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祥法師:《阿彌陀經》講記四: 信心成就與臨終接引

阿彌陀經》講記四: 信心成就臨終接引

主講:純祥法師

(『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舍利弗。不可以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經文舍利弗。若有男子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這一段是講具體的往生方法,在阿彌陀經中是最要用心的一段經文。前面發願用聞: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這里: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也用「聞」字,外緣在於聽聞極樂凈土阿彌陀佛功德光明壽命。「聞」是通過佛的講法對於我們則是通過誦經和聽經,你聽聞阿彌陀佛功德光明願力,你的願力依這些外緣發起。

發願下面這句經文是從反面提醒,你發願往生不可以善根福德因緣,佛特意強調,從反面告訴我們,往生凈土,少善根福德因緣不行,怎麼樣才是善根福德因緣?就是指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緣這是對舉。因為凈土是極為殊勝地方,少善不行,除了用阿彌陀佛名號功德願力和光明其他的任何善根福德因緣都是少的,不是說那些不是善根福德因緣,但跟念佛相比就是少善根福德因緣。從往生凈土願望上來說,要求只有念佛。如果你認為做其它對往生有幫助,而依佛的標準這些就是少善根福德因緣在我們自己這邊,你學習佛法,人越做越好,越來越向善,但是這和往生凈土沒有直接的關係往生凈土就是念佛為因,往生為果,這是直接的關係如果你念佛精進,而做其他的事情比較多,這從反面可以判斷你往生願望真實、不至誠。雖然你願意往生,而你卻很賣力氣去做放生布施、朝山、持咒修行,這些也屬於善根福德因緣,但是它是屬於少善根福德因緣,它不是往生凈土的正因。如果你原來沒有想過,你現在可以想一想,你做其他的修行到底是為了什麼?你可以發現內心深處並不是真實為了往生而去做這些事情如果你聽懂了佛的話,為了往生修行有一個,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其它的跟念佛相比都是善根福德因緣,這里佛進行了特特的強調。

舍利弗。若有男子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這個地方是具體的修行方法,這個方法以往注重「執持名號」,前兩節我們對執持名號做了解說,執持名號真實義上來說,是阿彌陀佛在執持,這件事情真正做主的是阿彌陀佛,不是我們,我們是聽命令的人,你念佛時就是在佛的願力和光明的引導中。

你自己雖然覺得這明明是我在念?怎麼說是佛在念?你雖然在感受上是自己作主,但是真實方面確實是佛在作你的主,執持者是阿彌陀佛,由於你的自執心很強,信自己遠勝信佛,不承認佛做你的主,不承認你是在受佛的引導和命令。

執持名號是本願選擇的真實方法信佛(他力)信自(自力)在形式上沒有差別,但是在信心上有差別,一個是信你自己,一個是信佛。同樣念佛的人,同樣稱南無阿彌陀佛,一個信心是在佛的願力和光明上,一個是在自己稱念的積功累德上。如果是信佛的一心不亂你很快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一心不亂,依無量壽經信佛「乃至一念,即得往生」,如果信你自己,你的往生一直到臨終也確定不下來,因為你往生凈土這件事情上沒有真正的主宰力,只能從完全信佛的信心中獲得,如果你沒往生就表明你不是真正的信佛

「一心不亂」分兩邊,念佛信心分兩邊,真實信心的一心不亂不需要臨終接引,往生是在獲得一心時就成就了,這個一心也叫金剛心,真實心清凈心,也就是佛的心。這時佛的心和念佛人的心已經水乳交融,彼此不再分開,佛的光明在攝取你,不舍離你,這個就是真正的一心不亂

另一種就是你相信自己,念佛你在積功累德,不管你是念到什麼程度的一心,由於往生不確定,雖然有往生願望,但是由信心不夠,你還念佛,所以就需要阿彌陀佛臨終接引。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一句經文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臨命終時不是指死了之後,而是在接近命終時,所以念佛法門是今生解脫平常都是好生惡死,其實在凡夫階段,生和死完全不隔離,有生就一定會死,我們有偏見,對生和死是完全不平等心態,我們對於死亡害怕恐懼、覺得不吉利,它總是跟痛苦老病連在一起,但是我們又不能逃避死亡的來臨。

佛說:臨命終時,在你這一生命要結束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有一點需要糾正,由於阿彌陀佛臨終接引的願望,很多人就阿彌陀佛跟死亡連在一起,甚至認為只有快死的人才念南無阿彌陀佛,而小孩年輕人念佛就不吉利,這是一個極大的誤解阿彌陀佛也叫無量壽如來,其真實性質恰恰是無量壽,跟一切的佛菩薩相比,阿彌陀佛壽命最長,它是與死亡相對,並能夠戰勝死亡。喬美仁波切極樂願文就說,「您之壽量無數劫,不趣涅槃現住世,一心恭敬祈禱您,除非異熟業果外,壽盡亦可享百歲,遣除一切諸橫死,頂禮怙主無量壽」,阿彌陀佛壽命無量劫,如果我們一心的恭敬祈禱阿彌陀佛,除了已經成熟果報(癌症、大災難)現前了,念佛可以享百歲,其實念佛是增福增壽的,遣除我們一切的橫事和不吉利的死亡。

本來我們平時生生念念都在生死之中,一天一天的在過去,也就是一天一天的在死亡,每一刻都在死亡之中,這是真實的運行,在這相續之中,我們的身體有一下子消失,在感覺上,覺得還沒有死,還活著,無常和死亡並沒有引起我們的警覺,得過且過,而到人臨命終時,當必須面對死亡時,就害怕恐懼佛法就是要解決我們死亡的問題,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是一定會死的,借著人身機會,我們要徹底地來戰勝死亡,不能欺騙自己,要知道無常念佛學佛主要目的就是解決生死問題。如果你生死沒有解決,其它所有的快樂和安寧都是建立在沙子之上,虛幻之上,所有的東西,在死亡之時都將舍離你,如果你不是把力量放在解決生死的問題上,而是放在使身體健康壽命更長,和家人搞好關係,多賺點錢這些方面,就是本末到置,你獲得的終究都會失去,給自己留下的是更多的痛苦和無耐。

西藏生死書中提到一個經驗:一個人回到家裡,突然看到所有的東西都被洗劫一空,這個時候就會受到了很大的振動,人會產生特殊的經驗就好象死亡來臨的時候,你才會知道,你平常積累的所有東西一下子都會沒有,你的心到底是繫念著什麼?執持名號你的心心心念念想著極樂世界,想著凈土嗎?恐怕多數的人不是這樣,還在計算著我有多少存款,有多少人還惦記著我,誰對我好,誰對我不好,而這些終究都會舍離你。

生死是一個需要直面的問題,而且是最根本的問題,也就是最急迫的任務。戰勝生死,解決了生死問題,你就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從此你生命紮實,不再惶惶不安,人生是真正的安定和輝煌,你知道生命的本質,做了生命主人,有了真正的家,不再象生死凡夫一樣只能無盡地流浪,而是象菩薩一樣有生命主宰力,穿越生死的洪流示現出有質量生命

所以阿彌陀佛做什麼他是來賜給我不死甘露讓我們擁有永恆的生命真實的自我和安樂。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學凈土教,把阿彌陀佛跟死連在一起,雖然是一個誤會,但是你從這個誤會深入下去,你就發現「萬般皆不去,唯有業隨身」的真相念佛的人執持名號發願往生凈土就是計算生死的時候,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獲得信心,獲得真正的一心不亂,那你就過了生死的大關。

為什麼是一心,這一心是什麼心呢?一心就是不死的心,不死才會不亂,否則在死亡的威脅中怎麼會不亂呢?信心就是一心,一心源於不死,源於無量壽,無量光,真正獲得了信心的人,時刻跟阿彌陀佛在一起了,已經在極樂國的光明攝取不舍之中,死亡對於他來說已經不存在了,不用期待臨終的接引。

這里大家不要誤會,死不單是指身體,實際上凡夫的死也不是真正的死。只是說在我們的觀察中由於對生死真相不清楚,覺得死亡總是跟無常病苦在一起,死亡之後的世界對於我們來講是一片空白,覺得死了一切都沒有了,所以哪怕即使再痛苦也想延續下去,因為如果什麼都沒有,我們會更加受不了,所以哪怕我得癌症,正在受著劇烈的痛苦,還是好死不如賴活著,活著就是一個有,痛苦是一個感受,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我們由於對死的不理解就會執著於表面,其實佛告訴我們,死亡它是一個轉折點,如果我們從這一點上來信受佛教,那麼死亡也有歡喜的一面,未嘗不是一個轉機,未嘗不是一個戰勝生死輪迴機會

由於念佛發願的人信心沒有成就,那麼你的往生還沒有確定下來,所以阿彌陀佛就在因地發了十九願,臨終接引之願,願文是: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這個願有內在的因果,十方眾生,願生我國,發了願,願生凈土的人臨壽終時(壽和命相似),阿彌陀佛會來接,這就是念佛人與沒有念佛的人臨終時的巨大差別念佛是一個出離生死的強緣。在平時兩者也不同,念佛人對死亡有認知,知道阿彌陀佛能幫其克服死亡,平時雖然不警覺,但也可以從中得到大安慰,心比較安定。實際上當我們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時,名號本身就是阿彌陀佛,「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蓮生」,你每念一聲佛,佛都在迎接你,而我們被自己的妄執所困繞,看不到阿彌陀佛蓮花正在迎接我們,更主要的原因是你往生願望不急迫,不是說你現在就想登上這朵蓮花,馬上就要去極樂世界,已經是迫不急待了,無法等到明天,無法等到下一時刻。

平時受到身體障礙,識的障礙平常念佛,佛也在,但是你看不到,在臨終這一特殊的時刻阿彌陀佛現前,你就能看到。一些人擔心臨終阿彌陀佛不來接,實際上只要你平常願望凈土,稱念名號阿彌陀佛就一定會來,因為名號本身就是阿彌陀佛很多人想:我在臨終時如果很痛苦迷糊了,不記得念佛了,那阿彌陀佛會不會把我給忘了,不來接我?實際上,阿彌陀佛臨終來接是和你平常念佛因果關係,並不專指你臨終時的念佛

臨終接引」講得最細緻就是觀經的上品上生章,上品上生者往生時非常殊勝,下面我們可以從觀經上品上生章來了解一下臨終接引的殊勝景象和細緻的環節:

1、阿彌如來,與觀世音大勢至,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整個極樂世界顯現出來)

2、觀世音菩薩,執金剛台,與大勢菩薩,至行者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阿彌佛光加持)

3、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菩薩,贊嘆行者,勸進其心

4、行者見已,歡喜踴躍,自見其身,乘金剛台,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

THE END