只是伏住煩惱而已,沒有徹底斷除,禪定功夫失去後,還是要墮落輪迴乃至下三惡道的;而須陀洹是斷除了見惑,縱然是有隔陰之謎,但畢竟已入聖人之流,不會退轉為凡夫,更不會退入三惡道。涅槃經上說,初果須陀洹斷見惑,如截四十里之流。可見得見惑很不容易斷,但與會的大眾聽佛說法就有證須陀洹的,由此可知此法殊勝威德!「斯陀含」譯為「一來」,不僅斷除了見惑,也斷除了欲界九品思惑的前六品,尚有三品沒有斷盡,因此還需要在人間天上再受生一次,所以稱「一來」。「阿那含」,譯為「不還」,在斯陀含的基礎上進而斷除欲界思惑後三品,不再還來欲界受生,所以叫「不還」。但還需要上升色界的五不還天繼續修行,斷除色界無色界的思惑才能出離三界。「阿羅漢」,斷盡了三界的見思煩惱,是聲聞乘的極果。有「應供」,「殺賊」,「無生」三個意思。「應供」,阿羅漢聖者,是殊勝福田,應該受人間天上供養;「殺賊」,阿羅漢斷除了三界的見思煩惱之賊;「無生阿羅漢已證有餘涅槃,了六道輪迴的分段生死,可以不在三界受生,所以稱「無生」。大眾聞法後,由於根機不同,在聲聞乘中證得了不同的果位!
  下面是【辟支佛道】辟支佛是緣覺乘的最高果位,修十二因緣而斷煩惱三界聖者梵語全稱是「辟支迦羅」,翻譯過來有兩個意思,一是緣覺,在有佛出世的時候,聞佛說十二因緣悟道出離三界的人;二是獨覺,在沒有佛出世時,因喜歡寂靜,或行頭陀,或觀察飛花落葉等,而自己能悟道解脫生死的人。「辟支佛」,我們不要看有個「佛」字,就以為「辟支佛」也是佛,他是緣覺乘的最高果位,阿羅漢聲聞乘的最高果位,但都屬於小乘。不過阿羅漢是聞佛說苦集滅道四聖諦法而悟道聖者;辟支佛是修十二因緣成就聖人。辟支佛比阿羅漢的根性利。辟支佛修的十二因緣是: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我們來分別解釋:
  一、無明:十二因緣中的無明的是「枝末無明」,也就是三界內的見思等煩惱,在十二因緣裡面叫「無明」。十二因緣的「枝末無明」不是「根本無明」,根本無明,破一品,成為圓教初住菩薩法身大士。這個我們要清楚。
  二、行:行就是業行。因為有了無明煩惱,所以我們就迷惑顛倒,發動身口意造種種的業,這就是業行。無明緣行,是過去惑業的因。
  三、識:就是我們投胎的神識,也就是阿賴耶識。我們前生的業報身死了後,一般都會形成中陰身,在中陰階段看到有緣的父母現前欲境,就生起一念貪愛心,隨著這一念心,神識就納於父精母血之中,而為胞胎。
  四、名色:「名」是心,「色」是身。「識」入胎後,胎兒還沒有長成形狀,六根還沒有形成,只是一塊肉團,肉團就是「色」,但是肉里頭有神識,也就是「名」,所以叫它做「名色」。
  五、六入:胞胎慢慢的長大,就有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這個時候就叫「六入」。沒有形成六根時叫「名色」。形成六根時叫「六入」。因為我們六根能入於六塵,又為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所入,譬如眼根能夠見色,就入於色塵,其他諸根也是這樣的,所以叫做六入。
  六、觸:並不是說兩個東西相接觸,而是根、塵、識和合的心理作用,是「心所」。比如胎兒從母胎中出來後,六根就接觸到外境,胎兒一出世,第一個接觸外境的是「身觸」,而第一個受是苦受。同樣的,眼、耳、鼻、意,與外境接觸時,也產生眼觸,耳觸、鼻觸、舌觸和意觸,這就是「觸」。
  七、受:有了這個觸後,就可感受外界的事物,領納前境苦樂之事而生起苦受、樂受等。以上識、名色,六入、觸、受,是現在世的五支苦果
  八、愛:愛是貪愛,我們有了受,就迷在其中,染著這個受,妄生思量分別,對於稱意的就歡喜,便生貪愛之心;不稱意的就生煩惱厭惡之心,這都是「愛」。
  九、取:既然有「愛」,就不願意舍離,還希望得到更多,就會想盡辦法喜歡「取」過來,隨心所欲的享受,貪得無厭;如果感到討厭的,就會把它消除掉,這都是「取」。
  十、有:就是業有。因為我們貪愛執取,對於所愛之境將其取來;對不愛之境把它舍掉。因此就做出種種業,有業因一定招感業果,因果定律,絲毫不錯。愛、取、有三支是於現世造作的未來三支苦因。
  十一、生:依愛、取形成的惑業,成為業力,使苦果不能止息,繼續發生,我們的身體敗壞後,未來世再從新投胎受生。  
  十二、老死:凡有生,一定就會由少而長,由長而壯,由壯而老,步步向前邁進,最後走向死亡。「生」「老死」是未來苦果
  佛對緣覺人說這十二因緣法門,就是揭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因果輪迴循環的規律。十二因緣又有流轉門與還滅門。上面所說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是流轉門。
  在十二因緣的流轉中,以如何滅除它的角度來看,叫做還滅門。要怎樣才能把老死滅掉?只要不「生」就沒有「老死」,滅三界「業有」就不「生」;以此類推,最後只要無明滅掉,所有其他的一支因緣就會一起斷滅了就像砍樹一樣,只要先把樹根砍斷,整棵大樹便自然倒下。然後順觀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這就是還滅門。
  辟支佛就是觀察十二因緣悟道聖者,我們也要隨學。不要以為這是乘法,其實小乘法很重要對我們修道有很大的幫助。大乘法是奠立在小乘法基礎上!比如念佛是大乘法,但我們也得要有小乘出離心才能相應,往生條件是「信願行」嘛。「願」就是願意離開娑婆世界,願意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出離心,若沒有出離心你修的大乘法是不能成就的,我們一定要清楚!
  另外,想起一個關於辟支佛的公案供養大家:阿那律尊者,是佛聲聞弟子天眼第一的大阿羅漢。在無量劫以前,他曾經供養過一位辟支佛。那位辟支佛現得是老比丘樣子。老比丘是七天下一次山,化七家門戶的緣,如果七家無人供養他也就不化緣,而回山去。七天前,他就沒有化到飲食,而這次也是如此,於是又要托著空缽回山去。那時候正好鬧災荒,大家的生活都有問題,哪還有餘糧布施出家人。阿那律在當時是個農夫,每天耕田很辛苦,他所吃的米飯乃是最不值錢的粗米。這天中午,他看見老比丘沒有化到緣,於是很同情的說:「你們出家修道的人遇到飢荒年,沒有飯吃太可憐了。您若不嫌棄我的這袋粗米飯的話,我供養您。」
  老比丘說:「我很樂意接受你這供養,但你自己什麼呢?」阿那律說:「我今天不吃不要緊的。」於是老比丘辟支佛就把粗米飯吃下。吃完後,辟支佛就顯神通,現十八變,說道:「我受了你的供養,你以後生生世世也不貧窮。」老比丘為他迴向後,阿那律仍繼續耕田,不一會兒田裡跑出一隻兔子來。兔子很奇怪,直繞著他蹦來蹦去,一下就跳到他肩膀上不下來。阿那律想擺脫它也沒有辦法,故馬上趕回家,叫他妻子兔子拿下來。一拿下來,活兔子早已變成一隻光耀閃閃的黃金兔,於是他就把金兔的前腳剁下,拿去賣換錢,雖然金兔子的前腳被剁下來,但等一下又回復完整如初。所以從此以後,阿那律不但在此生成為一個富翁,乃至於九十一劫他都富貴榮華。
  由這個公案我們可以知道供養辟支佛的功德不可思議,辟支佛是殊勝福田,在《四十二章經》上,佛言: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飯千萬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千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