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祥法師:四十八願 第十八講:凡夫以「阿闍世王被救」為例,破執獲信

四十八願 第十八講:凡夫以「阿闍世王被救」為例,破執獲信

講解:純祥法師

一、凡夫首先要解佛心,佛於罪者是心則偏重

阿彌陀佛在因地發下了弘誓大願,要救度十方眾生前往凈土,而在十方眾生中,佛於罪者,心則偏重,於放逸者,佛則慈念,《無量壽經》第十八願經文說得很清楚「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並有《觀經》為證。早在佛陀時代,就上演了一出以阿闍世王為代表的五逆惡人被佛救度的事例,阿闍世王因貪嗔心很重,造下了殺父的嚴重惡果,他雖然做了惡事,但是後來他心生慚愧,並聽從了善友(耆婆)的勸導(得救的機緣),向佛求救,最終他選擇佛作為了自己最後的依靠,究竟皈依處(內在信心的根沒有完全斷掉),結果其最終獲得了究竟的解脫這一事例也正是古德破解「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句經文如來真實義的有力證據

二、凡夫要想療治心病的根,則首先應選擇佛為究竟皈依之處

對照末法時期的我們,煩惱深重凡夫不也正是現世的阿闍世王嗎?未法時期由於我們內在沒有信仰(信心),愚痴成了我們的根本,我們時時被強烈貪心、嗔心的煩惱所擾亂,生死的根也沒有斷掉,那我們還有什麼希望,還有什麼未來呢?所以我們需要一個究竟的依靠和實質的皈依,那我們選誰作為自己的皈依處呢?阿闍世王獲救的重點就是因為有了正確皈依和依靠,所以說你善人或是惡人,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歸宿的選擇。那念佛的我們,在這一點上跟阿闍世王有了一致性,那就是我們都選擇皈依佛法

三、凡夫只有「聞」佛說法,才能破執療心

是在我們皈依佛法之後,口裡雖然念著佛,內心煩惱並沒有真正解決?生死的大事也沒有確實著落?那下面我們重點的用心就是要聽佛說法也就是念佛。而念佛最重要的就是要念佛的心,佛的心是清凈智慧功德的,我們的心則是貪嗔痴的,所以感召到了很多苦惱。釋迦牟尼佛示現在五濁惡世來救度我們,我們通過聽聞釋迦牟尼佛說法,選擇念南無阿彌陀佛,就要相信佛不可思議的威德神力,能夠把我們從苦惱海中解救出來。

下面我們一起重新回顧一下阿闍世王身心被救的經過,重溫佛陀智慧的說法。當阿闍世王了解到自己造下了殺父的五逆罪,這種心行是必墮地獄心中生了極大的恐懼而生後悔之心,在他國中六師都不能療治的情況下,最後在善友耆婆指引下來到釋迦牟尼佛法座前求救。佛先放「月愛三昧」之光療治好他的身病,但他對造五逆罪定入地獄之事仍然十分執實,佛再針對其心病為其開出一味味法葯,破除他的執情,徹底療治好他的心病

1、第一味法葯——約殺父因緣破執情

佛首先從外緣上入手,指出阿闍世王不正確因果觀念(見地),破除他的邪見重罪變輕。佛說你為你「定入地獄」,其實並非如此,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你殺父成就有很多因緣,你父親由於過去世殺了你,在他殺你時,你發了以心口還殺他的惡願,因為你沒解脫你這一世來殺他(因果關係);另外你父親因為供養佛,得到國王的位置,而你為奪國王的位置,才殺你父親,如果佛不接受你父親供養,那麼你也就不會有機會殺害你的父親,如果說有罪的話,那佛也有罪。佛一方面解說因果,另一方面還解說因果中有因緣力量,任何事情並非獨立存在,事情的成立不是你所能主宰外在的行為主要由因緣力量所決定。而我們很多人學了佛法看問題,仍然只看因果,不考慮因緣。比如阿闍世殺父一事,我們會認為責任全在他,跟別的沒有關係,這種想法就是歸因,只歸到一點上,這種的想法就不正確;還有人認為,有一個實有的「自我」在自作自受,過去世有一個我,做了壞事,造了惡業,到現世我來承受這惡果,這也不正確因果觀念佛法講凡事有因必有果,但同時還有因緣力量在其中,很多事情發生是一個因緣因果相續,實質上並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我從過去延續到現在,所以我們對待一些事情的思考和觀察要依佛法緣起觀樹立正見,來做正思考,破除心中邪見,斷除煩惱的執情。

2、第二味法葯——約造罪心地破執情

接著佛進一步深入,從內在發心入手,進一步破除阿闍世王執情的煩惱佛說大王眾生狂惑,凡有四種:一者貪狂,二者葯狂,三者咒狂,四者本業緣狂。大王!我弟子中,有是四狂,雖多作惡,我終不記「是人犯戒」。」佛說如果按照佛的律法,在佛弟子里,如果發了四種狂,那麼即使他做了很多的惡業,佛也不此人犯戒。就像我們現在法律精神病犯罪不承擔責任,因為他心身不統一,他所做的行為沒有本心主宰。佛又說:「王本貪國,逆害父王,貪狂心與作,雲何得罪?大王!如人耽醉,逆害其母,既醒悟已,心生悔恨,當知是業,亦不得報。王今貪醉,非本心作,若非本心雲何得罪?」你現在殺了你的父親是貪狂心發作,你是在提婆達多挑唆下,在狂亂的狀態中把你父親殺了就好像人喝醉了一樣,這種業並不是你本心所做,因此你為什麼會有罪呢?所以我們看待事情的好壞不能以表面現象一概而論,關鍵要看其內在的發心

①以「幻師喻」提醒(阿闍世王)我們

發了的人就像什麼一樣呢?佛首先打了一個幻師的比喻,「大王!譬如幻師,於四衢道頭,作種種男女、象馬、瓔珞衣服愚痴之人謂為真實,有智之人知非真有;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真。」這一比喻佛說給阿闍世聽的,也就是說給像阿闍世一樣的我們聽的,我們從這一比喻中來觀察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其實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也都是我們妄想心幻變的,整個世界是從心中變現出來的,並不真實,但是凡夫妄想執著,看個電影也會非常沉迷,哇,演的很好眼淚嘩啦嘩啦地流,明明是演戲也當成是真的,在妄想執著著、痴迷著。

②以「夢欲喻」提醒(阿闍世王)我們

發了的人,還像什麼一樣呢?佛後面又打了一個「夢」的比喻,「大王!如人夢中受五欲葯,愚痴之人謂之為實,智者了達知其非真;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真。佛說阿闍世是在狂心、妄想心的情況下,做了這個殺父的行為,它並不是真正有,就好象在夢中一樣。夢最主要的意思是指什麼?就是他是假的,並不是真的。那我們關鍵是要認識到什麼?要認識到這個世界發生的一切就好一場夢,而夢是虛妄的。那麼你在這個夢中善惡就不最重要的,你在夢里做了好事也罷,壞事也罷,看到天堂也罷,下了地獄也罷,它都是假的。那什麼才是最重要?醒過來才最重要而不執著夢里的好壞,更不是在夢中拚命的求取。我們在夢里所求是什麼?都是所求如願,天天幸福安樂。在夢中,不管你是如意,還是不如意,它的本質都是在虛妄之中。在這個世界所求東西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是什麼?重要的是你要認識到這個世界整體都是迷妄的,最重要的是你要醒過來,所以我們往生凈土就是要醒過來,而不是追求這個世界中的好與壞,這里的好壞終究是夢一場,而我們就是認假作真,整天在貪狂、葯狂中做出種種惡業,引來種種痛苦煩惱,在惡夢中我們就是醒不過來。

③以「谷響喻」提醒(阿闍世王)我們

發了的人,還像什麼一樣呢?佛又打了一個「山谷響聲」的比喻大王!譬如山谷響聲,愚痴之人謂之實聲,有智之人知其非真;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真。」發了的人所做行為的實質就如山谷聲音一樣,這個聲音到底在哪裡?你去找你去抓,抓不來,因為它不是真有。而我們的耳朵、耳根、耳識,通過聲波傳播振動你的耳膜(科學的解釋),你就聽到了聲音,聽到了聲音中的種種名詞和內容,但是你想抓住聲音的實質,它哪有什麼實質?其實發了的人所做的行為,以及世間事物也都如此,並沒有什麼你能夠真正抓得到的東西

佛通過這一系列的比喻,就告訴阿闍世王(我們),外在因緣所生法,每一件事情上你都不能一個人做主,它都是過去和現在的因緣相續顯現,並沒有一個真正實體,你的煩惱是出在心上,心出了問題,心發了狂。我們也跟阿闍世一樣,心也會發狂,為什麼會發狂?我們也搞不清楚你想了解你的心到底是什麼?怎麼回事?你也不能弄明白。阿闍世先前是信有罪,信自己一定要下地獄,他很執實,把它當成真,那我們沒有造罪的人,或者沒有造這么嚴重罪的人,我們信的是什麼呢?我們其實也是信罪、信福,信自己去修福將來就能得到幸福美好,耽著現世的幻境。佛的這些比喻即是提醒阿闍世,更是提醒我們,我們眼睛所看到的因果業報並不是最後的真實,它只是一個因緣所顯的幻境佛說這些比喻的真正目的是為了發起阿闍世信(佛的)心,最終破除他煩惱的執情。而我們信佛皈依佛,目標就是要往生凈土,而在你沒往生凈土前,你是被什麼所控制著呢?你是因果業報所控制,而你往生凈土,你就能夠於因果業報之中獲得解脫,那麼你才能真正從這個惡夢中醒來,不然你就一直被妄想執著纏覆在這里,不斷地受著因果業報,流浪生死不能解脫

3、第三味法葯——約見解不同破執情

因為阿闍世是做殺業,基於這種情況,所以佛繼續說:「大王!殺法、殺業、殺因、殺果、及以解脫,我皆了之,則無有罪;」佛說如果你去找罪,你找不到大王!譬如涅槃,非有非無,而亦是有;殺亦如是,雖非有非無,而亦是有。」譬如涅槃(極樂世界),涅槃也就是佛的不可思議境界極樂凈土極樂無為涅槃界,而涅槃(極樂世界)不是有也不是沒有,但是還是有,殺也是這樣子的。那麼我們這個世界也是如此,我們在這個世界造作種種的惡業,也是有,也是沒有。為什麼這樣說呢?佛說慚愧之人則為「非有」,無慚愧則為「非無」」。這如何解釋呢?比如阿闍世王做了殺業,他有慚愧通過懺悔,通過佛的開示,徹底療治身心,那麼他解脫了,因此殺就沒有了,殺是不定的。因此我們不要把所有的事情看成一定,阿闍世殺父的惡業是可以破壞的,一切惡業都是可以破壞的,實在的有是可以破壞的,但是如果你造了罪業,沒有慚愧,那確實就是有就不能是沒有。從阿闍世的例子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就算我們造了惡業,如果你還信仰,根還沒有壞掉,那佛還是可以救你,惡業也可以被破壞,但如果你造了惡,又沒有信仰,無慚無愧,那就定受惡業果報

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苦的,而苦和煩惱從哪裡來?就是從你作惡中來,從惡業中產生的。所以佛法講的因果業報,責任是天然責任,不是你信就有不信就沒有,責任你必須承擔。我們心中的苦惱能說信就有不信就沒有嗎?肯定不是。在我們造了惡業情況下你要不要受這個果報如果你無慚無愧,果報定受,而且這個報應還非常厲害,但是你現在遇到了佛法,你選擇了念佛求生凈土這就是懺悔,可能你跟別人相比並沒有做更多的好事,但是你有慚愧心,那麼你就將獲得解脫,因此也說惡果有一定的。極樂世界你相信「有」,發願往生,隨佛的願力,那麼就決定往生,那極樂世界就決定是「有」的,不會「沒有」的,但是你不相信不求往生對於你來說極樂世界實際上就是「有」也就等於「沒有」,而實際上它是「有」。

我們這個世界只是因緣因果相續顯現,一切終究都總歸無常,是幻化的,任何東西你都抓不住,從身到心,從善到惡,因緣果報。其實在這個世間最大的真實反而是佛的涅槃,真正「有」的反而是極樂世界。而我們在這個世間天天都在做著惡夢,所以你不如乾脆醒過來,往生極樂世界去。這個世界裡的任何東西由於只是因緣因果相續顯現,所以不是你能求來的,所以你不要在這里求,你要把什麼作為第一要務?要把往生凈土作為第一要務,不要把在這里的好、壞作為第一要務,這里的若好、若壞終究是一場夢,醒過來就沒有了,而且你是一定會醒過來。夢儘管虛妄,不真實,但是這個虛妄真實並不是啥都沒有,他的運作仍有法則在這個夢中,我們感受到了很多的苦惱,只有成佛了,在佛的境界,在極樂凈土你才能真正的清醒過來,得到真正的解脫

四、凡夫「聞」阿闍世發心,則可破除執疑終獲無根之信

在佛治好了阿闍世心病後,最後阿闍世總結了一下自己的體會,說世尊我見世間,從伊蘭子生伊蘭樹,不見伊蘭生檀樹;我今始見從伊蘭子生檀樹。『伊蘭子』者,我身是也;『檀樹』者,即是我心無根信也;『無根』者,我初不知恭敬如來不信法僧,是名『無根』。」這個比喻,伊蘭是一個臭樹,就是說雖然我的身是臭的、污染的,不凈的,但是我的心已經獲得了無根信,旃檀就是我的心,而這個心是無根的,沒有根的信,也就是說阿闍世獲得信心信佛的心。凈土法門信心為本,心為根本,在外顯現上就是一個佛的名號(因緣),真正的念佛必須是信心念佛,心是真實的心,不是口裡不停的念就可以了,這個信心是屬於「無根」的信心。無根什麼意思?無根就是它不攀援於別的東西,並不是說信好,信壞,這個信是從佛的誓願中來,從佛心中來,而且我們的信心就是佛的心,不是你自己信心也不是你信你做什麼事情就一定會得到什麼,不是你信其他的任何東西

這個信心是屬於佛的清凈之心佛心不可思議的。而這個心怎麼獲得?就是通過佛的立誓發願獲得信心。佛的願就是信心,佛的願就體現了他的心,立誓就更是心,石頭它是不會立的誓。佛在誓願中說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你不往生我不成佛,所以念佛一定要注重佛的誓願名號就是佛的誓願,就是佛的心,我們就是從名號上獲得往生信心,獲得了信心你就獲得了往生,那麼你就獲得了無根信。阿闍世做了嚴重的五逆罪,他在佛的開發之下,都能破壞他的煩惱惡心,獲得信心,所以我們要想破除煩惱惡心,就是要獲得信心,這個才是最根本的,我們一定要以信心為最終追求的目標

名號」(南無阿彌陀佛)只是外在因緣就好你有父母,可以去投生了,「信心」業識就好比住胎,你成就信心就是你已經投了胎,住在母親的胎宮裡面了,但不是說你遇到了名號就可以了,你沒信心你就還沒有住在這里你有信心你就一定會出在凈土蓮花化生來了,所以信心才是結果。信心是法藏菩薩(阿彌陀佛)要給我們真實利益,經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信心難生」,人身難得,你已經得到了,你一旦失去了人身,你要想再得人身就不容易了,而佛法難聞,你聞到了,你就會產生真正的信心。阿闍世王聞到了佛的真實法義,他就獲得了真實信心,也叫無根信。這個無根信不是信善、信惡,也不是信因、信果,是信佛信佛涅槃。所以阿闍世自己解釋「無根」他說我開始不知恭敬如來不信法僧,是名無根,就是說我開始不知道如來真實不懂恭敬。從阿闍世王的這句提醒中,我們應該觀察一下自己的內心,我們真正敬畏的、恭敬的是誰?原本應該就是佛,因為佛是究竟的實相,究竟的真理,我們應該對真理有所恭敬,最應敬畏,為什麼呢?因為你不管真理,而真理管你,因果業報生老病死你不理會他,他理會你,你如果違背他,你就要遭受惡果,所以你必須恭敬如來真理實相。佛不僅是究竟的真理,是應該恭敬的,他還是這個世間最珍貴的,極樂凈土也就是究竟的真理,所以也是最珍貴的。而這個道理有幾個人能懂得呢?世間人不懂得佛法也不懂得親近知識,不知道佛法三寶的珍貴,不知道涅槃(極樂凈土)的珍貴,而阿闍世現在懂得了,因為他得到了無根信,而這個無根的信不是從我們世間因緣里產生的,世間東西如夢中,虛妄不可依止。

所以阿闍世接著發心說,「若不如來世尊,當於無量阿僧衹劫,在大地獄受無量苦;我今見佛,以是見佛所得功德,破壞眾生煩惱惡心。」佛說阿闍世王若不隨順耆婆語者,來月七日,必定命終,墮阿鼻獄(無量劫沒有解脫),那麼他現在遇到了佛,從根本上得到了救治,從自己的生死煩惱中得到了解脫。阿闍世能得到救治,那我們跟阿闍世一樣的人也就都能得到救治,所以你不要對佛沒有信心,你壞還壞不過阿闍世,你煩惱再大,也大不過五逆的煩惱,作為在五欲中追求的凡夫來說,妄想煩惱很難避免,要想徹底破除煩惱,唯一的途陘就是獲得信心只要你建立了對佛法信心,那麼一切煩惱都會轉化,「煩惱冰解成功德水」,如果你有信心,「譬如日光雲霧雲霧之下明無暗」,那麼這些煩惱問題就好像烏雲一樣遮不住太陽,所以我們的重點在於真正的皈依佛,在於對佛的信心,對佛的信心不是對善對惡的信心,而是對佛的誓願(本願)的信心,是對佛的名號信心,而名號就是佛本願力對你的召喚,凈土對你的召喚。

其實信心就是究竟的佛性。什麼是「善」呢?佛性才是真正的「善」,最初的「善」,最究竟的「善」。念佛也就是念佛性,念「善」,其他的都不是真正的「善」,佛性才是最究竟的「善」,最真實的「善」,所以你要信這個「善」,這個「善」是最根本的。佛性清凈的,阿彌陀佛清凈的、平等的、正覺的,這都佛性功德,你皈依的、依靠的就是這些。你念佛就是念佛清凈平等正覺基礎發願,你皈依他的願,那麼你就可以一定得到往生,得到最大的利益,凈化你的業障,摧毀你的惡心。佛是做什麼的?佛是來殺賊的,殺你的煩惱賊。我們身心裡面有煩惱賊,卻不認識,自己當然殺不了,而佛用他的無量光幫你殺掉這個賊,所以你念南無阿彌陀佛你要信他的光明,信他光明中有力量,信他光明中化現出智慧力量能夠滅除你的煩惱之賊。這個煩惱之賊長久伴隨著你,曾給你帶來無窮的苦痛,而佛早就看到你自己是沒有能力斷除的,所以他就發願立誓成就名號目的就是要幫助凡夫的你連根剿除掉煩惱的根,你一旦往生凈土,那你的苦根將被連根拔掉,你的煩惱之賊將被全部擊退。

才是一場實質的戰爭,我們(凡小)一直以來被生、老、病、死、怨憎恚、愛別離種種苦所纏覆,這些種種的苦像洶湧的波濤一樣一次一次地沖擊著我們的心,一次一次地將我們的心沖垮,因為我不認識心中佛性,我們也不相信有佛性在我們一次次品嘗受著苦果的同時,佛全都看見了,佛全部了知了,佛心偏重於我們這些病子(凡小),並為我們專門發下了十八願,要以名號來救度我們,而我們現在遇到了佛為我們立下的誓願,遇到了佛為我成就名號,西方極樂世界在召喚著我們,它就是我們的方向,我們念著南無阿彌陀佛,追隨它加入到光明的隊伍,讓佛法剿滅我們看不到的卻一直影響著我們的業力。所以我們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懷疑之心,由於懷疑而不信佛,由於不信而產生誹謗正法,接著就鼓動起你的貪、嗔、痴、五惡,所以滅除煩惱,信(佛)心是最根本的。所以你不要念佛多還是少?做的其他事情是好還是壞?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就是你信不信極樂凈土?信不信有佛的誓願你有沒有往生凈土信心?沒有這個,其他的全部都沒用,你若好、若壞那些都不是成果。只有你得到了信心,像阿闍世這樣,那麼這才是真正的信心,獲得了信心就真正的皈依三寶皈依三寶就破壞了他對三寶的懷疑之心,破壞了他的煩惱惡心。

他能夠破壞自己的煩惱惡心,也就能夠破壞其他人的煩惱惡心。那麼他就成什麼?他就菩薩了。所以阿闍世接著發心說,世尊!若我審能破壞眾生諸惡心者,使我常在阿鼻地獄無量劫中為諸眾生受苦惱,不以為苦。」我要是能夠破壞眾人的惡心,那麼使我常住地獄受苦,我也不以為苦。阿闍世王以自己的例子就能夠救度很多的眾生,其實救度當然是佛來救度的,但要是沒有阿闍世來配合,我們也不知道自己也能被救度。阿闍世被救度了以後,他就深信其他的跟他一樣的眾生也是可以被救度的,惡心也是可以破壞的。所以阿闍世王後來成佛教的一個大護法,實際上他這時候就是佛法三寶之一,因為他有信心,他皈依了佛,皈依了法,佛是他的真正的老師,實際上這才是真正的皈依,心變成了旃檀樹。

你怎麼樣去幫助別人?如果你獲得了真正的信心,那麼你就能夠破壞其他眾生的惡心,你就能夠結束別人的生死輪迴,這個才是真正的力量念佛就是要這樣去念,佛的功德就能夠救度眾生,出離生死苦海,能夠讓其往生凈土而不在於現世夢中的若好若壞。所以我們學習本願,法藏菩薩的四十八願是最根本的願,阿闍世王的例子就是我們得救的一個過程。所以也希望我們都通過佛的名號獲得無根信。像阿闍世一樣得到大慶喜。

錄音:白蓮花 整理:隨順 編輯:真惠 審核:純祥法師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