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賢法師:明月可謂圓滿,人生難說目的——2012中秋示北大學生

明月可謂圓滿人生難說目的

——2012中秋示北大學

問余何所剩,僅此月一輪;

放曠非人我,借爾照天心!

  這2012啊,要按這個民間流傳的一些說法,這可不是平安日子假如說真要是有大劫,肯定得從現在開始就衰敗,到那個時候才是一個徹底的。不過我一直堅信,我們人類末日沒有那麼快到來,往往正報和依報是相應的。如果說人的依報真到了最後時刻,應該說從正報方面的反饋來講,人不會有這么多的希望,人的狀態、人的心理機制不應該還有著那麼多的追求。因為很顯然世界跟心是相連著的,如果說人心還不斷地在創造,那怎麼世界就突然來了個大滅絕呢?恐怕這是不大可能的。我們,尤其是學佛的人,就應該知道,你心裡面還有一大堆的想法,還有一大堆沒有去實現的理想夢想還不知道有多麼遠大,怎麼會馬上末日來了呢?有人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了,就說:「凈土法門法師說了好多次啊,那怎麼辦呢?」有人拿這個問題去問索達吉堪布——藏傳佛教很有影響的一位法師。他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說:「凡是高僧大德說這些話,他肯定有他的目的藏傳佛教里叫做『密意』,是為了向你提示無常有很多大德老說『自己快不行了、快不行了……』其實他老還是很健康。但是就把你們都逼上學佛的路了。」我覺得他這個解釋還蠻好。不過,他說:「從佛教的史料上面來看,從古代到今天,所有的佛教文獻上面都沒有說2012就是末日,都沒有這個說法。」

   今天是中秋節,按說中秋節一過,這一年,整個2012剩下的也就是幾個時間。要說末日,其實大半都已經過去了,可能再熬那麼三四個月,這2012的夢也就徹底平安了。

   這個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可是按照佛法來講,今天這個日子日光遍照菩薩月光遍照菩薩蒞臨人間吉祥日,也是人間團圓的日子這個時候,所有的佛弟子幾乎都在藥師琉璃如來都在月光菩薩,我們在禮拜月光菩薩的時候,就把一年裡面的圓滿祝福都向所有的親人朋友迴向錢塘江畔,今天有很多人觀錢塘潮,錢塘江里從的浪潮從大海襲滾而來,眼看著水平如鏡的環境,突然一個大潮就涌過來了。現在又興起了觀錢塘潮的風氣,古人早有詩句寫在前面:

廬山煙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說的意思,就是:你不要光只是來追求好奇,等到你真到了這個境地的時候,它原來是一個很如實的情況,它只是這個,沒有什麼其他。所提示的,是我們的理想:我們的理想要切合實際,人生的步履還沒有走到一個境地的時候,你會覺得有很多妄想妄念在催促著你向那個方向去發展,可如果是你沒有檢點自己這里有很大的一部分只是屬於妄想的時候,到達了,你又會覺得很失望。為了讓我們不至於每一步理想等到實現的時候都只是一個失望,過去古人的這四句話,我們應該能夠去理解。

   中國文化就有這么一個特點,唐朝的詩句,拿到現代來讀,現代人還依然能夠讀得懂,雖然只有四句話,但我們知道,這其實是提示我們,在人生的路徑當中,古人是那麼過的,我們現在也依然是這么過,古人年輕的時候、中年的時候、老年的時候,我們也依然如故。你不要為你才是最特別的,其實前面有很多經驗者;但是你也不要認為自己是重複的,因為你的就是你的,你還不是古人的。
說到這里,我們要談一談人的這一生,關於目的的問題。

   前兩天,我起草了一篇小短文,叫做「人生難說目的」。就是關於目的的問題。我們看有很多人去商場,現在的商場布置得琳琅滿目,大家都去商場裡面買東西,去逛,即便是買不了的,看一看也會很高興。如果看一看高興了,心裡面就有一個念想,這個念想留下來了就好像有了奮鬥目標一樣,只要沒有去完成,心裡就一直記掛著,直到了完成的那一天,忽然,一直夢想的那個東西到手了,就回到家裡往旁邊一甩,因為妄想已經解決了,所以東西也不再需要了。所以多數的時候,人的所謂夢想,多半是在解決妄想。這種情況下面,我們要來反思一下,我們作為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所謂的目標目的,它的價值到底幾何?

   我們多數時候,如果是要談到目的,都是在向外求的,我們談目的的時候多半是忽略自己心理修養的需要、我們向內省察的需要、我們道德建設的需要,這些多半是忽略的。只要有外在目的,多半就忽略了內在的建樹。但這個往往不切合中國文化路線的實際,中國文化的主流路線多半是向內使勁,而不是向外使勁的。現在,如果是說你一味追求向外使勁的生活方式跟我們前面所說的一樣,追求物化的人類第一階段的生存理想、生存文化,去追求物化的、外在的,而我們中國文化又是及早地進入第二階段的,是進入以心為主的文化領域的,那麼其實我們擁有著先進的、祖先傳統文化這樣一個大背景,卻在實踐著現在一個落後的、物化的這么一種人生理念,這不是顛倒了嗎?拿著最為優越的文化基礎,來應用於一個十分落後的物化的人生目的,反過來了,不如古人了,回去了。至少出於這樣的一個目標,我們來看,人生所謂的目的充滿了臨時性和物化的價值觀,那我們還不能僅僅只是追求這個。但是,我們如果是說不把人生方向物化成為目標那麼實際,那我們人生到底還有沒有提升的餘地呢?有啊!我們的人生可以讓它「有意義」——目的不一定要追求,但是我們可以盡量地讓人生意義。讓人生意義,勝於我們確定外在物化的目的。直白一點說,有人說:「我的人生目的是為了掙錢」,有人說:「我的人生目的是為了辦成某某事業」,有的人還說:「我的人生目的就是孝養父母,向父母報恩」。這雖然可以說是一個人願意去追求的一個方向,但只要是設定成為了外在目標它也就物化了。比如說就會把孝養父母變成物化的滿足,你就是為了父母衣食住行,給父母吃飽穿暖,這就算打發了嗎?他們還有終極生命之道的一個安慰的需求在那裡。所以過去說這「只名為養,不名為孝」。如果是從這一點來說,我們單純地只考慮人生目的是為了父母有吃有喝,這樣一來,這不是孝養父母,這算不上,這不符合儒家孝道。那麼其他的事業方面,也各有各的說法,不過總的來講,我們作為一個人,可以把自己的這一意義來進行提升,但是目標它不能作為生命目的

   我們的生命的終極目的,我看只有一方向:道可以作為目的,可以作為標的。物化的生活現實當中的小小方向,這些都不足以來作為生命目的。拿我們從如來自性當中發展出來的能夠見聞覺知的,能夠具備聞香、辨色的這么一些功能,把這樣高級的功能用來追求物化的、由心所現的這么一個外境目的,這顯然是很幼稚的。就是心變現出來一個東西,我們又用整個心的價值去替換這個東西,那我們就落後了。所以現在雖然還只是在上學、初步的工作階段,但這一點我們一定不要迷惑了——人生難說目的,但是我們的人生可以更加有意義。不要讓我們人生在這個目的,這個直觀而看起來似乎很確鑿的這么一個事實面前迷失方向事實上,找准一個方向你就迷失大方向了。找准了一個物化的、外在的小方向,我們就把整個生命的大方向掉了。即便是我們咬牙切齒地讓自己一直迷惑下去,一直迷惑下去……但是終究來說,我們內心裡面還是得不到安慰。所以,這么一個簡單道理,我們一定要弄清楚:我們人生難說目的,但可以使它更有意義。我們不要被這個物化的世間的臨時性的這些倡導迷惑了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命理想生命理想應該是高遠和終極的,不應該確定在這些暫時性的物化目標上。

   今天就跟大家講這么個道理我們現在努力方向是各人有各人的選擇,有的選擇順心,有的選擇不順心,如果是選擇的順心的,我告訴你:你不要以為你這個順心就解決了你的目的問題。如果你確定這個是目的,你的目的就沒有了,就完了。如果是不順心,你還在選擇目的你不要認為這個不順心就是你的狀態了,這個不順心它是個臨時的,即便是臨時的,它根本也談不上目的,只是說這是人生的一個因緣,在因緣當前的時候,我們可以隨順因緣,但是我們的生命方向絕不能夠僅僅倚仗在這樣的物化目標上,這是不行的。大家現在正處在人生意義在一天一天去尋找、落實、實踐的這么一個階段上,這個問題一定要弄清楚。我們現在就不妨用名言概念方式來進行界定:人生難說目的,但可以使人生更有意義
 
   學員:每個階段都有目標,來推動自己往前走,我感覺每走過一個階段,或者說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之後,心裡並沒有得到一個安慰或滿足,我覺得反而向您說的走過這個階段之後,還是很失落。但是反過來,我又覺得:人是有惰性的,需要目標來推動自己一直往前走,如何尋找一種正確目標呢?
 
   法師這是現實情況人生意義在一步一步實現的時候,我們往往是把它設定成為某一時期的特定目標、特定目的把它目的去追。但是把它作為目的就會產生一種固化我們思維的局限,這一個限制就存在在這個地方。所以,當這個目的實現了,自己的固化狀態就形成了,但是眼看著又不行,我們還必須要追求更高的,必須得換目的。這個換目的就有一個前提的要求,就要我們解散前面已經固化起來的目的這就是一種痛苦或者是我們感覺在這里怎麼找不到快樂呢?或者是為什麼我目標達到了,反倒迷茫呢?就是這個原因

   因此,我們剛才用概念方式來進行解決,就是說,它只是意義的提升,這樣會讓我們知道,雖然美其名曰是目的,但實際上它不是生命目的。可我們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就是把生活當中的臨時性目的,當成了全體生命目的,這可能是最大的錯誤,這個錯誤就會導致我們產生形形色色的痛苦女孩追求男朋友,追到了,不滿意也是痛苦,沒有追到,沒有達到目的也是痛苦。為什麼呢?因為把生活當中的臨時性的一個目標把它設定成為一個生命全體去捕捉的目的了。所以,它是讓整個生命來蒙受痛苦,但實際上,生命目的不能停留在這樣的目的上,停留在這里了,我們的生命就被局限了。還有很多層面,甚至於說,我們人生的每一個步驟都只是一個臨時性的過程,我們的生命有終極目的那是要另說的,可是,我們幾乎在每一件小事上投注的都是全體生命力量,這樣就會使得我們產生種種痛苦

   所以過去古人就很聰明就把人生目的進行了幾個分類,就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義禮智信」,就分成這樣的層次就不說我是為了掙了錢就達到目的,賺了黃金就達到目的,不是用這個來說的,就是說這個目的你是層次的,你在實現的過程當中,低層次的要服從於高層次的,高層次的還要服從於更高層次的,即使是仁義禮智信都做到了,我們還有更高目的,是德和道,道才是最高的終極目的,這才是生命目的,或者說稱為人生目的人生目的要談,就要談到道上面去,否則,我們只能夠是談生活的某一個臨時性的目的,它沒辦法用整個人生去界定,用整個人生去界定那就痛苦了。可我們以前,往往無知,或者說缺少見聞,就是在這些地方。比如我們小時候上學,到了中考的時候,老師家長的那個架勢,都是你如果是考不上,你這一輩子就完了,你的生命就沒有意義了,你考上了就有意義了。所以,就是全力以赴,沒有考上的同學,他們眼睛裡面的世界馬上就面臨崩潰:我就是沒有前途的,我整個人活著就是沒有意思的。我看在這狀態下逼出幾個跳樓的、自殺都是有可能的。更何況還要到高考,甚至於到大學一到大學,如果是說從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學都是這么全力以赴地拿生命意義生命目的去做賭注那麼上來的,那遇到一個不如意事情,那他有什麼心理的彈性呢?沒有彈性,也沒有空間,跳樓、自殺都是有可能。為什麼出現那些極端的做法呢?就是他生命目的都寄託在了他眼前看起來是大,實際上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上了。比如說,一個人的福利,一個人的工作對於我們的一個社會對於我們心所造的這么一個博大的世界來說,這連雞毛蒜皮都算不上啊!可是有人就是因為某一件事情、兩件事情的失落、失意,放棄掉生命了。因此,我看實際上根子還是在這里。激勵自己的辦法、讓自己努力去追求的方向,有臨時性的意義,但萬萬要把它目的的這個概念當中剝離出來。如果沒有剝離出來,我們會把臨時性的小目標放得太大,那有可能一葉障目,讓我們看不到整個世界。一葉障目,就看不見滿目青山,就會有這個問題
 
   學員:希望把人生目的與對無為法的追求聯系起來,小目標的實現和大目標的實現上是一起的,是相輔相成的。
 
   法師:過去守培法師曾經談到:小人謀食不謀道,見利忘義;君子謀道不謀食,可以廢寢忘食。這一點其實在古人來說,界限是分得特別清楚的,非常了解目前我們的努力在爭求的是什麼,這個努力的缺陷是什麼,這都得很明白,所以人生意義不會被抹殺掉,不會輕率地因為一些失敗,就忘記掉了自己要追求的更高遠的目標是什麼。

   從「隨順世間」的這個角度講,我們眼下責任要去完成,事業要去努力,要激勵自己奮發圖強,這當然是必要的。但我們不要忘了:一切都是概念構造成的臨時性的現象世界,我們最終還是要用道來代替它的。這些如果說是關係明確,那我們就不會因為小得失而失去主張,因為小利益過分喜怒哀樂就能夠放得下對於現前一些小成敗的執著,能夠始終把人生志向放在根本大道的追求上。

   所以我們看人世間,人有壽命無常,由小到大、年輕、中年、衰老,這個過程都有。人的一生,就是在這樣不停的流轉當中的。可是,我們的道業始終是一個固定不變的目標,你從少年來求道,如果能夠進道,那你就是一個進道者;老年來求道,如果是沒有進道,那就是一個不進道者。在道業的這個方面,標準是一致的,能進入就進入,不能進入我們就還需要努力地去追求。我們還不能因為人生無常流轉過程當中的喜怒哀樂,把這個固定不變的大目標給忘失掉了人生的事有很多是容易讓我們失去大主張的。往往因為生活現實當中的事件的多樣性、迷惑性,就讓我們忘失掉我們內心裡面還有一大道是需要追求的。

   如果是從大道的角度來講,我們的人生應該是平淡的,是不應該有太多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因為道才是方向其他的都是意義不算太大,可以隨順之的事情。可是,在我平時的是觀念當中,恰巧是相反的:如果有不公平,我們要主張正義;如果有過分失敗的,我們一定要奮發圖強,爭取成功。在人生的普遍現實環境裡面,歡喜、悲傷、成功、失敗,那都是至關重要的,那都是可以拿命來搏的,可是,在大道面前,它們又沒有那麼高的價值了。所以從世間的普通成功跟道的這個方面的圓滿成就來說,憨山大師說得很好世間智慧如果跟佛性智慧相比較,那就有如日下孤燈了,這太微小、太脆弱了,這個智慧不夠用,我們還是要追求大道那一個方面的智慧。只有在追隨那樣一個大方向的時候,你的臨時性的失敗或臨時性的煩惱,才不會成為大事,如果沒有那樣一個大方向的追求,你在人群當中的智慧不如人,尊嚴不如人,體面不如人,可能樣樣都是你的致命傷,都會讓你一輩子都不能抬頭,不能爭氣,不能夠揚眉吐氣地,各種情況都會有,可是只有當大道這個目標還存在的時候,我們不為世間功利所左右,這一切就淡化了。

 現在大家還正是在年輕階段這一階段,如果就被眼前的事業、掙錢、工作房子、養老等等的這些問題給糾纏住了,那麼你就有什麼目標了,你的人生很難有大的起色。如果是一位大師他還在你們這么年輕階段,他應該是心懷遠慮的,他應該是很少有近憂的,他應該是不斤斤計較於眼前的小小得失的,他應該是別人不喜歡他,他也不會去計較,別人錯怪了他,他也應該是不起嫌心的,應該是這樣的。所以我們看看,八月十五,剛剛從那邊過來的時候,這個月亮它就掛在天空上,下面的人物、山川河流房子,你們不管怎麼樣地在看它,不管怎麼樣地批評它、贊揚它,它總是不為所動。我寫了句話,送給大家:

問余何所剩,

僅此月一輪。

放曠非人我,

借汝照天心。


   這第一句,是提醒你們:你剩的東西不要太多,這追求、那不滿意、這里失望、那裡成功,這心裡不要剩下太多。你剩得太多了,你終將一無所獲。佛陀在你剛剛進入佛門第一步的時候,他就告訴你了:人生的一切都是無常的,你還抓、使勁抓,能抓住什麼呢就不要剩得太多。 

 為什麼說「僅此月一輪」呢?只有道的這個大方向是有意義的。不光只是說八月十五這個月亮有一個,你們的大道方向也應該只有一個。

   「放曠非人我」,在那個地方,我們又沒有人我計較、高低得失這一都是沒有的。「放曠」,放曠了無涯,放曠就是沒有拘禁。

   「借汝照天心」,你也可以拿這個智慧來用一用,你們也可以把這個世界籠罩在自己光明之下,你們到那天也可以「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
 
 
   學員:「我們是不是要排除一切次要的目標,直趣菩提?」
 
   法師:從心理來說,都應該是如此的。不過我們智慧是分二諦的,也還要懂得有一種隨順世間智慧和策略,否則它也會成為我們這種大目標障礙昨天的消息說南懷瑾先生過世了,看樣子各位任重道遠啊!前面的文化使者過世了,你們這批「文化大師」又成長起來了。歷史重擔終有一個人為的傳遞過程,現在眼看著就傳遞到你們手上來了要做大事,別太小氣,小氣了就不像大家。
 
   學員:「聽師父的一席話,想起印光大師一句話:將『死』字掛在眉梢,頓時身心放下。」
 
   法師:我們把「生」字放在眉梢,也可以身放下。我們看這段時間,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四面八方的媒體學校大學教師、各個層面文化人員都在談「怎麼樣更幸福」。有的記者拉著一個人就問:「你感覺幸福嗎?」咱們佛門從來不會把幸福廣告牌一樣掛在面上去咯吱人,如果是從苦談起,也有幸福人生是從無常」和「苦」這個地方談起的,這是個事實當你認識到這個事實的時候,你知道:我們的一生不能被變幻不定的無常所局限,我們的人生一定要找一個至為高遠的,我們可以確定為終極方向的一個理想,那才可以目的。我們萬萬不能夠落在眼下的一步一步台階的追求上。一旦把這些作為目的了,那我們的人生意義就終將喪失。因此,我們佛陀當年所提到的就是:你的幸福如何得到?——從苦得到。所以佛陀過去曾經講過「苦有五德」——有五種特別重要的功德提示你:

 1、希求離苦,驅心解脫
 2、摧毀貢高,遣除傲慢
 3、知苦因而恥於作惡
 4、知樂因而歡喜行善
 5、將心比心,悲憫有情

   總而言之,苦和無常是我們的教材,我們不要總是追求著,總只想去把握著一個好的感覺放下,以為那就幸福。抓住一個好感覺不去放下,那不是幸福感。佛經來分析,這叫什麼呢這叫貪心啊——一貫地執著順境而不放棄,這是屬於貪心,它這個還是跟幸福感無關。所以我們現代人對於「幸福這一個詞的定義水平實在是很夠嗆的,定義來定義去,最後定義了一個跟幸福無關的事來談幸福
 
   學員:「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是指去了能觀照的那個嗎?該怎麼理解?
 
   法師:這是一個提示提示我們用心方法。這個用心方法你現在想做個修行人,想時時反照自己,一定要看一看文化大革命那個時候的文獻文化大革命早年的時候,就有一個比較狠的話:「狠斗私自一閃念」——你在念頭裡面一閃「私自」,馬上就要狠斗它。如果看到一個水果,自己想吃,但是考慮一下,他也想吃,那麼怎麼辦呢?還是自己先吃吧!你手還沒有拿,念頭上剛剛動了「自己趕緊吃」,這就是一個「私自」冒出來了這一冒出來馬上就狠斗,狠斗私自一閃念。

   當年身為北京巿長的彭真同志自己的孩子去農村下放時,在他筆記本上就寫了另外兩句:「一旦自私,即刻反省」:一開始自私了,馬上就要反省。這不說是修行,這還是在談我們在社會生活當中、在革命斗爭的過程當中所要用的這種精神。我們看看平時自己,現在你說自己是三寶弟子是一個行人,可是我們的「私自」冒出來的時候,你斗過沒有?我們的自私冒出來的時候,你反省過沒有?要看一看。像弘一法師說的這個話,跟這個大意也類似。其實,佛門的終極目標方向雖然是很高遠的,但是,在面對我們的自私私心雜念自私和各種情緒的時候,具體的用心方式都還是差不多的,它是差不多的一個不停地進行調節的過程你現在如果是沒有跟這個「私自」去斗過、去爭取過,那你終有一天,你想要進入禪定,想要見到佛凈土,想要得到一心不亂,想要得到禪定的時候,最終這個問題你還要去處理的。現在這個私自你如果不去斗一斗,到你想修行的時候,想靜下來的時候,那個時候的私自就都冒出來了,那個時候你就一天到晚要去斗。

   我們看,其實修行這件事,從原理、從道的方向來說,還是有很多的類似性。雖然禪定、見如來藏、見光見花那些功德比較高遠,但實際上基礎功夫都還是在我們平時生活當中。假如你自稱你是佛陀弟子,你自稱你是一個行人,可是,「私自」冒出來的時候你一次也沒去處理過,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該面對誰?其實,釋迦牟尼佛本人可能作為一個成佛者,他不一定要求我們怎麼樣去對他好,他不是一個人格神,所以他不要我們去討好他。但是,當我們的「私自」太過密集地呈現,我們無法面對的是我們自性的那個佛啊!自性佛陀就被我們很深遠地蒙蔽在「私自」的背後了,我們見不到它了。

   我們看,我們很多時候不是「狠斗私自一閃念」的,我們是「狠斗自私的行為」,基本上能夠把自私的行動管制住就不錯了,對吧?它這個要求,直接沖著去的就是菩薩戒的境界你這個念頭一起,它就要管。我們平時哪怕行動過了很多次也不管,這就是我們落後的地方在這里,要強調我們佛弟子的先進性,就像強調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一樣。佛弟子的先進性就是:私自冒出來,你要跟上去,不要不光是私自冒出來了,連行動都有了,你還不覺察,那也就太晚了!
 
 
   學員釋迦牟尼佛示現八相成道,「示現」一詞該怎麼理解?是否為「我在表演一個角色,並且我知道我在表演一個角色」?或者「我一定要示現這個過程,然後我再成佛」?
 
   法師:你理解的基礎不對,你理解的基礎是把佛陀法身智慧人格化的方式去理解,就好像佛的法身是由法身做了一個安排,由報身、化身給別人看,這個基礎不對,這就把法身理解成為一個有性情、有性格、有安排、有主張的這么一個生命佛陀法身,他自從進入到法身這個境界了以後,他就已經徹底地無念了他不人格的神或者神格的人,這些都不是,都沒有辦法用神和人的這種有限思維去確定法身狀態,我們確定的角度是不對的。

   再其次,真正的示現,它的力量來源是哪裡呢?就是報身和化身。報身和化身它也不受人格思維所影響。報身的呈現,叫做示現,是說:凡是有合適的示現對象,它都要出現,就稱為「示現」。而這個示現,它好像是一個固定的程序一樣,是由什麼程序固定的呢?就是佛陀過去的願、大悲願力。報身是讓所有的菩薩都來受用的,是一切菩薩都能夠在報身這里獲得受用,他能夠見到圓滿的報身形象化身是來呈現給所有的凡夫的,就是所有已經開始修行的這些凡夫人的。化身的呈現,在佛經裡面叫做「一月映千江,千江共一光」,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都是一個大悲的願力在那裡支撐,所以報身它會如期地按照一切的需求去滿足大家,它是固定好的一個大悲願望,誰符合這個願,誰有了對於這個願的訴求,它就出現在哪裡。它也不是人格化的,也不可能像舞台表演那樣人格化地去安排,不可能這樣。它是由大悲心來推動的力量所產生的功能,所以報身和化身都是實體的,都是功能的,它們可以有顯現的形色概念,讓眾生都知道,它好像是有形象的、有顏色的,或者是有體量大小的,它順應著眾生的形色概念去進行示現,但一定不能夠說它是具備個性的,它沒有這個問題。所以「示現「實際上的根本推動力是願力、大悲心的願力,根本的推動力是那個。那麼它具體的起點就是法身,放出的光輝就是報身和化身。所以在佛經裡面經常在談如來光明,通常報身和化身就指光明。光是什麼意思呢?光明有這么樣的一些特點:比如中午的太陽光,因為很強,所以我們在中午的時候你睜開眼睛天上地下什麼都看一看,你就發現:好像任何人、任何物件都不是五顏六色的,都是單一的顏色,光太皉了、太強了,所有的色彩就都慢慢變成黑色和白色,所以黑色和白色在這種強光下面,它們所代表的就是所有顏色的根,所有顏色的根本都是黑色和白色,黑色和白色配比的比例不同,就會形成五顏和六色。因此在早晚的時候,太陽光不是那麼強,我們就看見所有的景物都有五顏六色,紅的紅,紫的紫,黑的黑,藍的藍,各種顏色就豐富起來了

   佛的智慧其實也是這樣的,在法身那個地方,因為它是無相的,所以它也沒有任何色彩。最強的光線下面是沒有色彩的,我們中午的光線還是次強的,所以它還分成了黑色和白色,所有的物體分成黑色和白色,更強的時候就都沒有色彩了,但是光線更弱的時候,在早晚,我們就能看見五顏六色。佛陀光明也是如此的,在法身境地的時候,因為這個光明太過直接,因此你也不出形色、大小、形體,這些也都是沒有的,這些概念都是不存在的。但是到了報身的狀態下面,概念就有些許的建立,到了化身,向眾生示現的時候,這個概念就十分豐滿了,就符合了一切眾生生活、生存需要。因此,在佛經裡面就說:「當以何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實際上,也就是通過大悲力量,使得所有無形色的光最後變成有形色的形體去度化眾生
 
   學員釋迦牟尼佛示現的神通故事應該以一個什麼樣的態度去學習接受?
 
   法師:我們之所以接受不了,就是因為我距離般若距離太遠,因為我們現前的這個世界太實有化了,人的超常能力是一個離奇的事。如果現前的世界,這些概念都被融化了、都被消融掉了,那麼這些神力的示現就變得特別具體,它就是在我們眼前可以處處實現的,所以在《金剛經》裡面就說:「如來天眼不?如來法眼不?如來有佛眼不?」佛陀最後就回答說:佛陀都有這些眼。為什麼呢?因為佛陀世間一切如幻,因為佛陀能夠見世間一切相如夢如幻。這說明的是什麼道理呢?就是當我們真正來徹證中觀正見的時候,我們在做一個普通生命,一個人在世間的這些局限性就被徹底粉碎掉了,這些局限性,局限我們智慧的、局限我們能力的這些問題就都被解決了。為什麼覺得遙遠呢?因為我們深著在世間,因為對於我們的現象世界深深執著,不是一點點的執著執著到了我們認為這個世間就是唯一的生命存在空間,可是情況是不一樣的,佛陀的那個超然的世間我們是從來沒有體會過的。達爾文進化論裡面,他當年就說:自然界選擇了生命。就是說,這個自然它就是這樣了,你只有在三十多度能夠生存的人才能夠來到這個世界,你才能夠來生存。可是,近期的科學實驗和各種科考發現越來越找到新的證據來推翻他的理論,就是生命適應了自然界,不僅僅只是環境在挑剔,而我們生命也在適應著這一切的發展。我們人的生命事實上也是這么樣的一個狀態。如果說你認為現前實有的這個境界它是唯一的,那它就要挑剔生命了。可是,我們現前實有的這個境界它不一定是唯一的,它還有其他生存領域,比如說,最近的科學發現,我們在海底,從火山的附近就發現:六百多度高溫的情況下面,活得好好的生命,就發現了。所以現在人類才這么有興趣到火星上去找生命,到月球上去找生命有可能人不能生存的環境下面,其他生命就存在,這隻是現在的唯物質論的思想指導下面的生態理論才是這樣的。可是要照佛教來說,我們這個人世間,換一維空間,馬上就有其他生命形式存在。人看不見的,鬼能看見,還有化身生命可以看見,龍和那些神都是化身的,可是我們根本就覺得這是天方夜譚的事,就認為好像我們這個世界只有人是獨存的,人類是獨存的,其他的生命形式好像不可能存在一樣,這實際上就落在了這種「唯人獨大「的局限的世界觀里頭了。過去的古人中國文化從來不是這樣的,從來不說我這個世界只有唯人獨大、唯人生存,其他一切都為我們服務,豬生下來就是給人提供肉的,是一定不能這樣的。這樣就是把生命進行目的化了,就像我們剛才說「人生難說目的」一樣,就是工具化了。比如打仗,這些士兵就是替我們來打仗的,他們的生命他們的目的就是來服務於我們的一場戰爭的,不能這么界定,要是這么界定就沒有人信了。關於佛陀智慧也是如此的,是一定不能用類似的這些方式來進行界定。

   所以實際上,佛教這些用神通說法也在很深刻地幫我們破除另外一種執著,就是:人類這個世界上唯一獨存的生命形式其他的生命形式來了就是替我們服務的。所以有西方人拍過一個紀錄片——《什麼都能吃的國家》,就是中國人是什麼都能吃的,你只要來了,覺得是生命,豬、狗、牛、羊、果子狸、蛇……什麼都能吃,螞蟻也能吃,蚯蚓也能吃,什麼都能吃。這就是說,它這個"什麼都能吃",跟剛才說的其他的都不可能",都是源於一個世界觀,就是「唯人獨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